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诗意的对撞

——刘年诗歌《修行者与狙击手》赏析

只蝶痴梦




诗人刘年是非常善于扑捉生活意象且将不同意象放置在同一空间,从而,令诗意在意象的相似中产生出诗意反衬的陡峭与悬崖的诗人。正如诗人的这首诗《修行与埋伏》,短短五行,不动声色地叙述,却有了诗意原子对撞的当量,在对撞中,升腾出诗意善恶的蘑菇云。

第一节,诗人所呈现出的是修行者的静。一天一夜,如石头一样的静。而形容修行者内心的静的事物,是诗人加入的蚊子落在脸上这一具象。其间,诗人用了一动不动,也不动。

第二节,诗人所呈现出的是狙击手的静。也是用了一天一夜,一动不动。也不动。而形容狙击手内外兼静的是诗人加入的钻进枪管的细腰蜂钻进钻出的场景。

以上两节,修行者的静与狙击手的静是诗人在这个人间攫取的两种静的意象场景,而在这两个看似相同却在意义上截然相反的静中 ,诗意的悬崖便已陡然矗立。一个是因慈悲而静,一个因杀戮而静。在诗人看似平静的叙述中,却潜移默化般地令读者有了对世间善恶的一种质地般的心灵触摸。卢梭说:“音乐家的艺术不在于直接描绘形象,而在于把心灵置于这些对象能够在心灵里创造的情绪中去”。诗人刘年的诗歌不言善恶,但善恶已在诗意里对撞。从而,形成排空的巨浪,意象的悬崖。

最后一节,诗人说出了同样是天地造化,而生命最终的结果却有着本质上的截然不同的意义这一事实。“落在光头上的大雨,也落在钢盔上”。光头的修行者与狙击手头戴钢盔的狙击手接受着相同的天地造化,然而,两人却有着截然相反的行为。令人读来,不由深思。

这首颇具匠心的短诗,不仅给人带来关于在生命的本质上对善恶的追问。同时,也彰显出诗人诗艺那种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与纯熟。

附:

修行与埋伏

刘年



修行者仿佛一块石头,一天一夜,一动不动

脸上落了蚊子,也不动



狙击手一天一夜,也不动

细腰蜂钻进枪管,发现此路不通,又钻了出来



落在光头上的大雨,也落在钢盔上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