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老年题材诗的多维解读
——浅评邓晏红《圈子》一诗
◎江苏哑石
本首诗以“圈子”作为切入的角度,用极简的笔触勾勒出了“被时光揉皱的”老年群体的生存状态。其在意象的使用、叙述、结构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均十分出色。具体而言,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意象的使用精当
诗之第一节中,“圈子”作为本首诗的核心意象。既指向现实中活动范围不断缩小的物理空间(一棵榕树底下),也是生活中人际圈子范围日益缩小的双重隐喻。首句中的“揉皱”一词用得十分精妙,不仅体现了老年人群体的生理特点,也和圈子的缩小相呼应。
诗之第二节中,“穿过叶缝的阳光,慢下来”,则是以动态的“慢”与老人的生命节奏共振。其次,又将阳光进行了拟人化处理,在厚重了本首诗的同时,也触发了读者对时光之于“斑驳”的进一步思索。
诗之第三节,诗人借助一个习见而具体的生活场景的描写,来凸显老年群体的生存状态。画面感很强,并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易于读者将自身代入诗人有意营造的环境氛围中。而且,“枯枝般的手指”、“沾着”、“捻着”等用词,精准又生动,可触又可感。
二、将情感隐藏于冷静的叙述中
本首诗并无浓烈的抒情,却在平淡的场景描述中涌动着深沉的情感。通过上面生活场景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人之衰老这一自然规律的理解与尊重,于平静中蕴深情。
三、结构层面:从“大”到“小”的收缩,暗合生命轨迹
本首诗在空间与时间上呈现出清晰的收缩感:首节中“被时光揉皱的老人”是群体的模糊画像,接着“圈子愈来愈小”呈现的是聚焦范围的收缩,再到“街旁的一棵榕树底下”的具体场景;随后镜头拉近,写“穿过叶缝的阳光”“枯枝般的手指”“皱巴巴的纸牌”,最终落在“一把零零碎碎的时光”。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收缩,恰似生命从广阔走向局促的轨迹,使诗之结构与内容形成巧妙的呼应。
四、语言层面:质朴中见精准,留白处显余味
全诗语言平实如口语,没有华丽辞藻,但用字精准。“揉皱”“囿于”“打探”“捻着”等动词的选择,既贴合场景,又暗含深意;结尾“攒够了一把零零碎碎的时光”,以“零碎”概括晚年的日常,却不流于伤感,从而让诗歌在留白处更具余韵。
故,就本首诗整体而言,诗人通过老人们在榕树下的日常场景,捕捉到生命晚年的状态与时光的痕迹,于细微处见真情,于平淡中显哲思,是一首充满生活温度与观察智慧的佳作。
附录:
圈子
◎邓晏红(贵州)
这些被时光揉皱的老人
圈子,愈来愈小
最终囿于街旁的一棵榕树底下
穿过叶缝的阳光,慢下来
晃着他们的脸
像在打探他们一生的斑驳
他们用枯枝般的手指
沾着唾液
捻着皱巴巴的纸牌
捻着一毛一毛的纸币
一天下来
他们都攒够了一把零零碎碎的时光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