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诗二首
老家梦泉
断桥
剑方
指给我看的人
他的指头涌出昔日的车马
和一条滚烫的大街
水流过了五百年,断桥
像一枚被时间折断的指针
倔强地指向彼岸
流水依旧欢快,经过的每一斗
会打几个漩,翻些许浪花
老家梦泉简评:
有效的、有个性的诗写就是个我经验基础上独特感悟的陌生化呈现。这其中能够获得共鸣的就会流传下来,当然,共鸣也有多寡、层次之分,也是相对的。这首《断桥》就引发了我的共鸣,短短八行,每一段都有自己独特的呈现:首段,“他的指头涌出昔日的车马/和一条滚烫的大街”,超现实想象,“指头涌出”这样的写法很别致,全景式呈现了往昔未断时的景象;次段,聚焦断桥:“断桥/像一枚被时间折断的指针/倔强地指向彼岸”,神奇的比喻!也因其“倔强地指向”隐喻着对修复的殷殷期待;尾段审视流水:见证沧桑,依然川流不息,触及残破翻起些许浪花,也翻起一腔热烈的期许。桥断,流水不断,跨越的期待不断……
惊蛰
流浪的白云
我们都是卑微的溪流
草木
黑暗里细小的叹息声
绿色
像一颗颗苏醒的眼晴
从土地里探出身体
白色的硝烟和轰鸣
像冰冷的雪
覆盖在春天的乌克兰
老家梦泉简评:
惊蛰是立春后的第二个节气,万物开始复苏,春雷开始轰鸣。作者从低处切入:我们都是卑微的草木、溪流,黑暗里细小的叹息声。这里不说复苏的欢快,反说细小的叹息,为小诗埋下悲悯的沉重;接着出现的“绿色”,是首段“草木”的延伸,“像一颗颗苏醒的眼晴/从土地里探出身体”,很鲜活的呈现,这里“苏醒”是自然的苏醒,也是社会人的苏醒;尾段聚焦提升:本应雷鸣携雨滋润万物,却成了硝烟炮火屠害生命,春天陷进冰封,被战火肆意蹂躏,春绿与炮火的“冰封”形成强烈的反差,诗意的张力瞬间拉近饱满。作者用“惊蛰”做标题,也颇具匠心,为诗意的呈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境、时境,加上隐喻、悖论、反讽手法的助推,一首颇具特色的小诗便破茧而生了。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