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人刘大白的诗歌《秋晚的江上》创作于1923年(出自《邮吻》),这首诗的全身凸显当时流行的小诗体的骨架,描写的是短时的优美的景致。语言简洁而有灵性,短小精悍,意韵悠长。这种新奇的情景交融的思想画面,流露泰戈尔与日本俳句的风格。该诗是刘大白的新诗代表作之一。 此诗的诗题清新明朗,一如我们的头颅发出清晰的思想指令,意向自然直接,情感深厚,使读者收获一种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傍晚“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却有一种凯旋而归的喜悦。它的鸣叫深沉,似乎正向亲人诉说一路风尘与满满的收获。这不,虽有丝丝疲倦,还用身体“驮着斜阳回去”。诗人在这里运用了非常奇异的描写手法,表现了超凡的想象力。静景“日照归鸟”变成了动感镜头“日骑归鸟”,很巧妙地把静物化为活物,可见诗人想象的脱俗与创作技艺的娴熟。 诗人的这种奇特的动感镜头持续到第二段的结尾,且层次分明,酷似一组灵性翻飞的风景套餐。飞至江上的鸟儿由于归家心切,过于激动,“双翅一翻,就把斜阳掉在江上”。细心而富于想象的读者一定不难发现,现在的时间越来越接近晚上了,斜阳照射的角度与热度有了更大的变化。太阳的脸色更羞更红了,她的情绪感染了万物。连白头的芦苇也羞得低下头来,大片红晕笼罩了他们的家乡。纤细的腰肢一扭,便像含情的少女一样款款走进夜里。 全诗语言布局巧妙、情趣盎然,静景与动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影像的编排节奏适宜,气息平稳。诗歌情景交融,充满对美好山河的无限畅想。此诗是史上诗歌界公认的一首精品。 【附】 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刘大白,生于1880年,1932年逝世,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出版新诗集《旧梦》《邮吻》。出版的著作还有《旧诗新话》《白屋说诗》《白屋文话》《中国文学史》及旧体诗集《白屋遗诗》等。】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