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地”,抓住一根时间马车的缰绳
--读李虹辉《马车雕像》
苍凉
诗人在用时间解构空间中那些与我们彼此分离停在原地的东西。
这样现时的人与过去时的马车之间形成对峙与对比。诗性的语言在这里“悖逆”而行,在时间与时间的碰撞之中思想也发生了碰撞的各种可能机会。这其实是在强调或暗示要回到“原地”,找回时间马车的缰绳,与一辆马车雕像一样有自我不变的空间放置自己的青春,因为“下车的人,一个又一个老去”。
最后一节从穿越的时空中又回到了现实,明智故问一辆沉默的马车,徒有其表,没有生命地固执地留滞在过去,成为一个旧事物,语气中又不乏调侃与讽刺,对消逝的青春或生命致礼,与时间与消逝和解。
《马车雕像》营造了极强的时间氛围:雕像是时间的变形、马车是时间的变形、人是自我的变形,由此而自然生成一个特殊的诗意的空间:被时间与空间分离的,在语言中重新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一辆形式主义的马车”之上,陡然而至的惊粟瞬间让“等在旧事物里”的一切复活。
语言的神奇魔力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人在倾向中倾斜,而现实的清醒意识在打量和敲打着一辆停在原地的马车雕像。诗写具有极强的散发性光源,照射着处于暗处的事物和人,像拍摄现场,聚光灯下照亮的过去时光显现出明暗与曲线。亦真亦假的描绘,似有若无的人影,过去与现在的不断交替再现,使诗写具有的魔幻感非常强烈,读者因此而身陷富于诗歌美学的洄游中,奋力划水不愿离开优美的波浪时时的冲击之力。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