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他,把诗坛变成一部精彩的评书

炫东



诗坛上,无论是在纸刊比较活跃,还是网络上比较活跃的诗友,对于香港诗人招小波,一定都很熟悉。网上经常有人推送他的诗,也有人传播关于他的故事。

我也是凭了这些,才知道了招小波这个名字,也知道了他写诗与众不同。别人写诗,要么写自我感受,要么写自然万物。但招小波却专门以诗人为题材,为诗人写诗。这让我感觉他很怪,但又很聪明。因为从小我就看过一个故事:在淘金浪潮下,很多人争相去淘金。有一个聪明人也跟着去了,但他并不去淘金,而是专为这些淘金的人服务,卖给他们工具、衣服和食品。淘金的人能不能淘到金不知道,但这个为淘金人服务的聪明人却淘到了金,赚得的盆满钵满。在我印象里,招小波就是这样的聪明人。
      
招小波的诗我也看过一些,但占他全部的诗的比例还是很小的。据说他已经为800位诗人写了诗,要想全部看完也不现实。所以我这篇文章,只能用我读到他的一小部分诗来一斑窥豹,谈谈我对招小波的诗的看法。
      
招小波的诗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对诗坛有着其独特的贡献。他的诗一般都不长,十多行左右,看得出他很忌讳把诗写成裹脚布。虽然是香港先锋诗歌协会的会长,但他写的诗,并不是先锋诗那种晦涩难懂、模棱两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也没有风马牛不相及、胡乱拼凑的意象,相反他的诗写的很容易看懂,就算小学生读起来也没有障碍,意象也是中规中矩,很接地气那类的。正是由于接地气,人人都能读懂,让他有了有了大量的粉丝。
招小波的诗从来不是对某一个诗人进行全面的去写,正如他在诗中这样描述自己的诗:

每首诗都印着
个人特定的指纹
因而它是唯一的
我不写大而全的碑文
因为那不是诗
      
他的诗一般是从一个点进行突破。这个点可以是截取一个角度,可以是抓住人物的某一特征、某一件有代表意义的趣事,甚至是人物所说过的一句精彩的话。也可以是人物写实的风格或者某一篇作品读后感。然后把这些小事或感觉加以浓缩,制成独一无二的标签。这些标签就有了代表性,成了诗人独特的脸谱。这种:抓住一点,不计其余的手法,古来就是写诗的真谛,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靠着这种艺术手法,他把每个诗人都写出了特色,写活了。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听的评书,说书人对每个第一次出场的人物,都有一段精彩的“开脸儿”描述,短短几句话,就把人物的特征和形象展现出来,很快就让人记住新出场的这个人物,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招小波就像诗坛的说书人,用诗歌说书的人,把整个诗坛当成了一部评书,他笔下的每个诗人,都是这部评书中出场的人物。而他为每个诗人写的诗,就像一段精彩的“开脸儿”。
      
这么做其实并不容易,已经为八百位写的诗,要保证没有一首是重复的,也没有一首雷同的,还要各有特色和亮点,这的确不容易做到。这要求招小波需要对所写的每一个人物进行细致的思考,提取他们的亮点,还要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细致地阅读。可以看出,招小波为诗人写的诗,是非常用心的。      通过为每个诗人制作独有的脸谱,从而把所有诗人都联系起来,让诗坛充满了趣味性和烟火气。而这些趣味性和烟火气的重要性,就像炒菜时盐一样,有和没有是绝对不一样的。因此他的诗不但具备了史诗的容量,还具备了诗史的价值。后人通过他的诗不但能研究我们这一代的诗歌水平,还能来研究我们这一代诗人。这个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招小波的“标签化脸谱”有多么传神,举几个例子就能体味到。他在写给抚顺李犁的诗《属牛的李犁》中这么评价李犁:有人说他的诗以布衣之姿承接大地的苦难我深表认同
      
因为我和李犁老师是一个城市,认识,读过他的很多诗。我自诩是了解李犁老师的。但看了这首诗,我不得不佩服招小波对人物形象精准的把握,评价之犀利。以布衣之姿承接大地的苦难 ,在中国诗坛也只有李犁能担得起,能被大家公认。招小波在写给霍俊明的诗《诗坛摆渡人霍俊明》这样评价霍俊明:

他有幽兰一样的诗情
他有独出机杼的诗评

题目中的诗坛摆渡人,就把身为《诗刊》副主编的霍俊明形象化了。幽兰一样的诗情和独出机杼的诗评,也说到了点子上。相信霍俊明看到这个评价,也不得不服。

在写给大解的诗《大解》中,招小波这样盛赞大解:

大解写的悲歌
升天入地的悲怆
恢宏辽阔的画面无人能及

好像还意犹未尽,在后段中又接着感叹:
竹竿般瘦削的他
是如何怀孕出

昆仑一样的诗来的把大解身体的瘦和诗歌意境的辽阔,都表现出来了。这一瘦一阔,产生了很大的张力,让人对大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写给李元胜的诗中,招小波同样手法同样巧妙:

我坚信
他只须用一根发絲
就能拉动一个诗江湖

这个形象太震撼了,而且看了就忘不了。
招小波写给海子的诗中,这么写海子:

我猜想,海子他也是野生的野生比豢养的高贵

在写给谢冕的诗中,招小波这样评价谢冕:

谢冕是个伟大的号手曾为现代诗的崛起吹号把一个时代的诗人唤醒

几句话,就把谢冕一生的成就,也就是对朦胧诗的贡献写出来了,而且真实、贴切。

在写给韩林子的诗中,招小波给韩林子的形象定位也很精准:

他是个带剑诗人
发文《当代诗坛变为某些人的江湖》
剑指窃权者为“阎王”
斥黑箱评奖为“造星运动”

精准地抓住了韩林子对诗坛黑暗现象嫉恶如仇,怒目金刚的一面。

在写给诗人叶德庆的诗中,招小波盛赞他的长诗《不可抹去的时代》

一挺中学生的机关枪
在他的诗行中搂了火
反弹的子弹
击中了我的胸口

对于徐敬亚,招小波在给他的诗中这么写的:

他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部落的酋长
他的《崛起的诗群》成了新诗运动的宣言
      
寥寥数语,就对徐敬亚的成就和贡献做出了精准的定位,后人也能借此知道我们今天有一个叫徐敬亚的诗评家。
      
招小波不但为诗坛上已经成名的名家写诗,也为刚刚崭露头角的诗人写诗,甚至籍籍无名,但有潜力有功底的民间诗人,他也为他们写诗。真正做到了不论出身贵贱,以才取人,以作品取人。这彰显了他高尚的人品,也可以看出他对诗歌的热爱是纯粹的,不含一点沙子。对于名家来说,他的诗也许只是锦上添花,对民间未名的诗人,他的诗则是极大的鼓励和扶持。

比如他在写给剑兰的诗《剑兰》中,曾写到:

剑兰和大徐一样既是城市的鲁班也是诗歌的工匠
      
我认识大徐,,成为微信好友好几年了,但对剑兰这位诗人根本不知道。是招小波的诗,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剑兰,不但能写诗,还挺能喝酒。对大徐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墨痕 这位诗人也是我通过招小波的诗才认识的,在诗中招小波这么写到:

她像久违的黄鹤回归黄鹤楼又像寻芳的赏花人要拥抱的珞珈山
当看到她亮过明星的眉宇和比眉宇更传情的诗句才明白墨痕的墨痕为何这么香

看了这首诗,是不是就有一种想见见这位磨痕诗人的冲动?

这位燕子也是一位诗人,但在招小波的诗中,却是一只与众不同的燕子:

原想春眠的我斗志瞬间被唤醒了燕子在春风中给我招来了万鈞雷霆

当时看到这只燕子,我也是一激灵。

在致诗人黄双全的诗《他要用柳棉做一件棉衣》中,招小波浪漫而深情地写到:

黄双全是个语言魔术师
他写给母亲的诗
充满陌生的文字
我每读一次
心就触电一次

他计划写一本
别人沒写过的诗集
用诗歌说文解字
就像用春天的柳棉
做一件新潮的棉衣


广州诗人卢静云,也是被招小波的诗推到我面前的,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诗如其名追求用云的方式书写纯粹和辽阔即使坠落,也忠于白的信仰
东北老诗人 山城子 ,我在中诗网当编辑时就认识了。想不到招小波早就为他制做了一个脸谱:
我們散失后又遇上都背着沉甸甸的背囊里面装着一生的激情既像包袱又像勋章
依我对山城子老师的理解,这几句诗真是恰如其分,又准确形象。
篇幅所限,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总之招小波的诗,能用艺术性,让你知道诗坛上很多诗人,并知道他们的特征、作品风格,还有一些趣事趣闻,能让你感到诗坛上风起云涌和精彩的故事。他用自己的努力把所有的诗人都连在了一起,让冷清且各自为战如散沙一样的诗坛,变得津津有味起来,变得精彩缤纷,有温暖。有人盛赞他是在收集诗人的星光,也有人说他写的诗一定可以流传下去。我对此也深信不疑,因为他不单为后人留下了诗,更留下了当代诗人的信息。从这一点说,他的诗更像“诺亚方舟”,载着当代所有活跃的诗人,一起驶向未来。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萦之 版主 2024-12-11 13:24: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总之招小波的诗,能用艺术性,让你知道诗坛上很多诗人,并知道他们的特征、作品风格,还有一些趣事趣闻,能让你感到诗坛上风起云涌和精彩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他用自己的努力把所有的诗人都连在了一起,让冷清且各自为战如散沙一样的诗坛,变得津津有味起来,变得精彩缤纷,有温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有人盛赞他是在收集诗人的星光,也有人说他写的诗一定可以流传下去。我对此也深信不疑,因为他不单为后人留下了诗,更留下了当代诗人的信息。从这一点说,他的诗更像“诺亚方舟”,载着当代所有活跃的诗人,一起驶向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拜读学习,午安,萦之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