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也牛 论坛元老   /  2023-7-25 08:32  /   342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color=DarkOrchid]而今方知水非物

——显化寺“当前语境下的现代禅诗”笔会·法慧法师现代禅诗赏读

█也牛





虚云禅师(1840--1959),湖南湘柳人,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曹洞、临济、云门、法眼、沩仰,)法脉”之禅宗大德。世寿120岁,为中国近代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代高僧!
扬州高旻寺住持月朗到九华,称今年高旻有朱施主法事,连旧日四七,共打十二个七,赤山法忍老人已回寺,仰诸位护持常住,都请回山。将届期,众推予(虚云,下同)先下山。
至大通荻(di)港后,又沿江行,遇水涨,欲渡,舟子索钱六枚,予不名一钱,舟人迳(jing,小路)鼓棹去。又行,忽失足堕水,浮沉一昼夜。流至采石矶附近,渔者网得之,唤宝积寺僧认之。僧固赤山同住者,惊曰:“此德清师也!”畀(bi,支撑,抬。与同)至寺,救苏,时六月二十八日也,然口鼻大小便诸孔流血。
居数日,径赴高旻。知事僧见容瘁,问:“有病否?”曰:“无。”乃谒月朗和尚,询山中事后,即请代职。予不允,又不言堕水事,只求在堂中打七。高旻家风严峻,如请职事拒不就者,视为慢众。于是表堂,打香板,予顺受不语,而病益加剧,血流不止,且小便滴精。以死为待,在禅堂中,昼夜精勤,澄清一念,不知身是何物,经二十余日,众病顿愈。
旋采石矶(ji)住持德岸送衣物来供,见容光焕发,大欣慰,乃举予堕水事告众,皆钦叹。禅堂内职不令予轮值,得便修行。从此万念顿息,工夫落堂,昼夜如一,行动如飞。
一夕夜,放晚香时,开目一看,忽见大光明如同白昼,内外洞澈,隔垣见香灯师小解,又见西单师在圊(qing,厕所)中,远及河中行船、两岸树木,种种色色,悉皆了见。是时,才鸣三板耳(早晨三点)。翌日,询问香灯及西单,果然。予知是境,不以为异。
至腊月八七第三晚六枝香开静时,护七例冲开水,溅予手上,茶杯堕地,一声破碎,顿断疑根,庆快平生,如从梦醒。自念出家漂泊数十年,于黄河茅棚被个俗汉一问,不知水是甚么。若果当时踏翻锅灶,看文吉有何言语!此次若不堕水大病,若不遇顺摄逆摄、知识教化,几乎错过一生,哪有今朝!
因述偈曰:“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摘自《虚云和尚自述年谱》,光绪二十一年,时年五十六岁。)


引出这则公案,是我读了湖北省罗田县显化寺法慧法师一首现代禅诗《本来面目》有感。这首诗,是他组诗(五首)中的第一首。
法慧法师,湖北省罗田县显化寺监院。诗人。
当然,法慧法师不一定也有虚云禅师这样的经历,但他《本来面目》这首现代禅诗,和虚云禅师的偈颂:“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所呈现的因缘极其相似:都因一物落地,作者见到破碎而触动禅机,疑根顿除,彻悟了生命实相!
“雨下了一夜/小院门上的一片滴水瓦/掉在地上,碎成无数块/碎成了/它最初的样子”。瓦的最初的样子是啥样子?法师没有说。这也是诗歌巧用暗示的一种技法,也是法师引导后学参究禅理禅法的一种常用方法。读者如果悟入,疑情顿消,即见本性。
瓦,有瓦相,也有瓦名。因众生执着名相,即不见真。
瓦碎,瓦相瓦名瓦解,无名无相,灵光独耀,体露真常。
所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者,自性不动,来者,当下呈现。法慧法师在瓦片落地的当下,见到了如来,见到了瓦的本来面目。
这是法师心中的如来。是他自性现。
法慧法师这首现代禅诗还极具带入感。他在示现出自心真如自性的同时,将我们带入了他心中那种不可言说,只可意会的美妙绝伦的禅境。让我们一起心生欢喜,禅悦无限!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看,法慧法师《本来面目》这首现代禅诗,也和虚云禅师的那个偈颂有异曲同工之妙。


《无常》本平常。心中无事,法界清净,世界安宁。“村里不停地放鞭炮/夹杂着嘈杂的声音/吓得树梢上的喜鹊一直叫唤/过了今天就没事了/只是山上又多了一个土包”而已。
——《无常》


“这是我在显化寺/第1828个早晨醒来/不/这是第一个早上”寂灭的心境,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刻都是当下,无世无界。无非一刹那,一刹那即是永恒。
——《无非一刹那》。


“夏天来了/窗外的蝉鸣停不下来/没有抑扬顿挫/更没有赞美与批判/老和尚在窗下打坐/室外有蝉,室内有禅”。无分别,无执着,就没有爱憎取舍,就没有乐受苦受。心中单一,示现为“禅”。
——《蝉与禅》


但禅不可说,单刀直入,不讲《理由》。“有人问我/住在山上有什么感觉/我想到十几个理由/但又瞬间一片空白/要不/你上来住几天”。你上来住几天,体验体验,便能悟入。禅的风光无限美好,法师说得如此慈悲,抽空,你就上山去住几天吧!
——《理由》


《圆觉经》说:“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又云:见本性为禅。”——达摩祖师《血脉论》。
“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若了此言者,行住坐卧皆禅定......离诸动定,名大坐禅......若作此会者,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瘥(chai,病除,病愈),此皆大禅定力。”——达摩祖师《悟性论》
法师邀你入山,住寺。所谓住寺者,住而非住,是名真住。《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是"不于境上生心",应"于法体上生清净心、平等心与平常心"。因为世间如幻,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住。

悟者,吾心也。彻见本心,即现本性。
虚云禅师说:“自念出家漂泊数十年,于黄河茅棚被个俗汉一问,不知水是甚么。若果当时踏翻锅灶,看文吉有何言语!此次若不堕水大病,若不遇顺摄逆摄、知识教化,几乎错过一生,哪有今朝!”水,俨然一个善知识,令他心开悟解。
法慧法师也因为下雨,雨水让“小院门上的一片滴水瓦/掉在地上”,触动了他。
水已非物,是法界流。它呈现出清凉、甘甜、安静、安稳、寂灭的境界。它通透无碍,润万物于无声。
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上善若水。”,善者,本自具足,圆满无缺也。
而今方知水非物。破相而入,这已是见性之水!




附:法慧法师现代禅诗(五首)


▋本来面目


雨下了一夜
小院门上的一片滴水瓦
掉在地上,碎成无数块
碎成了
它最初的样子



▋无常


村里不停地放鞭炮
夹杂着嘈杂的声音
吓得树梢上的喜鹊一直叫唤
过了今天就没事了
只是山上又多了一个土包



▋无非一刹那


这是我在显化寺
第1828个早晨醒来

这是第一个早上



▋蝉与禅


夏天来了
窗外的蝉鸣停不下来
没有抑扬顿挫
更没有赞美与批判
老和尚在窗下打坐
室外有蝉,室内有禅



▋理由


有人问我
住在山上有什么感觉
我想到十几个理由
但又瞬间一片空白
要不
你上来住几天


简介:法慧法师,湖北省罗田县显化寺监院。亦文,亦诗。

也牛/于清凉寺
2023-7-23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改动一下:



而今方知水非物

——湖北显化寺“当前语境下的现代禅诗”笔会·法慧法师现代禅诗赏读

█也牛


虚云禅师(1840--1959),湖南湘柳人,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曹洞、临济、云门、法眼、沩仰,)法脉”之禅宗大德。世寿120岁,为中国近代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代高僧!
扬州高旻寺住持月朗到九华,称今年高旻有朱施主法事,连旧日四七,共打十二个七,赤山法忍老人已回寺,仰诸位护持常住,都请回山。将届期,众推予(虚云,下同)先下山。
至大通荻(di)港后,又沿江行,遇水涨,欲渡,舟子索钱六枚,予不名一钱,舟人迳(jing,小路)鼓棹去。又行,忽失足堕水,浮沉一昼夜。流至采石矶附近,渔者网得之,唤宝积寺僧认之。僧固赤山同住者,惊曰:“此德清师也!”畀(bi,支撑,抬。与同)至寺,救苏,时六月二十八日也,然口鼻大小便诸孔流血。
居数日,径赴高旻。知事僧见容瘁,问:“有病否?”曰:“无。”乃谒月朗和尚,询山中事后,即请代职。予不允,又不言堕水事,只求在堂中打七。高旻家风严峻,如请职事拒不就者,视为慢众。于是表堂,打香板,予顺受不语,而病益加剧,血流不止,且小便滴精。以死为待,在禅堂中,昼夜精勤,澄清一念,不知身是何物,经二十余日,众病顿愈。
旋采石矶(ji)住持德岸送衣物来供,见容光焕发,大欣慰,乃举予堕水事告众,皆钦叹。禅堂内职不令予轮值,得便修行。从此万念顿息,工夫落堂,昼夜如一,行动如飞。
一夕夜,放晚香时,开目一看,忽见大光明如同白昼,内外洞澈,隔垣见香灯师小解,又见西单师在圊(qing,厕所)中,远及河中行船、两岸树木,种种色色,悉皆了见。是时,才鸣三板耳(早晨三点)。翌日,询问香灯及西单,果然。予知是境,不以为异。
至腊月八七第三晚六枝香开静时,护七例冲开水,溅予手上,茶杯堕地,一声破碎,顿断疑根,庆快平生,如从梦醒。自念出家漂泊数十年,于黄河茅棚被个俗汉一问,不知水是甚么。若果当时踏翻锅灶,看文吉有何言语!此次若不堕水大病,若不遇顺摄逆摄、知识教化,几乎错过一生,哪有今朝!
因述偈曰:“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摘自《虚云和尚自述年谱》,光绪二十一年,时年五十六岁。)

引出这则公案,是我读了湖北省罗田县显化寺法慧法师一首现代禅诗《本来面目》有感。这首诗,是他组诗(五首)中的第一首。
法慧法师,湖北省罗田县显化寺监院。诗人。
当然,法慧法师不一定也有虚云禅师这样的经历,但他《本来面目》这首现代禅诗,和虚云禅师的偈颂:“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所呈现的因缘极其相似:都因一物落地,作者见到破碎而触动禅机,疑根顿除,彻悟了生命实相!
“雨下了一夜/小院门上的一片滴水瓦/掉在地上,碎成无数块/碎成了/它最初的样子”。瓦的最初的样子是啥样子?法师没有说。这也是诗歌巧用暗示的一种技法,也是法师引导后学参究禅理禅法的一种常用方法。读者如果悟入,疑情顿消,即见本性。
瓦,有瓦相,也有瓦名。因众生执着名相,即不见真。
瓦碎,瓦相瓦名瓦解,无名无相,灵光独耀,体露真常。
所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者,自性不动,来者,当下呈现。法慧法师在瓦片落地的当下,见到了如来,见到了瓦的本来面目。
这是法师心中的如来。是他自性现。
法慧法师这首现代禅诗还极具带入感。他在示现出自心真如自性的同时,将我们带入了他心中那种不可言说,只可意会的美妙绝伦的禅境。让我们一起心生欢喜,禅悦无限!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看,法慧法师《本来面目》这首现代禅诗,也和虚云禅师的那个偈颂有异曲同工之妙。

《无常》本平常。心中无事,法界清净,世界安宁。“村里不停地放鞭炮/夹杂着嘈杂的声音/吓得树梢上的喜鹊一直叫唤/过了今天就没事了/只是山上又多了一个土包”而已。
——《无常》

“这是我在显化寺/第1828个早晨醒来/不/这是第一个早上”寂灭的心境,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刻都是当下,无世无界。无非一刹那,一刹那即是永恒。
——《无非一刹那》。

“夏天来了/窗外的蝉鸣停不下来/没有抑扬顿挫/更没有赞美与批判/老和尚在窗下打坐/室外有蝉,室内有禅”。无分别,无执着,就没有爱憎取舍,就没有乐受苦受。心中单一,示现为“禅”。
——《蝉与禅》

但禅不可说,单刀直入,不讲《理由》。“有人问我/住在山上有什么感觉/我想到十几个理由/但又瞬间一片空白/要不/你上来住几天”。你上来住几天,体验体验,便能悟入。禅的风光无限美好,法师说得如此慈悲,抽空,你就上山去住几天吧!
——《理由》

《圆觉经》说:“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又云:见本性为禅。”——达摩祖师《血脉论》。
“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若了此言者,行住坐卧皆禅定......离诸动定,名大坐禅......若作此会者,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瘥(chai,病除,病愈),此皆大禅定力。”——达摩祖师《悟性论》
法师邀你入山,住寺。所谓住寺者,住而非住,是名真住。《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是"不于境上生心",应"于法体上生清净心、平等心与平常心"。因为世间如幻,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住。

悟者,吾心也。彻见本心,即现本性。
虚云禅师说:“自念出家漂泊数十年,于黄河茅棚被个俗汉一问,不知水是甚么。若果当时踏翻锅灶,看文吉有何言语!此次若不堕水大病,若不遇顺摄逆摄、知识教化,几乎错过一生,哪有今朝!”水,俨然一个善知识,令他心开悟解。
法慧法师也因为下雨,雨水让“小院门上的一片滴水瓦/掉在地上”,触动了他。
水已非物,是法界流。它呈现出清凉、甘甜、安静、安稳、寂灭的境界。它通透无碍,润万物于无声。
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上善若水。”,善者,本自具足,圆满无缺也。
而今方知水非物。破相而入,这已是见性之水!


附:法慧法师现代禅诗(五首)


▋本来面目

雨下了一夜
小院门上的一片滴水瓦
掉在地上,碎成无数块
碎成了
它最初的样子


▋无常

村里不停地放鞭炮
夹杂着嘈杂的声音
吓得树梢上的喜鹊一直叫唤
过了今天就没事了
只是山上又多了一个土包


▋无非一刹那

这是我在显化寺
第1828个早晨醒来

这是第一个早上


▋蝉与禅

夏天来了
窗外的蝉鸣停不下来
没有抑扬顿挫
更没有赞美与批判
老和尚在窗下打坐
室外有蝉,室内有禅


▋理由

有人问我
住在山上有什么感觉
我想到十几个理由
但又瞬间一片空白
要不
你上来住几天


简介:法慧法师,湖北省罗田县显化寺监院。亦文,亦诗。

也牛/于显化寺
2023-7-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谢谢提读,鼓励。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