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国际诗赛 于 2022-9-22 20:24 编辑
由世界诗歌网、贵州十二背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世界诗歌》杂志社、《香港文艺报》社共同举办的“十二背后杯”第二届中国诗歌擂台赛,第三十六周冠军评选今日揭晓。经中国诗歌擂台赛评审团9位评委公开投票,在7首“日冠军”作品中,水笔翔飞的《逆行者》和朝闻天下的《输入法》以最高票4票荣获冠军。
第二届中国诗歌擂台赛2022年1月3日正式开赛,每天评出一位冠军(偶有并列或空缺),第三十六周共评出7位“日冠军”。世界诗歌网为此动员140多位频道主编、副主编、编辑和会员,分别组建成立初审团、陪审团和复审团,负责每天进行的“日冠军”评选;动员评论频道30余位主编、副主编和编辑组建评论团,负责对“日冠军”、“周冠军”作品实时进行点评;邀请40多位国内外著名诗人、批评家组成评审团,负责“周冠军”、“月冠军”评选;由主办单位负责人组成总评审团,负责年度冠亚季军评选。评委规模超过200人,在世界诗歌比赛中可谓前所未有。
“十二背后杯”第二届中国诗歌擂台赛于2022年1月3日开赛,至10月30日结束,每天评出一位“日冠军”,每周评出一位“周冠军”(偶有并列或空缺) ,获奖名额多达360个,11部免费出版诗集,10万元景区和杂志奖品,年度冠、亚、季军获得者,将邀请出席博鳌国际诗歌节,并在博鳌亚洲论坛举行颁奖仪式。《逆行者》《输入法》由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主编简评,在《诗日历》微信公众号发表。水笔翔飞、朝闻天下将获得电子获奖证书和为全体周冠军(不含月冠军)出版的诗歌合集2册。(请获奖作者将地址电话发至邮箱:sjsgw2020@163.com,邮件标题注明【擂台赛获奖】字样)。
“十二背后”杯第二届中国诗歌擂台赛参赛方式:
1、所有参赛者请到世界诗歌网注册,网址:www.worldpoetry.cn,注册名与发表作品署名须一致,不少于两个汉字,不能有字母、数字或符号。如出现不能注册的情况,请致函邮箱hqchf@sina.com说明(邮箱拒绝投稿);
2、将一首现代诗(未在纸质媒体发表过,未在任何媒体或征文中获奖,每人每天限发一次,否则取消比赛成绩)发到世界诗歌网国际诗歌论坛“国际诗赛”频道,作品标题前请注明【擂台赛】。提倡40行以内的短诗(长诗也可参赛)。
“十二背后”杯第二届中国诗歌擂台赛第三十六周冠军作品:
逆行者
水笔翔飞
每一次灾难中的那些逆行者
让我觉得:他们的面庞如钢
他们的背影如铁。而他们一些人
的离开就像叶子落下
再也不能回到树上
因此,当我阅读这些落叶
当我从大地上捡起
这一片,或那一片
让我觉得,每一次弯腰
都是在向他们致敬
中国诗歌擂台赛评论团评论员简评:
短诗的内在曲折像尺蠖一样的存在具备了。《逆行者》这首诗劈头就对其形象做了勾勒,“面庞如钢/……背影如铁”。这种凝重和庄严,被“落叶”意象的介入,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悲壮感。逆行者的使命是神圣的,崇高的,也是有代价的。逆行者终究是要回来的,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但就有那么一片或几片落叶,不可逆了。诗人聚焦在这些落叶身上的情感是“致敬”。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结尾处理貌似将“逆行者”这个意象封闭了,没有了更多的发散空间。
——黄土层(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副主编)
我拒斥一切歌德体,但对这首诗例外。仿佛一只蹲守在黑暗里的壁虎,逮到一只蚊子,好歹也是一坨肉啊。但有一个问题没有整明白,钢铁做的叶子是被什么风吹落的,这是一个怎样肃杀的秋天。这种风要是被乌克兰、俄罗斯或者美国掌控,那将掀起怎样的血雨腥风。所以,觉得那些叶子没有掉,诗人也因此没有完成弯腰的动作。所以这压根不是一首歌德诗,而是一首反诗。可是,掌声还是无法响起来。因为海德格尔说诗歌是可以僭越逻辑的,古人也说无理而妙。水笔翔飞摆明是不讲理了,几个陈旧的意象,在逆行者那厢逆风翻盘了。让我觉得,有必要对水笔翔飞弯一下腰了,至于捡不捡得到叶子,管不了那么多了。倒是希望叶子永远不要掉,这样逆行起来,就像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了。
——梅雨(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编辑)
“十二背后”杯第二届中国诗歌擂台赛第三十六周冠军作品:
搓草绳
朝闻天下
他先给自己搓了一根灯芯
一个蒲团
然后打坐,超度那些野草
或许习惯了野外的生活
刚开始,它们很拧
当把它们浸泡之后
所有草的筋骨都软了下来
它们都朝一个方向急转弯
像男人的辫子那样顺从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那些草
还这样活着
中国诗歌擂台赛评论团评论员简评:
“搓草绳”和“编辫子”的确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首诗从搓草绳到编辫子的转化也是自然的,更多地从草的驯服入手,引申到人的精神心理层面的扭曲。拧过去的东西再想拧过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此,我们会想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一个多世纪过去了,那些草/还这样活着”,这一句才是重点。明亡清起,清亡民起,遗民心态在这块土地上绵延不绝啊。包括现在网络上的WG作风,阿Q精神的徒子徒孙们,也是这种心态,拧不过来了。这首诗具有一定的深刻性。
——黄土层(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副主编)
草作为底层人民的一种象征,应该来说在诗歌表达意义中属于普遍现象。基于这样的认识,这首诗的基调就出来了。而且,这首诗的表达并不晦涩,在诗中,作者选取草绳和辫子的外在相似之处,赋予诗歌的内涵,显得合情合理。那么,个人认为,弄懂诗歌中的“辫子”的意义,对于理解这首诗就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清朝之前,汉族男子是不留辫子的,剃发留辫原本是满族人的风俗。那时的汉人头上扎个髻,如现在少女们的马尾辫,很有些神采飘逸的味道。满人这个马背上的民族,也许是为了方便骑马,很早就有了结辫的习惯。1621年,努尔哈赤攻下辽沈后,八旗兵势如破竹地越过山海关,进入关内,推翻了摇摇欲坠的明朝。确立清朝的统治以后,清朝统治者便开始强力推行剃发蓄辫制度,强迫汉人剃发留辫,不得违抗,否则杀无赦。为了彻底从精神上征服汉人,他们把剃发蓄辫作为一种效忠皇帝的标志。……”——来自百度内容。
有了上述的知识,我们再看这首诗就很好理解了。在结句“一个多世纪过去了,那些草/还这样活着”,我们可以知道,在这首诗中,作者对一些不得不屈服于社会某种现实的底层人民寄予了同情,还通过这种同情表达了对社会某种现实力量的批判。这时,我们再来看诗歌的第一节,那么就一点都突兀了,这是面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无力感及自我救赎。可个人觉得,也正是这种过度外溢的情感,显得有点矫情,削弱了本诗四两拨千斤的内在张力。
——黄药师(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编辑)
“十二背后杯”第二届中国诗歌擂台赛评审团第三十六周评委:
(按投票先后排序)
雪 鹰(诗人、《长淮文丛》主编)
馬世聚(澳大利亚诗人、《世界诗歌》杂志编委)
乐 冰(诗人、海南省诗歌学会副主席)
安 琪(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
赵金钟(批评家,岭南师范学院教授)
安海茵(诗人、《诗林》主编)
大 枪(诗人、昭通学院文学研究院研究员)
李不嫁(诗人、世界诗歌网评审委员)
牧 野(诗人、世界诗歌网副总编辑)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