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首著名诗的一点感想
文/年轻的火焰
这首诗几乎人人皆知,家喻户晓。
这首诗用生命和鲜血写就,惊天地泣鬼神!
这首诗就是夏明翰的《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很多人认为这不是诗,太直白。什么是太直白呢,意思就是大白话或口语。可偏偏就是大白话,让老百姓都懂的口语,老妪能解的直白。成就了伟大的李白,白居易,杜甫……
李白太喜欢崔颢题《黄鹤楼》,就信手拈来一首诗:一拳锤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大白话好不好?小学生都可以读懂。
白居易居然要老妪能解,《涌金门外》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柳成荫。我折一枝进城去,教人知道春已深。
杜甫也是一流白话高手,一高兴就写出来《漫兴》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是我三十年前背诵的诗,现在还能如数家珍背诵。
大白话或口语诗最能检验诗人,一个诗人的功夫,最能检验一个诗人的才能。
让最大多数老百姓懂诗,诗的流传最久,影响最广泛。
这也是唐诗最大追求和终极目标。
全唐诗成就最高,是世界的珠穆朗玛峰。全世界都应该好好学习,而不是崇洋媚外。
为什么现代诗成就不如唐诗呢?首先是继承文题,其次就是发扬问题。在战乱年代不可能好好继承,在物欲横流的年代也不可能好好发扬,这是根本原因。
为什么唐诗难以继承和发扬呢?只有闻一多先生提出来新诗格律并实践(被郭沫若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为这是创造创新。
因为写诗是最难的一件事,贺之章写诗八十多退休才写出《回乡偶书》几首流传的。杨万里四十多岁后,所有以前的付之一炬,才自成一家,形成自己的风格。
甚至有人写了一辈子,没有一首流传的。或者说没写过一首诗。最有说服力的是乾隆皇帝,几万首诗,无法流传。
有一首诗差一步就流传了,还在小学教科书,
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涉嫌抄袭郑板桥的。
写好诗最难,写好口语诗最最难。
为什么现代诗越来越难懂,你朦胧,我比你更朦胧,整个诗坛朦胧一片。因为口语诗是走上坡路,坚持到达顶峰,付出代价是一辈子。而朦胧诗更容易一些,那是走下坡路。
看不懂还获奖,获鲁奖,获千万大奖。这让看不懂的诗理直气壮,振振有词,。看不懂的诗当然大行其道,百姓读诗叫苦连天。
当然易懂的诗无路可走,偶尔在世界诗歌网,在世界微诗大赛看见一些,已经难能可贵。
我创作过一首诗《纪念夏明》,也是口语诗,大白话。我用的是这首著名诗的诗句开篇: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后来七弟五弟四妹,统统砍头。结尾,,
果然应验夏明翰的那句话,果然应验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几十年前,我就知道这首诗,但不知道的是紧随其后,七弟,五弟,四妹相继壮烈。
我这首大白话是不是诗,是不是被认可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写了,冷幽默冷讽刺的手法。连同夏明翰七弟五弟四妹一起做纪念,已了心愿。
致敬先烈们!安息吧!
|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