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
正慈法师
春光
在树梢上
雨后的绿植
波光粼粼
偌大的乡野
空旷竟无他人
独留下
我
老石桥边经行
海恋赏读:生活中,我们有过多少次这样的经行,却未必停下脚步,把心安住,去感知、去体悟、去观照。当感受到挂在树梢上的春光,觑见雨后绿植上泛出的粼粼波光,就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神合一的最佳状态。在红尘喧嚷的俗世,我们常常感觉找不到“我”是因为受外物所扰,万相迷心所致。“偌大的乡野/空旷竟无他人/独留下/我/老石桥边经行”这几句诗饶有深意,只有把自我放空,空到不游离于真如实相之外,人才可能回归宁静本然的心地,见物生辉,泰然法喜。这首诗出自禅宗祖庭五祖寺住持,中国佛协会副会长正慈法师之手,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现代禅诗作品,语言浅白易懂,直觉入诗,所写即是所见,直抵心性。读来引人深思,深赋内涵及教化的意义。
观照
汪岚
闭眼,静观
照见五蕴皆不空
这才是真实不虚
我在子夜,在巅峰与平地的分割线上
有的人天生 一眼千年
寂静的心会找到相同的频率
我错过了多看一眼的机缘
索性垂下眼睑
想象芳草连天
虚弱的鸟儿无需迁徙
蜗牛永远背着仅可容身屋子
我们散落在同一个婆娑世界
相见就是相认
有时候我想是芦苇
是晴朗天空中翅膀的痕迹
一个声音千百年重复
度一切苦厄
我分明看到
每一根羽毛都视苦厄为浮云
海恋赏读:“观照”是佛教修行的一个法门,主要是指修行者要以智慧来体悟、观察世界,观照内心,向内自省,而明晰事物本质,照见内心明了,进而消除世俗的烦恼。这首《观照》写了诗人禅定修身的一个过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出自《心经》,其大意是说:观自在菩萨进入般若深观状态时,照见五蕴诸法皆空而不是主观所能主宰决定的,因而度脱一切痛苦与灾难。那么修行是需要过程的,能照见自我的“五蕴皆不空”便已经开始了向深观的迈进。“我错过了多看一眼的机缘/索性垂下眼睑/芳草连天,虚弱的鸟儿无需迁徙,蜗牛永远背着仅可容身屋子”,这些都只是婆娑世界的一些缩影,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理解为人类世界生存状态的隐喻,其实万物同我,我与万物有何不同?的确是啊,“相见就是相认”,这便是最通透的体察和观照。这里,诗人在以诗解读禅修的过程,就是向内自省和关照,发现同类,也看到自我,丢掉偏执与傲慢,达到超然而得自在。“有时候我想是芦苇/是晴朗天空中翅膀的痕迹”,这是一种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其实空与不空亦是一念,有了向内自省观照的意识和觉悟,便找到了度一切苦厄的法门。这首诗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能够看到诗人能够以最真实的面目面对自我,深叩本心,不遮蔽内心的迷茫,盯住那些摇摆的念头就是一种真如的状态。诗人汪岚有着深厚的禅学修养和觉悟,文字也见功底,此诗虽然多有佛禅元素入诗,但并不显得突兀和造作,反倒以禅带诗,相互润泽,恰到好处。有一点建议:诗的第一节似乎可以省去,否则,不但使诗歌整体陷入散文化,且弱化了诗意,有些画蛇添足(个见)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