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克制带来了简洁和张力

沙马

诗歌的艺术,是以少胜多的艺术。是自我克制,自我检验的艺术。也是思考和角度的艺术。诗歌,只有消除了浮华,才能显露出内在的本质。诗歌要简练,简练,再简练,简练到不多出一个字。《弗美尔》这首诗,就是有力的证明。它以凝练的语言传递了丰富的思想,以小隐喻开启了广大想象空间。以精确的文字,揭示了人类现实中的历史背景和生态规律。

现在我们来赏析《弗美尔》这首诗。弗美尔是17世纪荷兰最独特的风俗画家。他绝大部分绘画的内容都是来自于他周围的日常生活和现实场景。希姆博尔斯卡这首诗的题材大约来自于弗美尔的一幅绘画作品《倒牛奶的女佣人》。这首诗的起句是“只要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画中那位安静而专注的女人”,诗人所叙述的既不是现实中的女人,也不是梦幻中的女人,而是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画中的一位女人。这是一首从绘画到诗歌的艺术,其中的转换毫无痕迹。诗歌中赞扬了这个朴实而勤劳的倒牛奶的女佣人。只要这位安静而专注的女人:“日复一日将牛奶从瓶子/倾注进大水罐里/这世界便不会有/世界末日。” 好,这最后一句简直绝了。诗人告诉人们:只要热爱平凡的事物,干好平凡的工作,日复一日的改善自己与世界的关系,那么,这个世界便不会有末日。也就是说没有末日的世界,是掌握在千千万万朴实劳动者手里,并孕育着“伟大”。这个“伟大”是由无数卑微事物建设而成的。这首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沛的内涵和丰富的张力。诗人,几乎将诗歌写到了“爆破点”上了。

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这首诗写得极为克制,由此而带来了简洁和张力,这些都是由语言的艺术构成的。诗歌的语言,应是思想和情感语言的结合体,并以克制的、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语言,从来就不是自我情感宣泄的工具。也就是说,语言,不是诗歌书写的工具;语言,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和尊严。有了好的语言,才有好的诗歌,反过来也一样。因为语言与诗歌具有同等的关系。

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产量不高,她写得比较少,但质量很高。她把写一百首诗歌的时间花在写一首诗上,这就是“以少胜多”。托马斯•特兰斯特罗姆说:我的写作信条是,写得很少,但要写得好。这“写得好”是“熬”出来的,不是“喷”出来的。我认为:诗歌是感性的艺术,更是理性的艺术,只有精神的高度,才能决定艺术的高度。


附:
弗美尔

希姆博尔斯卡

只要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画中那位安静而专注的女人
日复一日将牛奶从瓶子
倾注进大水罐里
这世界便不会有
世界末日。

李以亮译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提读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欣赏学习沙马老师精彩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学习!学习!
向各位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