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客观,男性视角,中国风
——读百定安《风》

萦之


百定安曾说,一个好诗人,并不是每首诗都很好,而是好诗的占比很高。他的诗,几乎都耐咀嚼,味道绵长。能让读者跌进去,跌进去了不大容易找到出口,又似乎处处都是出口,出来了吧又还想走进去,因为只吃了个半饱,爱花的人花半开,好酒的人酒半醉,不赏玩到极致,那是难受的事。

等我读到这首《风》,已夜深人静,才知变天了,起风了,东南西北的劲风刮过了评论频道的白天,百定安在旋风中酣酒歌舞,一会说叫我如何不想你,一会说自己成兰陵笑笑生了。读这首诗,我承认跌进去了,看见五个点:

一是诗人观察细致,客观呈现了一个场景,因其客观,诗有了多向度的理解。读好诗,初读就像是久别重逢,头发和裙子被风吹起,能直接触碰我们的生活经验。这是我们觉得诗可亲近的原因之一。风既是现实的风,又可虚化为风潮风尚,我们无往不在各种风中。我在这首诗里看见一个女人在不明方向的风吹来时的生活状态:凌乱,惊慌,窘,没有安全感,美不可把握。有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在向哪一个方向吹的迷茫。当然,不仅仅是风动帆动,而是心动。一句话,诗人名定安,却娴熟地表现了一个女人的不安定。

一是男性视角。百定安曾告诫,一个女人写诗,如果不打算香艳,最好中性一点。这首诗的男性视角容易分辨,诗人客观冷静地写一个女人的头发和裙子被风吹起,联想到梦露就戛然而止。这双眼睛在别处,在高处,在客体之外,在女人之外。之外,就容易审视,就看得更清。古代的闺怨诗多是男性作者,多奇妙,男人比女人更了解女人的情感。快活的身体,这也是男人视角,焉知鱼之乐,当然,我们非作者。

一是这首诗结构上起承转合,刮的是中国风。第一节诗起写风吹头发和细花床单,第二节诗承第一节继续写风中头发竖起和床单上的花朵散向四方,第三节诗转到揽裙子和快活的身体。百定安学贯中西,古人的智慧自是游刃而有余地。

一是安静出诗。那天,那个女人,那天的风,都不是现在此刻,现在安静下来,风已经是过去的风,而风中的画面定格在诗人心中,放不下,呼呼地撩他,一首诗就成了。

一是联想和借喻的适度使用,既形象地描绘出客体的特征,又借比喻和联想的形象把读者领向更广阔的诗意空间。穹窿和星群亦如是。如果喻了又转,转了又喻,估计我会在风中凌乱。顺便说一句,诗人是能看见床单上的花朵,并把花朵立体化动态化,还在花朵旁边并置一个具有凌乱美的女人的人。

2021.06.04

附:


百定安


那天有很大的风吹着那女人的头发
和挂在矮树上的细花床单

那天的风吹竖了女人的头发
床单上的花朵澎湃地散向四方

当她弯腰揽下
飞起的穹窿和星群,像玛丽莲.梦露
揽下裙底
快活的身体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一首诗毫无例外都会伸向生活,这首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镜头,却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萦之老师正好将其中的丰富变成了可以掬起来的流水一样的表达,读之,收获颇多。感谢。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苍凉 发表于 2021-7-2 07:38
一首诗毫无例外都会伸向生活,这首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镜头,却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萦之老师正好将其中的丰富 ...

问好苍凉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自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经微信公号读过。评论扎实有效,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