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诗歌的石头会喝水
——槐树《给石头浇水》赏析
李汉超

阎维文在歌中唱道:“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 ”这是音乐家的艺术创作。据说,在福建平潭岛北港村,有几块神奇的石头,用锤子轻轻敲打,会发出“哆来咪发嗦”等多种音符来,它们被称为“会唱歌的石头”。这是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有人说诗人都是疯子,他们具有与常人不一样的行为,不一样的言语。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误解,疯子的言行是没有意识指向的的,没有任何意义;而诗人的劳动则是一种审美创造,可以给人以愉悦和启迪。诗人槐树特立独行,不厌其烦地给石头浇水,因为他坚定地认为石头会喝水。
槐树,又名第五棵槐树,原名张建明。1971年生于湖北新洲,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现执教于武汉某高校。诗作见于《诗刊》《长江文艺》《汉诗》等多种刊物,著有诗集《爬》等。曾获或者诗歌奖,首届湖广诗会年度诗人奖。
全诗很短,只有9行,但文约意丰,言短蕴长。在一般人眼里,石头就是石头,不会饮食,不会思想,没有生命,没有性灵,无论你怎样对待它,它都会无动于衷。但是在诗人心里,石头会说话,能唱歌,会喝水,能生长……读完诗歌,有心的读者不可能一笑了之,而是会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要给石头浇水?石头真的会喝水吗?是因为人去浇水石头才会喝水呢,还是因为石头喝水人才会去浇水呢?给石头浇水有什么意义?其实,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诗人给石头浇水的反常性、合理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上。
从反常性来看,给石头浇水是不可理喻的。人可以给花朵浇水,可以给树苗浇水,可以给蔬菜和庄稼浇水,因为它们都需要水,怎么可以给石头浇水呢?“给一块石头浇水”肯定是不合常理的,并且是“天天给一块石头浇水”,这种事情只有疯子或者天真的小孩才干得出来。“浇一次”也就罢了,还浇“两次三次四次”,难以理解。但就是这种反常性的不断强化,引起了读者的注意:这浇水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到底是人还是神?
从合理性来看,给石头浇水又是存在的。大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你看,上天给大地万物浇水的时候,从来没有忘记给石头浇水。如果给石头浇水的人不是疯子,他是一个正常的人,那么他浇水的行为就是正常的劳动。正因为是正常的,才可能会“浇无数次/不断地浇下去”。那么石头就不再是石头了,在诗人的心目中,它已变成了一朵花、一棵树、一株茄子、一窝黄豆苗……久不下雨,它们都干渴了,所以诗人要给它们浇水。诗人与事物建立了联系,达成了默契。
从思想性来看,给石头浇水也是人文关怀。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已成时代主题,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人类意识的自觉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共识。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作为人类,要有大爱情怀,爱彼此,爱万物,爱一切。给石头浇水,尽管有些人不可理喻,“你们说/石头还是石头”,但是它“在我的心里”是干渴的,是需要水的,所以“它是一块会喝水的石头”。连石头都需要人的关怀与关爱,那还有什么不需要呢?人与人之间就更需要了。给石头不断浇水,日后可能为你长出一座美丽的石山。这恐怕是本诗的意义所在。
从艺术性来看,给石头浇水更是宏大隐喻。给石头浇水肯定是诗人的一种想象,没有人愿意经常去做,但就是这种近乎荒谬的行为才成为一种隐喻。“石头”是个喻体,并且是个极端喻体,它是万物的一个代表,万物皆有灵,喻指一切生命个体。“浇水”除了上帝就是人类的行动,并且是一种有情有爱的行动,喻指给万物以关怀与爱。从给石头浇水到给万物以关爱,这是一个宏大的隐喻,而诗人通过以小见大轻而易举地完美实现,足见其功力。看起来是一种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实际上是诗人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卓越表现。
槐树是一位有着异质倾向的诗人,对周围的事物有着非凡的感受能力,并能从中窥探其精神。他毕业于大学物流学专业,曾做过大型百货公司的管理工作,对事物的识别力和控制力都很强,所以,当他身处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之中,才不至于被淹没甚至消融。槐树才华出众,他的“写作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著名诗人张执浩说,“槐树不是那种为了博取外界眼球而选择与众不同的人,他的异质性源自于他内心深处看待世界的眼光,以及他对待艺术的态度”。他在《自画像》中写道,“我用白色的颜料/在白纸上画/我的自画像”,别人可能看不到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说:“艺术作品是游戏之物。我的东西也是游戏之物。我没有说我的东西是艺术作品,我更没有说我的东西是诗。”那就让他在经年累月的“游戏”之中,去发现生活的乐趣和奥秘,去构筑自己独具特色和魅力的艺术世界。

附:
给石头浇水
槐树

给一块石头浇水
天天给一块石头浇水
浇一次两次三次四次
浇无数次
不断地浇下去
你们说
石头还是石头
但是在我的心里
它是一块会喝水的石头
(选自《汉诗十年灯》)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我无法确定我的所见
就是真实的存在

这是逻辑真实,比眼之所见真实更具有威力。诗写到这种程度就不是一般的写了。学习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感谢编辑采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