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诗歌是给读者立佛
一一浅读荣润生诗三首札记
宋世平
诗歌无法解决哲学之诘,但可以洞悉哲学之邈欿,可以在哲学内部叹息,也是用文学形式以宁静致远的方法观望,揣摩和学习哲学努力以哲学的方式努力的样子,“好像我逃离了自身/……有时我无法放慢速度/,这就是哲学内部的叹息,”玛丽·奥利弗说:诗人是天生的……她继续说:诗歌必须在自由的情感状态中创作出来;荣润生的诗歌抒写基本是处于这种状态的,他宽宥时间疾掣和缩小内心空白的超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弥补了他语法上的囫囵之虚,达以诗理与诗人精神层面高度统一。
从诗人的词语中可以窥探到他哲学般忧郁,对人与事物刻意摇晃和悖逆初心距离的如偏旁部首的离散之痛之扼腕。对叠合,滞留,速度,众神偏离佛缘之叹息。在《补丁》这首诗里诗人说,“那人走着走着突然停下来/把影子滞留在墙上”,生命在哲学范畴里有千万个补丁,按照海德格尔“生死是并存”之逻辑一一生和死本来是一种互为,互衡,互有互无的逻辑关系。诗人很敏锐地抓到了这一哲学虹影,并用诗的语言阐释了这种生死叠合境况,“影子停留过的地方/一下子脱落一层墙皮”。当生命的底色与尘世错落无常时,“固守/应该是“一片刺眼的人形”。
人们只能通过绝望的感觉来拯救一个沉溺于自己思想惯性的人(埃利亚斯卡内蒂语,Elias Canetti)。显然诗人荣润生在《补丁》这首诗里作了很好诠释并运了诗境的内化功效,诗人给读者带来了宏大的阅读信息量,其诗歌抒写功底恰好驾驭至哲至诗的两个边界,其写作风格类似查尔斯·西密克(Charles Simic),其思考未必不是对西密克写作技巧的超越。“一个格子一个字/就是一窟一佛”,精妙的哲学思维,浓厚的东方文化底蕴,虔诚的灵魂安顿大师,“安顿一个诗题/就是为众神的合唱(团?),“(特)聘一位(挥坼方遒)指挥家。括弧内的笔者认为可以舍去,括弧外的应该是诗人给读者立的佛。
附诗
荣润生
《和好如初》
跑得太快轻飘飘的
好像我已经逃离了自身
我不得不放慢速度
以便重新回到自己的身体内部
感觉还是有点逛荡
刻意摇晃几下促使我和我和好如初
有时我无法放慢速度
我与我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
直到被什么绊了一下
我才与我重新叠合在一起
《补丁》
那人走着走着突然停下来
把影子滞留在墙上
仅一小会儿
他离开后
影子停留过的地方
一下子脱落掉一片墙皮
补好的那片墙
与原先的底色格格不入
固守一片刺眼的人形
《那时我们写诗》
一笔一划地写
一个偏傍一个部首地写
一个格一个字
就是一窟一佛主
写好每一个字
就是供奉好每一尊神
那时我们喜欢押韵
喜欢宏大叙事
写就一首诗
就是从上天请下众神
安顿好一个诗题
就是为众神的合唱团
特聘一位挥坼方遒的指挥家
载于世界诗歌网《诗日历》922期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