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偶遇》赏读
诗歌解析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尤其是对现代诗的解析。作为读者,若想通过眼前排列的文字以及文字营造的意境去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诗意所指几,乎就是枉费心机的、徒劳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可笑之举。因此这么多年来我每遇现代诗,都是抱着一种虔诚的诚惶诚恐的心态默默赏读,抑或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联想自己的人生经验对诗歌所呈现的一些东西做暗自猜测。
近来在网络游走中偶然碰到著名诗人左岸的这首《偶遇》感觉有一种美妙的东西藏在期间,由不得也想赏读两句。《偶遇》只有短短的五行,在我以为已经折射出“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哲学之光。乔治·贝克莱认为精神是存在的,但是感知不到。精神之外,存在就是被感知。被浓密的叶片包围的时候/我体会到遮蔽是一种美,飞瀑从悬崖峭壁垂下,又会感觉/两种不同物质的造化,需要第三者的欣赏/恰巧,一个采药人,怀抱古琴,髯须纷飞,面容朗坤/竟忽视我的存在,哼着小曲与我擦肩而过。
人离不开精神,视精神为美。而在贝克莱看来精神是感知不到的,诗人说遮蔽是一种美,恰恰契合了贝克莱的认识。浓密的树叶与从悬崖峭壁垂下的飞瀑能够被第三者欣赏(感知)这正是这些物象的造化。偏偏一个面容朗坤髯须纷飞怀抱古琴的采药人忽视“我”的存在。这里诗人表现出强烈的精神外化而不得的失望。髯须纷飞的采药人与飞瀑的意象叠加,成为另一种“物”。人作为第三者可以欣赏(感知)瀑布,而瀑布却无知觉,欣赏不了人(看不到人的精神)!好在诗歌不同于哲学,诗歌营造出的意境仿佛就是诗人精神的栖居地。
附:著名诗人左岸原作《偶遇》
被浓密的叶片包围的时候
我体会到遮蔽是一种美,飞瀑从悬崖峭壁垂下,又会感觉
两种不同物质的造化,需要第三者的欣赏
恰巧,一个采药人,怀抱古琴,髯须纷飞,面容朗坤
竟忽视我的存在,哼着小曲与我擦肩而过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