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江水拷量生命的过往和未来的走向
——赏读柏铭久《冒 出 来》
空灵部落
清晨,当有人推开窗户,就能看到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气而开阔的景观,此人不是别人,而是长住在重庆万州江景房的诗人柏铭久。他不舍得离开此地,是不舍得离开与他命运相依、灵魂相通的万里长江。他在一首《冒出来》的诗中就是通过江水来拷量生命的过往和对未来的走向。
柏铭久是一位成名已久、颇有成就的诗人,出版诗集、专著12部。随着年龄的增长,潜意识随之而有所变化,对于生命之物更是心存善念,特别容易触景感怀。有些名与利的东西在逐渐放下了,而对心仪的精神世界则更加向往而专注,确乎已将这种专注视为自己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所在。当他从旧岁年末中出门到户外活动,不外乎又到长江岸边,诗人便将现实的行为作为其诗的切入口,借现实场景与人物表现自己的诗意,具有新现实主义的特征:“一艘锈蚀斑驳的船泊在那里/与倒影较劲/还想引渡/一块巨大礁石下面/忘记饥饿贫穷”诗人所目击的废旧之船并不是物质层面的能指,而是承载精神之重的所指。此处诗人见到旧物而怀旧,这人生阅历决定了思维方式,遥想当年的饥饿与贫穷早已是烙印深深,不用去多想而是下意识的条件反射,这便是其船与自己的倒影较劲的原因。随后,他加了插入句:“我们在云影里插秧”。他从江面晃动的云影想起了当年面对水田插秧的情景。诗人沉浸在他的幻想与疗伤之中。
诗人的触景生情是天性。而诗人的生命意识更是体现诗人高贵品质的重要依据。人的生命如东流之水,生命的退步是在做减法。所见之物不是其存在的客观意义,而是对诗人灵魂关照的主观要义。唯有如此,你才能信服诗人所作的价值判断:“有人到水边挥舞红绸/是徒劳的,我们无论如何使劲/标新立异都不能让/青春”写到这里,一个在全国流行的大妈舞动红绸的画面猛一下清晰起来,她们为之所舞的是流失的“青春”,不止于大妈,也包括自己的青春,诗人的感伤也在于此,“青春”不可能因为你“锣鼓喧天红绸迎送”就能“从滚滚向前潮流的水面/冒出来”。诗人本应看破不说破,但对之于标题《冒出来》又是一个悖论。你会去想这青春如何才能冒出来呢?如此想来的确余生很贵。
诗人的终极目标是为万物命名。诗人的现实目的在为生命命名,从不同的角度撰写《墓志铭》。青春与生命都是短暂的,时间又是公平的,诗人只是想做生命的赢家,不是万贯家财,而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和其诗歌文本快乐地存活于世。柏铭久的名字是响亮的,他的诗歌文本在抱团取暖,快乐自知。
2021.7.22
附:
冒 出 来
柏铭久
年末已力不从心我们从家里
出来,横穿马路翻过围墙
绕过乱石砖瓦
一艘锈蚀斑驳的船泊在那里
与倒影较劲
还想引渡
一块巨大礁石下面
忘记饥饿贫穷
我们在云影里插秧
有人到水边挥舞红绸
是徒劳的,我们无论如何使劲
标新立异都不能让
青春,锣鼓喧天红绸迎送
从滚滚向前潮流的水面
冒出来
2021.2.13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