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诗的语言是具有跳跃性的,是留白的。留白可以让读者参与其中,对诗进行二次创作。一首差诗,他会把诗写满,把所有的物像和情感都表达出来,没读者什么事,个人认为是不可取的。诗留白的空间越大,不仅会让不同的读者读出不同的意境,也会让同一读者每一次阅读时也产生不同的意境。前者可以称之为诗的潜能;后者可以称之为诗的生命力。

        元代的马致远写的《天净沙·秋思》应是诗歌留白、语言跳跃的经典之作。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百度汉语译: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有人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这首诗有很多的名词组成,从一个名词跳跃到另一个名词,留下很大的空间。也就是说这首诗是留给读者去二次创作的。不同的读者阅读时的二次创作就会有不同的感悟,同一读者在不同时期阅读时的二次创作也会有不同的感悟。

         笔者仅是诗词和诗歌爱好者,信手捏了个七绝和现代自由诗,以供自娱自乐。



                       七绝.秋思(平水韵)



            枯藤绕树落寒鸦,晚照溶金风欲斜。

            碧水小桥村寨外,影孤马瘦闯天涯。





                           秋思



枯藤抱紧了老树

寒鸦啼声阵阵,压低了夕阳



我的马儿越来越瘦

比这更瘦是前方的道路

是这秋天里的小桥

和流水



炊烟在远处的村庄上发芽

孤单的影子

将去往何处发芽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