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陈阿妮评论易飞《喝粥》

陈啊妮



言为心声,通过三代人对于“喝粥”不同体验的平静叙事,冷抒情中不断递进情感,突出智性的思想性在日常处境中的“反观”。看似“唠嗑式”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文中,使文本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感。诗人把我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用慈悲和和解的心重新布施“生活”质朴,持久的情感传承和生命赞颂。

这是一首出彩的口语化诗作,在场的感觉强烈就是“回忆”的不断倒带加剧,采用蒙太奇交替的秩序性情感抒写,让“奶奶”“母亲”和我,甚至“憎众”都有了某种必然意义上情感的融合,除此之外“憎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充当信仰,这种信仰亦是传承的一部分。同样也使得诗意的情感如潮汐一样一浪更比一浪高,加强节奏感,突出诗人绵绵不绝的追忆和反思,这里的憎众是诗人高明的“点睛”契合,亲人的不断离开,但“喝粥”的在场就是某种情感“轮回”,生生不息又充满隐痛。

一个优秀诗人内心世界总是比常人来得细腻敏感甚至多情。一个诗人的童年经历必将深刻影响他今后的创作。如同对小说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的不仅仅是至亲的形象,亦或就是“我们”自己的“在场”,真实自然的把时间,空间凝固在一粥一饭的回忆中,而事件本身带给我们相似的回忆和感伤。一首好诗就需要有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就这首诗而言,看似云淡风轻的背后,深谙智性的思维构架,大意味就自然流露了出来。

直感即“诗意”,我想诗人绝非是感性的发现,在潜心倾听生活本身蕴藏的意思,然后用具象的“在场”表达出来,因为直觉总是大于思考,这首《喝粥》的哲思意味就瞬间丰盈和深刻多了。

2021 07 16


附:
喝粥

易飞



奶奶喜欢喝粥
喜欢轻轻地吹起一圈一圈的涟漪
然后一点一点地啜
她还喜欢数碗里的米粒
我们家的粥清汤寡水
米粒像星星沉在碗底
只有几片白菜叶子浮在上面
奶奶喝粥的时候动作优雅
不发出一点声音
而我总是咕咕嘟嘟
像屋后的池塘冒泡
母亲看我喝完,总是一言不发地走到锅边
用铲子在锅里刮

奶奶走后的一天清晨
我陪母亲到某寺听《地藏经》
方知喝粥可除饥、除渴、消食、调便、除风患
参禅者调此五事用功证悟
僧门煮粥极为讲究——用口吹
泛起波浪方为上品
于是觉得奶奶神明。再捧粥饭
如进圣餐

多年以后,母亲也走了
我独自上山
见一群僧众盛装捧钵,神情庄肃
“喝粥去!”
我听见群山和鸣,群树落满禅叶
阳光从山顶朗照
便想起奶奶有仪式感的动作
和母亲铲子与锅摩擦的声音

(原载《诗刊》2021.6)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直感即“诗意”,我想诗人绝非是感性的发现,在潜心倾听生活本身蕴藏的意思,然后用具象的“在场”表达出来,因为直觉总是大于思考,这首《喝粥》的哲思意味就瞬间丰盈和深刻多了。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诗写一幅波澜不惊的模样,却翻腾起了所有人童年的回忆;评有纠出隐伏在文字里跃动的情感的抓力,让一首诗所蕴含的精神内力再次扬起来,令人感奋。感谢。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