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如赏花,华美清秀
文/孙明亮
我说华万里老师的心像花一样。我们知道心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概念。说他心是美的,善良的,高尚的,我认为这是概念对概念,依然是抽象的,不容易理解。我说华万里老师的心是花一样的,花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具象,花的品质,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比如其香,其烂漫,其高雅高贵,那么华万里的心如花一样,就是高贵典雅,烂漫开放。我们品华万里的诗,为什么要说这些,这是因为,华万里的诗如同花一样的美。诗是语言的艺术,华万里的诗歌语言,如同花一样美,你看花有什么,诗歌的语言就有什么。华万里的诗歌语言,如同在花的海洋里,任意遨游,随便摘取那一朵,都得心应手,美不胜收。华万里这组诗是爱情诗,诗人却把他当做是野花。不管是野花,还是家花,我们都把他当做是花来欣赏。带着一颗美的心,善良的心,和华万里的心,融合在一起,交融在一起,美是有共性的,是可以感染的,我想看华万里的心是如何的美,那就一起去赏花吧。
读懂一本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人和人可以不认识,但如若曾读过同一本小说,就像曾出现在同一个人生里,想想也很美好。如若在小说里,爱上小说里的主人翁,和自己相随相伴,走过一生,那样的情形,该是多么的美好。生活很少留给我们时间去思考、回顾那些曾经对我们的一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情。是的,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重大改变极有可能源出于一些看上去最不起眼、最不重要的东西,譬如说一句话,一个念头,一件小事,一本好书……。华万里老师是一位爱看书的诗人,一定博览群书,对书里描写的人物,应该是阅历无数,在读到十六页的时候,爱上了一位女人。这一定是一见钟情的,在内心涌起波澜,是第一次的初恋,对人生的神秘,是第一次尝到爱情的美好;人间的爱,也是不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变化。在三十二页,走过了一道坎,人生三十而立,在事业和家庭上,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更加实际,更加现实,没有了过去的冲动和幼稚。到了六十四页,人生已经走过了一半,对心爱的女人,已经深入到骨子里,不会有什么大的波折了,一百二十八页,已经是一本很厚的书了,这个时候还在继续追求,坚持到最后,依然被小说和女人爱着,这样的事情该是多么的美好。我们说,从读一本书里,悟出爱情的真谛,如果不是亲身经历,靠道听途说,绝对不会有这样深刻的体会。我们读诗,诗歌有个节奏问题,我们看华万里老师的诗歌语言,简直是慢声细语,如同唠嗑谈心,一个字一个字都如子弹一样,铿锵有力,声小力大。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华万里老师相片,一位慈祥善目的老人,一位温文尔雅的老人,这样的老人,永远都是面带笑容的,内心是一团火,不然这么厚的书,一直珍藏如初,直到白发透出封面,一个爱字,死死抓住星辰和马匹,告诉我们,爱是那么浪漫,爱是那么无边。其实诗歌《读一本小说》,内涵何止是爱情故事,浪漫情怀,就是一部教会我们如何去爱的交响曲,悠远绵长,潺潺流水。道尽人的一生相爱的感动,生动、滴水不漏地告白普天之下,晓人以意,动人以情,启人以志。实在是一段生花妙笔的挥毫。嚼不尽其甘,回味,联想,感悟,接踵而至,夯实佳作的中心内核,为诗情画意,留下无穷的回味的空间。
我们读《怀念一位喝酒的诗人》,这里从头至尾,不知道喝酒的诗人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喝酒,但是读诗,不一定非要读懂,但是从文字里面,可以体会其情,其意,其真,隐隐约约可以感觉诗人是表达自己的所爱所恨。我们看,诗歌第一段,黑暗的速度在地狱美如轻语,惟一的地点,最后放满颂歌。黑暗和地狱,在这里重复出现,应该说的是诗人已死,看出语言有点语无伦次,美如轻语,又放满颂歌。可见,诗人对所要写的诗人的情之深,意之切,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觉。为此,诗人在通道将梯子移开,我愿做的事情是纪念。对诗人来说,对已经死去的人,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怀念。于是,诗人开始怀念。我们在读这些怀念的语言的时候,我们的心都碎了,一首启迪心志的好作品。诗歌以长笛为喻,唱出一曲曲动人的歌曲。三个“呕出”,应该都是在一起所有的感受,过去的事情,怎么能忘记啊。还有诗的骨头,铺陈诗意,抒情铭志。生命是半张行走的床,生命除了睡觉,还有灵魂和思想,名词是,动词也是,名词是说话,动词是做事,说和做是统一的,有思想有灵魂有头脑。因为,我们必须带着死奋斗,一种豪情壮志溢于言表,它不屈服,依然要抗争,青色的天空覆盖了红花的脸,你会不会,仍把钟摆安排在心脏旁边。这样的情况,肯定不会,生命对于诗人来说,而我自备天堂,诗至此,响起号角,使人警醒,且激发奋进。向厄运抗争。作品诗意清哳,意象丰满,文字朴实流畅,比喻生动,寓意深沉,可读可悟,耐嚼细品。诗味愈浓。致使,诗人不畏强权,你走的刹那,城市躺下,时间平卧,一条街道哀乐四起。对诗人的死,世界之变,在我们眼前呈现。天空怎么样,鸽子怎么样,给读者留下空白,没有去写,但是可以想象。华万里老师的诗,为什么这样耐读,其实写死去的人,写怀念诗歌,很多人都写,但是很多人唯恐说不透死去的人功绩,但是华万里老师的诗,其语言都是点到为止,不要怕别人看不懂。中国古代的山水画留白做得很好。计白当墨,撒豆成兵。你把话说全乎了,别人也就无话可说了。最后华万里老师深情地说,在酒中离去的诗人,你的醉,艳如朝霞,你的死,重如万匹大象。一个感人精彩的细节或许就是诗歌。梧桐一叶,天下知秋。我站在山上,为你摇摆……。这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作,语言含蓄,有韵味。文字流畅,力透纸背。一份朴实的思念,引人深思。死去的人与醉酒相连,可见其性格如火如铁如钢。联系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阵痛,也许是短暂,死亡即回家,回家多好,太阳永远在地下,把家照耀,对未来赋予希望,这首诗,发人深省。更有不尽之意,之情,在诗外。回过头,我们对死去的诗人是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记住了这位醉酒的诗人。
下面我们来读《我的痛苦是那么的灿烂》。读到标题,是不是会有一种矛盾体的感觉,痛苦怎么会灿烂呢,但是,确实是这样。痛苦的我是那么的灿烂。我们知道痛苦是一种广泛而不安的人类感受。指身体疼痛苦楚;也指精神上的折磨疼痛,希望的破灭而出现的心理不平衡状态;也是佛学中对现世人生基本情状的描述。痛苦的背后,可能就是希望,诗人跳过了其过程,让我们看见了痛苦背后的希望和快乐。如何创造一种言说方式,正话反说,在于诗人终于找到了一种言说方式,把诗与思完美地结合为一体。从个人的内心与宇宙、自然、历史、时代有形与无形的关联中,确定了一种诗的在场;从大自然的山川、树木和季节循环那里,从狂风暴雨之夜,从生物蜕变中,从对历史人物的联想中,找到了一种言说精神的语言;有力地避开了那些老套陈腐的诗意,而以对“经验”的开掘和发现,呈现出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朴素又令人惊异的境界。诗人不断地呈现痛苦的过程,我是来为爱情还刺的,心甘情愿的,结果就是留下的梦境绯红,茎一身的静。有人把爱情看做是坟墓的邻居,对诗人来说是另外。诗人是那么地执着追求痛苦,你看,一如既往地情深,情痴,追随着痛苦前行。我要让泪水作河,我要为永恒折腰,我要把所有的痛苦集中起来,提炼成药。诗人将痛苦的方法归纳成经验,予以传经,敷在自己或他人的伤口。痛苦有时候,真的很痛,风把灵魂撞了一下,我的钢铁很痛,当你回过头来我已在百年之后,生活在某位少年的指尖。当我们有的人为爱情殉难,痛苦的结果,依然是某位少年追求的方向。爱情依然不灭。爱情于每一个人来说,追求的方向和观念不尽一样,有的人看的很高,我确迟迟地不敢表白,让爱的痛苦在内心煎熬。最后诗人深深地感到,付出一定的心血,一定会得到美满的回报,你强痛苦就弱,会像狼那样颤栗,痛苦也会光芒万丈。让我们看见诗歌蕴含的哲理,任何东西都是有正反两个方面,不是一尘不变的,坏事变成好事,仿佛另一种幸福死死地照耀。
这首诗歌给我们的启发是,在传统的诗歌中,一种非诗意的现象,我们看到的自然往往是被过滤了的“自然”,是一种诗意化的想象,一种乌托邦想象。这种“诗化的自然”往往把一些“丑陋”的事物排除在外,当然也把对动物的杀戮和虐待排除在外。中国的读者就在这样唯美的山水诗和田园诗中长大。如果我们以这样的眼光来读,我们不仅会读出一种反讽的意味,矛盾的意味,真正挖掘出事物的本来面目,可能还会读出更多,得到更多的收获。在当今诗坛,能读到这样华美清秀的诗句,真的是难能可贵,这些极富张力的诗歌文本,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而由古典诗歌提炼出来的美感,又使现代诗歌融汇了传统诗歌的丰富养料,从而呈现出厚重而又新鲜的意味。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