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响在个人时间史的生命诗篇
——论雪迪组诗《时刻》
胭脂茉莉
     
引⾔:“时间”不仅是美学概念、物理概念,更是世界文学中一贯存在的主题,诗歌作品中的时间并不是所谓的日历计数,而是历史、社会、事件、人物、地理、心理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时间一直是贯穿于雪迪诗歌中的主线,但是并不是简单的线性,时间是诗人把握存在的必由之路,通过时间,我们才得以踏进诗人精心建构的诗歌宫殿之门。
 
这组被诗⼈命名为《时刻》的诗,更像⼀部个⼈时间史,沿着诗⼈设置的时间列表,犹如步⼊了时空的隧道,那⾥飘荡着诗⼈在时间轨迹留下的诗篇,⽽每⼀⾸诗,不仅是记录诗⼈个⼈时间史上的⽣命印迹,同时也是诗⼈在时间刻度上留下的⽣命密码。读诗⼈雪迪的诗,笔者总是会想到德国诗⼈荷尔德林,这位被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称为诗⼈中的诗⼈。但是,事实上他们是不⼀样的,更像是⼀种悖论,相⽐于古典的浪漫主义,雪迪的诗歌⾥融⼊了现代性元素和审美,写实性、观念性具在,从另⼀⽅⾯说,雪迪为当代诗歌呈现了⼀个更为⼴阔的写作空间。
    
⼀、     
如果说荷尔德林⼀⽣都在返乡的过程中,⽽诗⼈雪迪经历了那么多,那么漫⻓的旅途,故乡却早已以⼀种更⾼的形式存在于诗⼈的⽣命和⾎液之中,从未离开过。从被诗⼈安排在这组诗的第⼀⾸诗《归宿》可⻅⼀斑。
     
归宿是什么?归宿是结局,是最终的答案,是中国⼈的叶落归根。诗⼈却反向⽽⾏之,在⼀组诗的开始就安排了结局。
     
正如歌德在《浮⼠德》的结尾诗⾏写上“永恒之⼥性, 领我们⻜升”,于诗性与神性的融通中寻找爱的永恒,雪迪在《归宿》⼀诗⾥,出现两个永恒⼥性的形象。第⼀个,是⼀直引领着诗⼈前⾏的⼥⼦,她有着⼀张瞥过⼀眼,就有强烈印象的脸……这张被诗⼈具象化的脸,或许就是诗歌缪斯的化身,承接了诗⼈毕⽣对诗性、神性、理想的不懈追求,在诗歌《归宿》的结尾,在光束照亮的尘⼟中,诗⼈听到了⺟亲的呼唤,⺟亲这个意象,这⼀⼥性形象,不仅是此在的⺟亲,她承接的是故乡,祖国等词汇,换⾔之⼀切根源性的因素,在⺟亲这个意象⾥都找到了答案,这也说明了雪迪虽然从⻘年时代就离开家乡,但是在游⼦的⾎液和⾏囊⾥永远和这些根源性的元素同在,即使在梦中,所以诗⼈以逆向思维的⽅式,在第⼀⾸诗呈现的就是《归宿》。
⼆、
既然“故乡”这些根源性元素,已经和诗⼈同在, 是存在于诗⼈⻣⼦⾥的东⻄,所以《时刻》这组诗,也必定是诗⼈更⾼形式的⼈⽂关怀。笔者在评论雪迪诗集《家信》时曾经提到过,诗⼈雪迪是⼀个⽣活和⼯作在⼤洋彼岸,但是始终⽤⾃⼰的⺟语写作的诗⼈,他⼀直试图⽤⺟语寻找现代汉诗的尊严,构建⾃⼰的汉语诗歌美学体系。组诗《时刻》,是对笔者这⼀观点的再次印证。
     
这组诗与其说是多年后诗⼈于语⾔中的精神归来和对过去的追忆和回望,其实更是诗⼈以个体的时间史,映照整个时代的变迁史,在诗⼈回望的⽬光⾥,那些关于家的深情,那些关于童年的回忆,那些在⻘年时代曾经的绝望与迷离,那些在异乡街头⼀个中年⼈的犹疑,那些⼀个游⼦深含的悲凉和真实的痛苦,⽆不与⽣养⾃⼰的故乡,祖国这⽚⼤地隐秘相连。
例如这⾸:
云
你是⼀个优美的伤口
你是⻩昏⾥的钟
敲响我们的身体
凝集在往⽇⾥的⾎
穿透疼痛回来
你是童年
孤独者把⼀只脚踏进夜晚
啜饮抒情的⽔⾯
你是那只鲜红的嘴
吮吸我们深深的感叹
你是⼀只⽔瓮
平稳地⽴在天边
辉映着我们在道路旁
残缺的瓦罐般的脸
那脸发出裂开的嘶喊
把声⾳送⼊你的宁静⾥⾯
     
云,是诗⼈通过追忆在故乡留下的时间印迹⽽呈现于诗歌视野的形象⽣动的载体,它是⼀朵故乡的云,更是不忍⼼撕开的⼀个优美的伤⼝,它是眼眶中包含着却没有落下的眼泪,它更是把嘶喊放⼊陶罐中的宁静。在这⾸诗中诗⼈对于诗歌内在情绪的控制和把握做得也⾮常好,因为诗⼈叙述和抒情做到了恰当的克制,也让这⾸诗更有击打⼼灵的⼒量,⽆疑,这是⼀⾸充满张⼒的诗,也是反映诗⼈纯熟诗艺的⼀⾸诗。
⼜如这⾸:
我的家
我的家在午后⼀个温暖的⽇⼦
结满葡萄
我的妻像只红⾊温柔的⼩狐狸
把她细细的⼿
探⼊我⾳乐交错的胸中
窗⼦的玻璃上趴满蜜蜂
花朵在⼀个个字⾥开放
我的妻穿着红⾊的⾐服跑跳着
把朝向阳光的⻔带得哐哐地响...
我坐在⼀把古铜⾊的椅⼦⾥
听远处的庭园⾥草根吵闹的声⾳
听⼀滴⽔慢慢渗进⼀块⽯头
⼀只⻦,在远远的
我的思绪中
啼叫
     
雪迪曾经在访谈中说过:细节是好诗⼈修葺的落脚地,是诗⼈的经验和⼼灵的具体描述,使诗歌在灵性中具有闪耀的光斑。读者可以追踪着这些光斑进⼊诗中,然后从⾃⼰的⽣命⾥⾛出。《家》这⾸诗的细节之美,正好印证了诗⼈⾃⼰所说的。读这⾸诗我们可以跟着这些光斑进⼊,会发现《家》这⾸诗,是诗⼈回望故乡极尽美好之词的⼀⾸诗,诗⼈⽤“午后⼀个温暖的⽇⼦”和“结满葡萄”等细节描写营造了⼀个宁静和谐的家庭氛围。蜜蜂和花朵等⾃然元素,进⼀步增强了家庭的温馨感,⽽妻⼦被诗⼈⽐喻为⼀只红⾊温柔的⼩狐狸,她把朝向阳光的⻔带得哐哐地响...…更让这个家充满了活⼒和⼈间烟⽕⽓,和妻⼦的充满了⼥性的灵动活泼不⼀样,诗⼈⾃⼰置身于故乡记忆的家中,坐在⼀把古铜⾊的椅⼦⾥,正在这个宁静、和谐、温馨的家⾥倾听和思考。这些甜蜜和幸福的场景,虽然早已飘零在时光⼀⻆,诗⼈却⽤诗笔把它捡起,化为诗⼈笔下永恒的诗篇。
     
当然,也正是美好如此,才更凸显和映衬了后来在时代变迁中诗⼈承受故乡带来的荒诞和痛苦。
三、
雪迪的组诗《时刻》虽然整体基调是⼀种克制的冷抒情,实际上冷⽽不冷,平静的湖⽔下,流动着⼀腔深情,雪迪先⽣试图通过对个⼈经验和普遍⼈性的细腻描绘,牵引出当代⼈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对⽣命价值的追寻与思考。
     
在《被伤害的肖像》⼀诗中,诗⼈是在场者,也是亲历者,所以时代变迁给个体带来的痛苦和伤害更有刻⻣之感,如诗中前部分所描绘的反常的现象:当⼈类的内⼼失去⾳乐  /松⿏在松球⾥跳跃 / 羚⽺在⽔底奔跑/当叶⼦拒绝落地缩进枝条“这些扭曲⼈类、动物、植物等天性的反⾃然的意象,被诗⼈置⼊诗歌中,像寓⾔笼罩在故乡,诗⼈引领我们游历⼈间的悲欢, 看他的失败、愤怒……当然,也有不灭的希望。在这⾸诗中反复出现⼀个意象“天蓝的宝⽯”,可⻅,诗⼈⽆论在何时何地,即使在⼈⽣的最低⾕也不忘寻找宝⽯被遮蔽的光亮。那来⾃于祖⺟、⽗亲、显示纯熟的⼿艺的村⼦……这些在寂寞中如同蓝宝⽯⼀样闪烁着光芒的⼈和物,把诗⼈从绝望的深渊拉出来。祖⺟、⽗亲、村⼦,这些根源性的词汇,是来⾃真实的现实⽣活,也是诗⼈内⼼深处的不灭的信念。
我们再来看这⾸诗歌:
停⽌
痛苦的爱,爱中的痛苦
对于花费⼀⽣的时间
试图看⻅灵魂的⼈
只是当他穿过⾃⼰的
⾁体时,艰难的感觉
如果停下,你就
永远沉陷进⾁欲
总在⾎液奔涌时听⻅
⼼灵在遥远的地⽅
难过的低语声。如果
转身,向来的⽅向⾛
你把那些⼲过的事⼉
从结尾向着开始
朝着不同的⽅向,再⼲
⼀遍。你会明⽩:死亡
是灵魂厌烦了⼀具⾁体
出⽣是灵魂借⽤⾁体
这⽀乐器,弹奏⼀⼩会⼉
也许是歌唱。对于
整整⼀⽣,在感觉中
倔犟地跟随⼼⾏⾛的⼈
那是—痛苦的歌唱
歌唱中的痛苦
     
对于经常研究现代禅诗写作的笔者,看到这⾸诗,很⾃然的把这⾸诗归类为现代禅诗,因为这是⼀⾸充满禅机的顿悟之诗,也是诗⼈探求死亡、存在的诗。在这⾸诗中诗⼈说,你会明⽩:死亡是灵魂厌烦了⼀具⾁体/出⽣是灵魂借⽤⾁体/这⽀乐器,弹奏⼀⼩会⼉/也许是歌唱。这是来自我们古老中国的东⽅美学⽣死观,所以就不难理解,这⾸诗的诗题《停⽌》,并不是,现实中所理解的停⽌不前,⽽是诗⼈为了下⼀次出发做好的准备。
   
再如这⾸《黎明之前》是诗⼈刚经历完漫⻓的岁⽉、漫⻓的⿊夜,即将看到⽣命曙光的希望之诗。
黎明之前
经过多少年,异乡⼈
对本⼟⼈的爱,像
寒冷地带的⽓流
在异域称做台⻛
灵魂与灵魂之间
年龄的差距,是⼀座
中间向两头悬空延伸的桥
⽔是⼈群,平整的
染⿊了的⼈群;⻥⼉
在单独的梦想者的脸孔下
浮起。经过多少年
家乡的红砖砌成的矮楼
家乡的爱我的⼥⼈、⽼⼈
北⽅的稻⽥、蚂蟥和⼤雪
使我在异地⽆穷⽆尽地孤独
像⼀座从两头向中间聚集的桥
下⾯是祖国,⽆法徒步穿过的
祖国。在桥的⼀端爱此地的
⽩⽪肤⼥⼈,朝着家园
那爱,灵魂的爱
使我的两眼流泪
使我在断开的桥上
双眼流泪。往⽇的朋友
从桥的两头消失
我在写作⼀本诗集时变⽼
经过多少年,爱成为完整的
不是去爱,不是被爱
⼀道拱桥的完成像
⼀个灵魂的最终完成
跨越深渊的⼈,跨越
河流的⼈,了望家园的⼈
在看⻅⼀位宁静、祥和的⼈时
看⻅他们在空的中间⾏⾛
看⻅在⼼中的那条通道
     
在这⾸诗中,诗⼈反复使⽤“经过多少年”这个短句,特别是这⼀段:“经过多少年/家乡的红砖砌成的矮楼/家乡的爱我的⼥⼈、⽼⼈/北⽅的稻⽥、蚂蟥和⼤雪/使我在异地⽆穷⽆尽地孤独”,读者或许可以领会到⼀个游⼦⽆以⾔表的⼼酸,禁不住和诗⼈⼀起潸然泪下。
   
“我在写作⼀本诗集时变⽼/经过多少年,爱成为完整的/不是去爱,不是被爱/⼀道拱桥的完成像/⼀个灵魂的最终完成”……这是诗⼈经历了漫⻓⿊夜的《黎明之前》,也是⼀个灵魂将要⽻化成碟的《黎明之前》。
 四、    
从《停⽌》到《命》到《黎明之前》等诗可以看出,除⾮诗⼈⽣命真正的停⽌,否则,诗⼈⼀⽣都是在途中,在出发—返回—在不断的肯定—否定—肯定中,为⼈类、为⾃身的命运寻求光明,打开⼀条缝隙的⼈。
例如:
亮处的⻛景
⼤家庭⾥的⼈叫他雪
回忆中成熟的孩⼦
看云、望⽔
在⻛⾥斜着身⼦
在暖和的地⽅修改旧作
持续的写作改变他的性格
和本地⼈的爱,像⼀条河
拐弯的样⼦。他的脸
充满灵性时更瘦
双眼凝视像两只⿅
往⾼处跑。倾听的⼈在草地上
⽐⼀阵⻦啼更安静
⽐远处的⼭峰更暗
叫雪,转身时
最新的创作含蓄⿊暗
⼈群分布在纸上
是⼀⾸诗涂抹修改的部分
那些⿊斑,使教授历史的⼈
活的不幸福;国家在哀叹⾃⼰的
绘图员笔下消失。公⻢群轻松
移动。左边的⼭⾕在单独的观景者
记忆中⼀截⼀截消失
初次⻅⾯的⼈叫他雪
忧郁是被闲置的⻢廊的形状
最⼩的⺟⻢带着古典的美
在隐居者垒起的⼀串草垛间
⼭猫在林⼦边缘出现时
徒步⼈感到深深的孤独
向⾼处⾛,想到路分岔时
他能达到的成熟的状态
     
《亮处的⻛景》这⾸诗分三段,三段第⼀句反复出现“叫他雪”,雪不仅是诗⼈的名字,也许有更多的隐喻,⼀⾸好诗,就像⼀粒迷⼈的钻⽯,是⽴体的,有很多⾯,在这⾥我们只看钻⽯的⼀⾯。整⾸诗笔调流畅松弛,其实这也是⼈之为⼈最真实的状态,经历了苦难的诗⼈,⽤⾃身的⼒量,融⼊了⻛景,⾃⼰也成为了美好⻛景的⼀部分。与其说从《亮处的⻛景》⼀诗中,让我们看到了⼈之为⼈的存在,更是领悟到⼀种深刻的智慧!
诗⼈这⾸《亮处的⻛景》可以和波兰诗⼈⽶沃什写的诗歌《礼物》相提并论,虽然《礼物》被业类⼈⼠认为是⽶沃什留给这个世界最好的作品。
礼物
[波兰] ⽶沃什
如此幸福的⼀天。
雾⼀早就散了,我在花园⾥⼲活。
蜂⻦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样东⻄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个⼈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并不使我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望⻅蓝⾊的⼤海和帆影。
 《亮处的⻛景》和《礼物》⼀样都是诗⼈构建的⼀个晶莹剔透的诗歌空间,虽然《亮处的⻛景》相⽐与《礼物》诗意要晦涩迂回⼀点;虽然他们是来⾃不同国度,不同历史,不同时代的两个诗⼈;虽然诗歌的场景和诗⼈的经历也各不相同,但是⼤智慧对于全⼈类都是相通的。⽽对于雪迪先⽣,⼀个把⼀些根源性因素融⼊⾃⼰⻣⾎的诗⼈,⽆论身处何⽅,语⾔就是⽣命的再次起航,“持续的写作改变他的性格/和本地⼈的爱,像⼀条河/拐弯的样⼦。”是的,从这⾥到那⾥…..甚⾄更⻓、更远的⾏⾛,对⼀位身负使命的诗⼈,最重要的是⽤⾃⼰⼲净的⼼和身去体验,去感受。
五、
综上,诗⼈⽤⽆尽的情怀,⽤诗篇连缀⽽成的个⼈时间史,最后都压缩为⽣命中的某⼀永恒《时刻》,那是在⼀个安静、⽆⼈打扰的夜晚,诗⼈说“你会遇⻅善良智慧的先⼈。更多的书带着树林的味道/和尘⼟的重量/你感动的流泪,看⻅/⾃⼰站在光亮之中……” 这貌似是诗⼈和⾃我的对话,其实更是和我们这个鲜活的时代及⽣活在这个鲜活的时代中的读者们对话。⽆论身体漂泊多远,诗⼈的泪光中闪现的还是智慧的先⼈,如同融⼊⾎脉⾥的故乡、祖国,伴随着诗⼈的每⼀个孤独⻓夜,每⼀,次出发和返回,伴随着诗⼈每⼀⾸诞⽣在个⼈时间史上的诗篇……
     
雪迪先⽣这组诗歌在整体安排布局也独具匠⼼,在最后⼀⾸诗歌《时刻》,诗⼈以这段话收尾:“我们看⻅流⽔/⼭岩;识别粮⻝/看⻅更多的⼈/朝着相反的⽅向活着”,特别最后⼀句“朝着相反的⽅向活着”和开篇的诗歌《归宿》,形成时间的⼀个⽆限循环,有⼀种余⾳绕梁之感,这是在个⼈时间史中,诗⼈⽤诗篇溅起的⽣命回响,而诗人的诗篇是诗⼈用大爱献给世界的礼物,也是留个未来时代的见证和思考。
胭脂茉莉2024年11月23日于江苏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