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是一个老话题了。多年前人们就呼吁解散“中国作协”,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大概二十多年前,知名青年作家韩寒就疾呼过“解散中国作协”,当时,大家当是玩笑,如今旧事重提,估计当真的人仍然没有几个——因为这不是一个小问题,涉及千千万万的利益群体,涉及国家的现有机制。
类似的机构还有美协,音协,书协,戏协,影协等。凡文联下面的协会性质都差不多。
这些机构并非真正的行业协会,说是官僚机构更准确,是所谓的苏联模式,历史遗留问题。大的方面,从经济角度看,是计划经济,不属于市场经济。意识形态方面,姑且不论。
然而,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整个国家都已经处于计划与市场经济交汇的状态。其特别有利部分人,利于一些艺术家,他们一面拿工资,一面拿稿费,属于真正的钻石级饭碗,比普通的金饭碗更牛。当然,协会里面还有一些纯“官僚”。他们没有创作,却管理或者服务于艺术家。
这样的协会不会给行业带来任何好处。有的艺术家影响大了,它们就来招安,摘桃子,给自己贴金。而艺术家也乐得被招安,被奉上了钻石饭碗,计划与市场,鱼与熊掌兼得,何乐而不为。可这样消耗的都是纳税人的钱,是本不应该的。
另外,管理协会的官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垄断官媒与国家奖,比如刊物出版,茅盾,鲁迅文学奖之类,大多数都由协会的官员说了算,并不一定具备真正的艺术含量。
因为整个蛋糕就这么大。协会靠垄断,窃取了一大块,留给大家的也就不多了。这便是这些协会存在的最大坏处。
但是,技术进步了,互联网日新月异,市场的面越来越大,计划的份额越来越小,官僚垄断的空间也就被压缩了。
早在二十多年前,以韩寒为代表的一些新生代作家已经游离于协会之外,显示了强大实力与生命力。如今自媒体成了燎原之势,人们更具有自主发展的空间与意识,而根本不必仰仗官媒与协会了。
当市场的力量足够强大,所谓“中国作协”是否有继续存在的必要都是问题。届时,人们呼吁其解散显然就是多余的。幸运的是,这样的趋势是越来越明显了。
故,目前眼里仍然只盯着“中国作协”招牌,期望抱着“中国作协”大腿(也许不过是泥腿子)的人,是不会有多大出息的。
2025,7,13。身后眼前。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