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没有意思的世界上寻找意思
——刘年的《怆然辞》浅析
文/东楼誯
刘年的诗作《怆然辞》,首先给人以大格局、大视野的印象,很可能受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诗风之影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格式对仗工整,节奏感强烈,运用排比,意境辽阔,气势磅礴,一种怆然感扑面而来。怆然,顾名思义是悲伤的样子,诗人之所以用此词命名,首先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天地悠悠,宇宙无限,这种慷慨悲凉的气氛,衬托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情怀。其次,有很大成分也许是因诗人自悲于平庸的现状。其三,诗中反复咏叹的“什么时候”,是诗人空怀理想,而当即不能成行之“怆然”。
诗人眼中,人类经历某些惨淡时空,生活或生命是毫无意义的。但诗人想做一件对于人生来讲,有意义的事情,“于没有意思的世界上寻找意思,于没有意义的生命里,寻找意义”。微小的个体迫切需要找寻有意思的生活活下去,需要从无意义中发掘出意义来。寻找世界的精彩,寻找诗和运方。心中有梦,再走一走当年玄奘走过的路,再走一走当年蒙古大军走过的路,感同身受他们经历过的千难万险,丰富人生之旅,促使自己成长,寻找生命的意义,实现目标,矢志不移。生命的价值,在于为别人做什么、做多少。于是,诗人想仿效苏格拉底、屈原,什么时候,再问问人间,再问问天。忧国忧民,追寻真理。人只有在无助的时候,才会把希望寄托于天,作者最后“将屈原问过的天再问一遍”,真乃“怆然”。
诗作篇幅不长,涵盖量极大,融中外汇古今,极目千年。格局大,视野阔,力透纸背。整诗环环相扣,将读者带入一种大境界、大氛围,蕴含着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坚定的志趣。
附:刘年《怆然辞》
怆然辞
刘年
什么时候,骑摩托沿着玄奘法师走过的路,再走一遍
什么时候,沿着蒙古大军的路,再走一遍
于没有意思的世界上,寻找意思
于没有意义的生命里,寻找意义
什么时候,去人多处,将苏格拉底问过的人间,再问一遍
去雪多处,将屈原问过的天,再问一遍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