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
大唐
一下子回到小时候
羊角辫、格子衫、小花裙
我跟在她身后
一边跑一边叫姐姐
姐姐今年五十多岁了
不再是羊角辫、格子衫、小花裙
安静得
跟坐在家门口的母亲
越来越像
这首《月亮》在于它以极致的质朴与克制,完成了对时光、生命与情感的深层叩问,具体可从三个层面来看:
其一,隐喻的“不着痕迹”。题目是“月亮”,诗中却无一字写月,却处处藏着月亮的影子。童年时姐姐的鲜活(“羊角辫、格子衫、小花裙”“跑着叫姐姐”),像一轮圆满明亮的月;成年后姐姐的沉静(“五十多岁”“跟母亲越来越像”),则暗合月亮由圆至缺、由动至静的轨迹。这种隐喻从不说破,全凭读者在日常细节中自行体悟,让“月亮”成为时光的符号,既亲切又深邃。
其二,白描的“以简胜繁”。诗人只用最朴素的语言勾勒场景:童年的服饰、奔跑的姿态,成年后“安静”的状态、与母亲的对照,全是未经修饰的生活切片。没有华丽辞藻,却让“姐姐”的形象从鲜活到沉静的转变清晰可触,时光的重量、生命轮回的意味,都藏在这些极简的描写里。读者仿佛能看到画面、摸到温度,代入感极强。
其三,情感的“留白之美”。诗中没有直接的抒情,却在对比中泄露出复杂的情绪:对童年时光的眷恋,对岁月流逝的怅惘,对生命终将走向沉静的顿悟……这些情感不直白宣泄,而是留给读者在“羊角辫”与“母亲”的重叠里、在“跑”与“安静”的反差里自行品味。留白处的想象,让情感更绵长,余味无穷。
整首诗像一帧褪色的老照片,用最平淡的笔触,记下了时光里最动人的褶皱,质朴却有千钧之力。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