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坦然触摸时代的痛点
                —— 读康城的《抽象主义的呼喊》

                               ©淇河

这是我第一次读到康城的诗歌,就被其深深吸引。我与他并不相识,却与他的诗似曾相识,像老朋友。本人比较喜欢阅读,根据诗歌自身的内在逻辑就能解释清楚的诗歌而不需要借助于任何外部的力量。引经据典,是我的弱项,请允许我的浅薄,用平白的语言来强行解读这首诗歌。这首诗不是我读到的最好诗歌(肯定也不是他自己最好的诗歌),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我读过的好诗歌之一。就读这一次,诗人也成了我眼里的大师之一。在泛抒情的诗歌充斥并霸屏的网络时代,他诗歌却耕作于灵魂的深处,其上的果子有着医治的功能。正如他自己所说:诗歌要处理、解决的是当代人面临的社会状况,政治、经济、科技等现状影响下的时代的精神状态。面对不同于以往社会的物质状况、人际关系,诗歌一直在做的是校正、修复、滋养人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徒劳,但不可或缺,生死攸关。如果说这是诗人的责任和担当的话,那么作为读者又何尝不是?所以,我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以虔诚的姿态去靠近、去探索、去触摸诗人丰富的情感的世界,读出一点澄明,读出一点希望!

一.        心怀苍生,让语词的视野超过思维和想象的边界

"呼喊”是一个极其抽象词语,有声无形,有形无声,一般人的表达,可能局限于对词语本身属性的认识,往往缺乏的就是力度。“呼喊是叶子的及时卷曲/ 自由的边界”,读完这一节,先是一愣,接着一震,进而折服。诗人竟然可以将一个抽象的概念,借着一个人们所熟悉且处处可见的,但却又极其容易忽略的自然现象来呈现,足见匠人与大师之区别了。通常“呼喊”是高兴、悲痛或引起人们注意的表号,很显然在整首诗里面,其更倾向于悲痛的色彩。所以,当我们因悲伤而呼喊时,最容易联想到的是:自己攥紧拳头,血脉贲张,胸中拴着一匹燃火的烈马。如果我们直接用这些词语来定义这种抽象的呼喊的话,一方面,过于直白,会让意象停滞,让读者的思维与想象仅止于此;另一方面,这些词语都已有了固定的属性,存在于人们普遍的共同认知领域当中而容易流于平庸。当然,诗人拒绝平庸,从“呼喊”到“叶子的及时卷曲”这样的意象转换中得到了验证。很显然“叶子的及时卷曲”是被诗人自身生命经历所观照过的意象,感觉着诗人的感觉,思考着诗人的思考。叶子给我们的最直接的感觉应该是舒展的,有生命力的美,这应该是这个词的最本质的属性。但是,诗人在这里却抓住了“叶子”的轻,及其它受到外力介入时的本能反应(或卷、或曲……),将这些外延的属性作为诗写的核心,而使得非常普遍的词语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并将其独特的美显现给读者。“呼喊”的沉重,“叶子”的轻,这样看似简单的转换,对比间,却暗示着外部环境是如何的不堪。诗人对这样不堪的反应是灵敏(“及时”)的,本能(“卷曲”)的。这样入微的描写,仿佛叶子就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不可分割。重与轻的强烈对比,正是诗歌第一节,简单两句,能够产生出无限大的、无声的张力的原由之一。如果你呐喊过,你就知道而且你会受到这种画面感的强烈冲击。这样的呐喊是可以触摸的,有体温的。这样高度提炼的语言,足见诗人驾驭语言的功力,这样的诗歌语言是高贵的,让人敬畏!正如诗人自己所说:“我一直认为语词的视野超过思维和想象的边界”(康城)。

有了第一节的铺垫,下面的场景的转换,自然就是为这首诗歌而生的。“呼喊”要冲破禁锢与自由的临界点,是一个不断向上攀升的过程。因此,在第二节,诗人将镜头从“叶子及时的卷曲”转向了“旋梯”(你看,那卷曲的叶子是不是像极了旋转而上的梯子?),急于为呼喊找到一个可以渲泄的突破口,无奈的是“旋梯不止一次出现在水里/ 重复的倒影蹲在水上/ 没有重量”。“旋梯”是被注入过诗人理想的旋梯也是“不止一次“的呼喊,然而面对现实,它只不过是个 “没有重量”,轻得可以“蹲在水上”,只要轻轻一划,即刻破灭的“倒影”(幻影)而已。轻而再轻的姿态,让诗人可以游浮于黑暗之上,与神进行对话。于是,便有了第三节戏剧性的转换,“避开口语,那些并非人类本意/ 的表演和交流装饰/ 肮脏的词手一按上/ 就会不可遏止”。在无边的黑暗中,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外力介入,来打破这个平衡。我们必须脱去虚情假意的“表演”和“装饰”,让“肮脏的词手一按上/ 就会不可遏止”的惊雷炸响。

当然,许许多多的人,面对不可抗拒的现实,大多选择了逃避“一条街是远行的装饰“。诗人毕竟是有担当的诗人,当他彷徨在十字路口的时候,他没有选择”远行“逃避,而是毅然决然地直面现实。”那些吸附,那些倒影在地上摔伤/ 不顾一切需要一个词/ 来进入和友好“。我们从诗人的眼中读出了血腥(”那些倒影在地上摔伤“),也读出了血丝,更读出了”不顾一切“的血性。读到这里,已经领略了诗人笔下语词的无边魅力。那么,也来看一下,他的诗格(或者说人格)魅力吧:

二.        超越泛抒情诗歌浮躁的泡沫,植入时代的担当

读完第四节的精彩,让我们都随着诗人的笔触”进入“第五、第六节的情感”锻压“与”修剪“。“剩下的只有我们的接触/ 眼睛和眼睛没有距离/ 但灰色和黑色互相锻压/ 几天来,在手术室里,花园中的剪刀/ 切除废弃的情感”。请问,你是那个“剩下的”吗?不是,请离开,怕你心脏不好。经过“灰色和黑色互相锻压”,你与诗人心领神会了吗?锻压之后的“灰”与“黑”,一定是交融的“铁色”事实。请拿起“剪刀”吧,“切除废弃的情感”,直面时代不愿提及也不敢提及的敏感词“长时间晃荡,必被从照耀的地方取下/ 长时间,支取,到不存在/ 一个异域,比如新疆/ 宁夏,这些陌生的词,并不非法“。诗人把语词修剪得恰到好处,超越了法度,又在法度之内。

最后两节,如果我们将其归咎于诗人对现实的委身,那是不恰当的。“抽象主义的床单,办公桌,厕纸/ 日常简单的对立面/ 下堕时呈椭圆形,而且有硬的 // 呼喊,有它贴身的内衣/ 在室内,它才可能翻滚/ 进入小小的纷争“,在其中我听到了”侧纸“落地的金属声响。我看到的是,手持木剑的先锋战士!木剑不伤人,剑锋却泛着金属的光辉,带着寒寒的”硬“气!读完这首诗,我感慨于诗人的情怀与担当。这样哀而不伤的表达,才是真正的诗歌艺术。可以哀,不可以伤,应该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愿我们的诗歌,都能进入这样的境界,有时代的担当……

抽象主义的呼喊

文/康城


呼喊是叶子的及时卷曲
自由的边界

旋梯不止一次出现在水里
重复的倒影蹲在水上
没有重量

避开口语,那些并非人类本意
的表演和交流装饰
肮脏的词手一按上
就会不可遏止

一条街是远行的装饰
那些吸附,那些倒影在地上摔伤
不顾一切需要一个词
来进入和友好

剩下的只有我们的接触
眼睛和眼睛没有距离
但灰色和黑色互相锻压
几天来,在手术室里,花园中的剪刀
切除废弃的情感

长时间晃荡,必被从照耀的地方取下
长时间,支取,到不存在
一个异域,比如新疆
宁夏,这些陌生的词,并不非法

抽象主义的床单,办公桌,厕纸
日常简单的对立面
下堕时呈椭圆形,而且有硬的

呼喊,有它贴身的内衣
在室内,它才可能翻滚
进入小小的纷争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怎么保存草稿就发送了呢?不敬之处请康城先生多多谅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淇河 发表于 2020-9-28 07:59
怎么保存草稿就发送了呢?不敬之处请康城先生多多谅解

你真是才思敏捷,短短时间写出评。草稿没关系,我详细看再回。先感谢!
诗修正时代的错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学习拜读,有人读评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人比较喜欢阅读,根据诗歌自身的内在逻辑就能解释清楚的诗歌而不需要借助于任何外部的力量。引经据典,是我的弱项,请允许我的浅薄,用平白的语言来强行解读这首诗歌。
这两点我和你相同。我不大赞同过于解读,还是要比直接来自诗作。关于引用,我也是,有段时间的文字从不引用
诗修正时代的错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这首你读下来了,和我当时想写出来的一致,足以说明你的批评能力(不得不说,有的人是读不下来的,更不用说到写什么)“灰色和黑色互相锻压”这里其实有表露了。对我个人来说,是个人情绪。感谢你的批评,提升了这首诗作!
诗修正时代的错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郑智得 发表于 2020-9-28 09:59
学习拜读,有人读评真好

谢谢赏读,并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康城 发表于 2020-9-28 10:40
本人比较喜欢阅读,根据诗歌自身的内在逻辑就能解释清楚的诗歌而不需要借助于任何外部的力量。引经据典,是 ...

刚刚匆忙外出,本想保存草稿,稍后再作审视,怎料这个系统保存即发布。只好任它去了
还好,先生可以找出相似之处加以鼓励,便得着安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康城 发表于 2020-9-28 10:49
这首你读下来了,和我当时想写出来的一致,足以说明你的批评能力(不得不说,有的人是读不下来的,更不用说 ...

之所以能读出先生的一些想法,是得益于这首诗歌自身具备了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不需要罗列天花乱坠的诗歌之外的符号来强行解读。这样的诗歌文本,堪称我等后辈学诗的典范。看到您的回复,终于可以松了口气。这样的个人情绪,就让它一直是"个人情绪",这样挺好。至少走夜路的人,有了一盏明灯,不至于迷失了方向。

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淇河 发表于 2020-9-28 12:03
谢谢赏读,并问好

期待您更多的好诗佳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