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周川诗歌《灰鹭,灰鹭》赏析
文/童小序
《境界》是我继《情怀》和《奉献》之后,关于周川老师诗评的第一个三部曲。
之所以给此篇定名为《境界》,是源于对《灰鹭,灰鹭》的理解;是对诗中所体现的注重内心的平和、以及自我修养品德的敬畏;是对诗人那种淡泊名利、对世事看得通透的感悟。
《灰鹭,灰鹭》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思想内涵的现代抒情诗,其突出特点是托物言志。
周川老师曾说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大多笔者的认知,可能真正去做的、并且能够做好的人并不多,所以还是很值得去探究一番。”(《漫谈散记·关于诗》)
因此,《灰鹭,灰鹭》在技巧运用上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下面就从两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一是构思与立意 二是阅读与技巧
一、构思与立意
“只要有构思,万物皆成诗。”(《漫谈散记·关于诗》)
在人们眼里,灰鹭(苍鹭)只是自然界里很普通的一种大鸟。而在诗人眼里它是一幅灵动的画,是一首立意高远的诗。
白鹭比灰鹭更漂亮,但诗人为何偏偏独钟灰鹭呢?
在河边远望一只灰鹭,它那专注一川烟雨的神情,那收紧褐色的翅膀,那独立栏杆的姿态,刹那间唤起了诗人心底的呐喊:灰鹭,灰鹭!
在诗人心里,灰鹭那种看淡一切、与世无争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不正是自己一直坚守和向往的吗?!
诗人笔下流淌的情愫是遵从自己内心的平和、不图功名利禄、不随波逐流、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融通天地、胸怀天下… …这就是本诗的立意所在。
灰鹭,灰鹭!灰鹭,灰鹭!当你连读两遍时,情绪会在瞬间升腾,并且迅速进入阅读状态,投入诗的意境中,待品读全诗后方才恍然大悟:题旨原来是一声向往、一声呼唤。
二、阅读与技巧
“读诗,是再创作。要想写好诗,必须要能读诗。”(《漫谈散记·关于诗》)
“最不喜欢在镜头前翻飞
更无意去做封面女郎”
诗中描写的灰鹭是孤独的,同时也是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约束的一种鸟。虽然与我们处在同一自然环境,但它有着自己的活动范围,不会去主动接近人类。或许因此距离产生的美,也是一种互相敬重吧… …
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灰鹭体现出自己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一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只专注一川烟雨
新月、夕阳”
随诗句的流动,眼前会浮现一幅幅游走的画:一只灰鹭静静地独立于栏杆上。它在看丝丝雨线滴落水中形成的一圈圈涟漪,也在听滴答滴答缠绵的雨声;它可以感受一弯新月下空旷的静谧,也可以欣赏夕阳中晚霞的绚丽。
通过对灰鹭神态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和灰鹭的共通之处,即对自由自在人生的向往。对自然景物如一川烟雨、新月、夕阳的描写,则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
“或苍竹翠柳
或古桥断墙”
在河面、竹林里柳树旁、古桥及残垣断壁上,都能看到灰鹭的身影。它有自己的语言,或低吟啾鸣或引吭高唱,这种率性而为、轻松惬意的生活着实令人羡慕。
“去冥想涟漪泛起的秘密
收紧灰褐色的翅膀”
悉心观察灰鹭的神态及习性,就会发现它在专注某一处时,羽毛会紧缩、显得神情紧张,常常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的涟漪,似乎在思考亦或是想参透什么。它的智慧只能来源于生活经验,并汲取自然界中的精华,为己所用。灰鹭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遗憾的是我们走不进它的内心。
“很想和它一起禅定
去寸量将来、现在、过往”
如果前两节是通过描写灰鹭来表达心境,那么这两句则是直抒胸臆:诗人很想和灰鹭一起思考和参悟。 无奈自己所想所悟与灰鹭所想截然不同,此禅非彼禅。面对涟漪泛起,灰鹭是收紧了翅膀。自己却是要对未来、现在和过去进行集中精力、细致深入地分析和探究,努力参透人生的真谛,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
禅,是集中精力在某一方面的深度思索;定,是思索后的结果。
“灰鹭却衔起一缕夕阳
去编织将要升起的月光”
诗句在这里进行转折。当诗人欲与灰鹭一起禅定时,可它却飞走了,顺便衔了一缕夕阳的灿烂,去备丰盛的月光晚餐。浪漫的诗句,形象、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舒展了一幅云霞灰鹭图... ...
“留下我,独守着
没有边界感的轻狂”
灰鹭就这样不辞而别,带着它的念想、带着它的自由自在、潇洒地离去并且没的商量。只留下诗人独自守着:“难道是我越界了?!不该去想这么多吗?!”
如果把两个疑问句转换成肯定句式,应该是这样:“生而为人,对于人生,我应该且有责任多想;世界乃至宇宙是多元化且无限大,可以任我无限遐想和思考啊。”
这两个加重语气的问号,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这是一种理性和高尚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索性就留一首小诗
让涟漪轻荡”
索性就把自己所想化作一首小诗吧,投入川江里,让它激起涟漪轻荡... ...
投下去的是释怀是希望,是与自然融合后的沉淀,是星宇间的回响... ...
在此向诗人致敬... ...
“我在等待捕捞者
也许是灰鹭、也许是渔网”
在这静谧的等待中,或许会邂逅灰鹭,或许会遇到懂得欣赏这份宁静的人。人生本就是一场等待与希望的旅程,我们都在渴望着未来的美好与幸福,就像涟漪轻荡,期待着捕捞者的到来,无论是自然的恩赐,还是人类的理解与共鸣。
《灰鹭,灰鹭》是一首紧实、缜密、有弹性、有张力、立意高远、意境开阔、富有哲理的诗歌。
语言风格上,采用了现代诗的自由诗体裁,韵律整齐、节奏明快、语言凝炼流畅、朗朗上口、意味深长。
表现手法上,诗歌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通过对灰鹭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深沉和思考。意境深邃、内涵丰富、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读周川老师的诗,会有一种原创文字带来的奇妙感受,温厚纯净、却耳目一新。简单的语言,只聊聊几行,便已深入骨髓,将你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意境。在他的诗里见不到许多现代诗歌的铺排、夸张与晦涩。正如他说的那样:“我的诗,技巧不见得比别人高多少,但立意和境界一定是独特的,所以比较耐读”。
赏析周川老师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他的诗里渗透着悲天悯人意识,其境界不在于诗歌本身,而在于诗歌背后人类生命的本质。
题目《灰鹭,灰鹭》,正是针对当今社会的某些怪异现象,在呼唤意识与文化的觉醒,呼唤真诚与善良。我深知有很多人和他一样,也在默默地坚持着,这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坚持,是对良知与信念的坚持。
读诗与写诗评的过程,是一次学习和心灵净化的过程。
“一首诗总有长短,能欣赏到长处,说明你有很好的同理心,容易产生共鸣和感动。若看不到短处,则是批判的眼光还差那么一点点。”(《漫谈散记·关于诗》)想来是我的批判眼光差了那么一点,又或许是功力不够, 好在有更多的诗友会读到这篇《境界》。
为了更好地欣赏这首《灰鹭,灰鹭》,也为了提高我们自己的创作水平,希望能有更多的诗友留言点评,既扬“灰鹭”所长,也避“灰鹭”所“短” ,我想这也一定是周川老师所希望的吧。
附:《灰鹭,灰鹭》原著
文/周川
最不喜欢在镜头前翻飞
更无意去做封面女郎
只专注一川烟雨
新月、夕阳
或苍竹翠柳
或古桥断墙
去冥想涟漪泛起的秘密
收紧灰褐色的翅膀
很想和它一起禅定
去寸量将来、现在、过往
灰鹭却衔起一缕夕阳
去编织将要升起的月光
留下我,独守着
没有边界感的轻狂
索性就留一首小诗
让涟漪轻荡
我在等待捕捞者
也许是灰鹭、也许是渔网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