蜷缩在世俗的空壳里我们只能独自疗伤
紫藤冰冰
也许,作为每个怀揣济世思想的人来说,都有过拔刀四顾、挥斥方遒的理想,但曾几何时,我们开始英雄气短,那把高高举起的刀子最后又只能轻轻放下,在烟火人间慢慢消磨掉当初的豪情;在强硬的对手面前,藏起锋芒,曲意求全,甚至将戾气向无辜的弱者发泄。
卢圣虎的这首《刀伤》,真实地反映一个人在遭逢生活磨砺后的妥协和无奈。他把年少时的意气尽数收起,将一把本可以降魔伏虎的刀不仅束之高阁,甚至交还给“古人”;为了生计,宁愿用讨生活的“菜刀”去“砍向手无寸铁的果蔬鱼肉”。
但诗人心里还有残存的英雄梦。在他的刀不能行侠仗义时,他虽然为恃强兴奋,心底却仍为凌弱感到羞耻。这种背离和撕裂的痛苦,也许才是一个尚不能完全醉生梦死者最大的悲哀。英雄终究是英雄!在他清醒时不能做的,在绝望时也许更能爆发。所以,哪怕是一把水果刀,他也愿意拿起,只要能剁向世间的不平,并因此喷发出血液里残存的勇气。
诗人最终向世俗低下头颅,由此获得了生活的恩惠和眷顾,但内心里,却有更多的挣扎和不甘。所以,他不止要频繁向毫无生命的物件发泄,更在最后的时刻,念念不忘心中的那把刀。即使只能在僻静处挥舞,即使只能对着空气,甚至因为没有了锋芒,刀,已经丧失了“刀”的意义。
这首题为《刀伤》的诗共四节,全诗除题目外,每节都反复出现了两次“刀”,我现在很少在一首诗里,看到同一词出现频率如此之高。往往为了语言的丰富,诗人会有意回避某个同类词的多次出现。但在圣虎这首诗里,我发现,是不可以用明清诗家们刻板的“犯复论”去解释“刀”的反复出现的。其实,我们细细研读唐宋大家们的诗作,可以很容易观察到,他们对于复字的运用远远要比今人从容和开阔,由此展开的诗意也因此愈加丰富。回到《刀伤》中看“刀”字的重复,我以为,圣虎绝不是为了重复而重复,而是要通过不断地强化“刀”的意象,儿时的刀,还给古人的刀,谋生的菜刀,臆念中的水果刀,以及残存的英雄梦中的短刀……展现不同的含义,每次出现的刀,都必有所指:是理想,是坚守,是反抗,是妥协,更是绝望。
在诗人营造的场景中我们看到,诗人退缩在世俗的空壳里,可以将刀任意砍向毫无还手之力的弱者;但如果从更广阔的视域来俯视,诗人以及所有读到这首诗的人,何尝也不是鱼肉,随时面临着可能砍向自己的那一刀!
刀伤不是刀伤,是残酷的现实里,遍体鳞伤的理想,是世界文明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代价……
附:
刀伤
卢圣虎
我从小喜欢刀
自从我拔出伤了两人
掉了两颗门牙
我便不再拔刀相向
那些刀还给了古人
现在,为了生计
我经常手持一把菜刀
砍向手无寸铁的果蔬鱼肉
我为恃强兴奋,也为凌弱感到羞耻
但只有这样,我才能活下来
我宁愿操起一把水果刀
剁向那些诱生而昂贵的果实
然后透过镜子审视两面寒光
练习刀的锐利和快感
当我将恩惠视为仇敌
更多的刀将落在案板上
这具病入膏肓的身子
闪进里屋,怀揣一把短刀
挥向空气,不再冲动
也不再有锋芒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