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年跟帖简评发表在山西频道的诗歌<60>
赤水河畔忆怀
文/大明松
浮翠流丹赤水畔
吊楼窗前峰顶云
进驻丙安响前奏(1)
一渡土城脱围困(2)
茅台揭盖论实践(3)
习酒逐梦涌初心(4)
名城名酒名胜多(5)
天山天水天下闻
注释:2022.7.20于贵州遵义赤水。
(1)丙安,指赤水丙安古镇渡口,长征时期红军一渡赤水的渡口之一。1935年1月26日,林彪率红一军团军团部进驻丙安,吹响了红军四渡赤水的前奏曲。
(2)土城,指赤水土城古镇渡口,长征时期红军一渡赤水的主要渡口。红军一渡赤水,脱离被动,暂时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困。
(3)茅台揭盖,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典故:1937年,在十二月会议结束后,与会者会餐。在饭桌上,每个人面前放了两个盖着盖子的小搪瓷茶缸。毛泽东让王明猜茶缸里为何物?结果王明没完全猜对。于是,毛泽东说:“猜对了一半,一杯是酒,是长征的时候我们从贵州带来的茅台酒;另一杯是水,是延安的水。”停顿了片刻,他又接着说:“看来,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必须揭开盖子,看一看,闻一闻,必要时还得亲口尝一尝。”王明端起酒杯说:“泽东同志又在讲实践论了,来,大家为实践干杯!”毛泽东用茅台酒来说明实践论的道理,看起来十分随意,却令在座的人心领神会,十分折服。
(4)指习酒厂追逐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传承习近平同志“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主题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
(5)名城,泛指历史名城遵义所辖区域。
赏析一下:对于古体诗的写法,我以为只要是八句的诗,无论五言还是七言就应遵循起承转合的章法,只有这样才能给内容带来起伏跌宕的效果。这只是我的一面之词,或许对或许不对。以大明松老师的诗作,尝试分析:起句:
浮翠流丹赤水畔,吊楼窗前峰顶云。
诗人起句是眼里看到的景象,赤水河的上面是碧绿的浮萍或水草, 流丹是彩霞涌动的状态,吊楼的窗前看到远峰托着白云,景色相当壮观。
承句:进驻丙安响前奏,一渡土城脱围困。
诗人对上面的景物进行了诗意的递增:你看赤水河缓缓流进丙安就象吹响了出征的号角,诗人前面已做了很好的解释。这样一来,此首诗应属是一首历史怀古篇。起承自然,看不出任何瑕疵。再看诗人如何将诗意转向深入,又是如何吸引眼球的。
茅台揭盖论实践,习酒逐梦涌初心。
此句在前面已做出了解释,看得出诗人力求用对仗的形式增强形式的美感与节奏感,很是不错。再看诗人是如何提升诗意的。
名城名酒名胜多,天山天水天下闻。结句流于对景物的赞美却没有提升到一个高度,感觉这是诗人的失误之处。不足之处还望大明松老师指正。再此谢过。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