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答案才是最好的答案
——读李元胜《终生误》
文/唐不弃
终生误
李元胜
从纸上拉起一片湖水
或者,在一首诗里放下你的倒影
一部剧,一张虚空中的网
拽着不同时代的失意人
让我们跃出苦涩的湖水吧
经历又一次重逢、相爱和失之交臂
我在这厢徘徊,心头强按下水中月
你在那厢惊醒,镜中开满繁花
生活,折叠我们只有一次
而它的错过反复消磨着我们
一个人是另一个人的仙境
也可能是另一个人的寒庙
而一部剧是一个时代的后院
一个名字是一群人的突然缄默
这无限折叠的人生,无数朝代里的活着
我多么恐惧着,身边突然的加速度——
一曲唱罢满头新雪,而你,仍旧宠着我的喋喋不休
“再讲一次吧,从满头新雪开始往回讲
我迷上这倒叙的爱,爱着你倒叙的一生”
这首诗啰啰嗦嗦,大概不符合丝绒先森的审美,再说,丝绒先森是拒绝抒情的。想来也可能不在有期女士的欣赏范围,对有期女士来说,诗欣赏不欣赏的,其实是说着玩的,对写诗的人欣赏不欣赏的,那才是正经事。
关于拒绝抒情,我是有话要说的:所有的诗都是抒情的,没有例外。
诗的本质就是抒发情感。当下有许多现代诗的诗写者,在不同程度地抛弃或削弱主观上的直白或线性抒情,而代之以内省式、复调式等抒情方式。实现节制抒情的手段也很多,既可以大幅缩减主观抒情的篇幅和比重,也可以让抒情主体隐身或转移,从而达到或强调抒情的客观化。
言归正传。我们还是来读这首诗吧。
李元胜的作品好像都少有烟火气息,这首诗的意蕴迫使我们忘掉了诗歌技巧,虽然技巧像绝世高手无招式那样一直都存在。
看上去有些偏散的叙述显得杂乱和漫不经心,杂乱和漫不经心仅仅是表面,内在的脉络走向是非常清晰的,然后走向一个非常感性的位置上,突然做了了结。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场景、它们反复交错交织,就像这首诗要表达的人生一样,荒诞化的、戏剧化的、失意的、得意的,都在反复撩拨读者的情绪,同时也在反复消磨读者的情绪,从而达到一种效果,就是读者的情绪随文字的运动走向而起伏不定,这没有相当功底是办不到的。
不同层面上体现出来的情味,都能给读者以精神触动。诗的走向每向繁复处拓进的同时,所呈现出来的人生感悟也在不断地加深,最后抛出一个感性的深层次的叩问而结束。
一首诗的主旨不一定非要遵循某种显见的抒情逻辑和必然性,以抵达某个确定的预设终点。它可能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甚至会发生某种转折;它可能不是被说明的,而是被呈现的。李元胜的这首《终生误》所展现出来的正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引人入胜是这首诗阅读时感觉,就像欣赏一部大剧或欣赏一幅浮世图,个中滋味,只有读者自己体会。 可能自己也是个偏感性的人,对这首偏感性的诗的喜欢程度,近似溺爱。小心翼翼作了收藏,时不时读起。
每当读起时,都会情不自禁陷入诗人营造的诗境里,五味杂陈。在仰望和羡慕的同时,不禁自问:自己的诗写究竟该朝哪个方向去?其实,每个诗者的阅历、学识、情感经历等不尽相同,且一个诗者无法替代另一个诗者的存在,无法替代在诗中的角色。既是最远也是最近的捷径,就是维持自身的语言特色,最终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所以,关于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才是最好的答案。
没有答案才是最好的答案,对这首诗而言,亦是如此。
(2022.1.2)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