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在
————张二棍诗歌《清明》赏析
文/只蝶痴梦
当生命消逝以后,会不会再以另一种形式重生?
————题记
诗人张二棍的诗歌《清明》 ,用幻觉 的方式,将生命消亡以后的归处,给予了一次探幽式的思考。在诗人的眼里死去的人会在清明这一天再次以另一种生命形式在人间复活。绝地反击的青草是死去的人不死的宣言。他们的灵魂已附着于甲虫,或者化身甲虫。甲虫的复眼是一种须弥幻境 ,一种混沌初开,影影绰绰的意象。恍惚间,亡灵会以一种方式在恍惚中,在这个滚动着露珠的人间重生。濛濛细雨是清明的道具,万物在生命的追思里呈现幻像。而提篮祭拜的人,对布谷与亡人影子之间的分辨行为,令生命状态有着多种形式的隐秘呈现。鹰化布谷鸟,亡人是不是也会化为布谷鸟?在这里,祭拜的人似乎从死亡里,看到了亲人的再生。他似乎感受到了死去亲人那无处不在的影子。祭拜者会对死去亲人有一种灵魂的不灭,永在的感觉。所以,才有了诗人得出的“所以——带着手绢上坟的人/路上看见一只鸟,就哭了的结果。
这首《清明》,诗人将诗思深入到生命只能意会的另一个世界。这是一种心灵目光的开启与延伸。
附◆ 清明 | 张二棍(山西)
坟地也是绝地。青草如反击的号角
死去的人,会在甲虫们惺忪的复眼里
披挂上露水,再次诞生。所以,清明
宜有濛濛细雨,宜万物影影绰绰
提篮祭拜的人,需要
田埂上,分辨走远的影子,是布谷,还是亡人
所以,带着手绢去上坟的人
路上看见一只鸟,就哭了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