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作者:老宋

我虚构的一位姑娘
在巷子里

她虚构了一把油伞,和
无数的雨

                                                            在模仿中创造,谈一首小诗的错位美
                                                                                                   文/海恋

      读这首诗,我们的第一感觉是会想到戴望舒的《雨巷》。姑娘,巷子,油伞,雨,这些意象全部来自那首经典的《雨巷》。甚至我们会怀疑这是对《雨巷》的翻写。但实际上,这首诗的意蕴是全新的。诗作者很巧妙地摘取了《雨巷》中的意象群,以错位的形式,表达出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是流畅而自然的,带给人一种全新的美感。错位的手法在古诗词里是很常见的。如词语的倒装,句子的移位,更典型的还有时空的交错。如王维的《竹里馆》、《鸟鸣涧》,诗人将时间、空间的距离以意念为轴心任意拉近或转换,得到的诗意效果是直觉的通透与境界的空灵。再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人用互文的手法,使古今的时空交错,将秦汉以来的千年历史以月和山为纽带巧妙地和当下的万里边关连接起来,引人发旷古之幽思。
      再回到这首小诗,这首诗的灵感来源应该有《雨巷》的参与。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诗论里引述了西方诗哲们关于艺术“模仿说”的观点。(如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即艺术是艺术家们将人生世相、思想、情感等以语言、音乐、绘画等形式来进行模仿造型,以此来“再现”对外界事物的印象,最后成为有内心(思维、情感)参与的艺术的样本。如果模仿说成立的话,那么它包不包括创作者对前人艺术作品的模仿?当然包括。前人的思想,那些经典的艺术作品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剔除的生命经验的一部分,会成为我们自然而然的模仿对象。但关键的问题是,艺术是创造的产物,如果只是摹其形式的模仿,或曰依葫芦画瓢,那就是毫无艺术效能的仿造,没有实际艺术价值。只有在原来作品的基础上造出另一种语言体系,和另一种艺术情境,这种“模仿”才是创作,才是有效的语言形式。
      这首小诗一连用了两个“虚构”,一下就将诗境从《雨巷》中拉出来,既像是对经典的一种回顾(致敬),又像是对自我情绪来源的一种交代,同时又带有某种自嘲的意味。“虚构”的姑娘又“虚构”了伞和雨,这是一种巧思,也提升了诗境和诗的意趣。这虚构的雨不是别的,就是诗人在灵感迸发时心头的一场洗礼,是对爱与美的一念向往,是生命激情的一次充盈与勃发。
     任何一种评读(文学鉴赏)方式都带有主观的归纳推理的成分,并不足以佐证一首诗成功与否。只有它带给读者的一瞬间的审美体验才是有切实意义的,从这一点上说,这是一首很美的有创造力的小诗。出离俗常的生活,错位的一念带来了错位的诗美。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忒绿诗歌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3-5-17 21:51:54
任何一种评读(文学鉴赏)方式都带有主观的归纳推理的成分,并不足以佐证一首诗成功与否。只有它带给读者的一瞬间的审美体验才是有切实意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忒绿诗歌 发表于 2023-5-17 21:51
任何一种评读(文学鉴赏)方式都带有主观的归纳推理的成分,并不足以佐证一首诗成功与否。只有它带给读者的 ...

谢谢您,欢迎来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考文献:朱光潜《诗论》,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8ISBN978-7-5407521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赵一男 版主 2023-5-18 08:21:56
赵一男 发表于 2023-5-18 08:21
参考文献:朱光潜《诗论》,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8ISBN978-7-54075215-6

忘了注明参考文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赵一男 版主 2023-5-18 16:55:51

谢谢!请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