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西渡的感性阈值
——简评西渡的诗

红力


西渡在他的诗评中提到过“感性的阈值”这个概念,大致是用来区分诗人对事物的敏感程度。不同的人对于事物的“感性阈值”是不同的,面对同样的观察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性阈值。大多数人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都是视而不见或者视而无感的,只有极少数人会有极敏感的感性阈值,会有深度观察和思考。西渡便是这极少数诗人中之一。

西渡的感性阈值极其敏感。他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有着非常细腻的感觉、敏锐的观察和深刻思想。他的诗写范围涉猎广泛,触及到他行迹的方方面面,触及到他思迹的方方面面。事件和人在他的独特视角下会呈现出现独特的色彩,一些稍纵即逝的场面被他速写后成为一种历史的承载,成为一种超越历史的存在。我们沿着他的语言线条不仅能够还原历史现场,而且能够感受到那种超越历史的先验性,即使经过时间的磨砺,这些诗仍然给我们带来了即时性的体验,而让你忽略了时间的影响。


附:
西渡诗两首

向下看或关于路
——致臧棣



算上弗罗斯特,一共有三条路
加入我们之间的讨论。我走过的那条
称得上蜿蜒婀娜,像某种冷血动物
把我带到了它的尽头:即使在那里

我仍然没法看清它邪恶的小脑袋,似乎
它并非尽头,只是强迫你从那里
往下看。比起仰视的姿势,事实上
我更习惯于俯视梦中的万丈深渊

问题不在于往下看总是比往上看
更惊心怵目——此刻我的两条腿
正在悬崖边上打着颤——而在于我们
低头时总能比抬头时看见更多的东西

但令我意外的是,人们总是在
俯视时闭上眼睛,而在仰视时
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像一片春草池塘
似乎就要从中跳出一对湿润的青蛙

它们刚刚在稻田里做完爱,径直跳上了
除夕的餐桌,成为今年的最后一道佳肴
而一年的尽头正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制高点
便于我看见我滞留在低处的灵魂,一群人

围着它指指点点,两个顽童躲在人群后面
正在捡石头:我突然惊叫一声,在梦中
失足跌下。醒来,我决定独自下山
我踩着它的脊梁,沿着反方向走去

1998.12.12



——为敬文东而作



寒流不断
把长安的春天变成寒冷的走廊。
在走廊尽头,你端坐
抚摸七尺寒水  举向长夜。

剑是长夜之伤
也是长夜之光。
你背剑下山的时候
冬蛰的龙蛇在千里外惊叫。

我熟悉你精湛的剑术
如你熟悉我多年积郁的恼恨。
伤和痛提醒我们活着的感觉
而剑被迫清除世界的瘀血。

遥望人间稀疏的星光。
七尺之剑随心所往。
剑气如虹,剑花如芒
而时代越来越深陷于自己的幻术。
有物倒于剑下,即有鬼魅之笑声
自身后响起。

你转身而面对无物。

剑是自己的光,
也是自己的冷。
黑暗如木,迎风生长。
孤独是你随身的另一把剑。
唯一的剑客在长夜中与自己作战。

出鞘之剑:
一个愤怒的哑巴
自焚的烈焰。

剑在血中吐出光明,长成你的骨头。

2010.05.06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萦之 版主 2023-10-10 11:12: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