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诗思檐上飞,云自笔端生
——拜读峭岩先生组诗《乘一朵八月的云》

非常荣幸地读到了峭岩先生的组诗《乘一朵八月的云》。读罢全诗,自己有身在魏阙之下,思飞江海之上的感觉。诗人的灵动不单单靠天才般流淌着的诗意的一闪而过,更多的时候靠的是如酒般的沉淀与升华,或者沉淀就是升华。诗歌是什么?是岁月静好里的一个花开的刹那,是风雨雷电日子里捕捉到的空灵幻境,是超脱于物质之上的心灵感应。在大多人的眼里,意向的表达是空洞的,没有生命力的,缺乏色彩的。但在这组诗里,作者简单的文字就轻易拨动了我内心的一处柔软,呈现给我们的是交响乐般的感受。

乘一朵八月的云

我一次又一次搭载北去的风
潜进光的襁褓
不想惊动门前的湖水
那么,最好乘一朵八月的云
亲近一朵盛开的往事

我躲开口头熟悉的颂词
举着从心脏掏出储备的诗歌
在鸟儿沉睡的时候
站上你的枝头

呵,多好的八月啊
最好乘一朵八月的云
朗阔的天籁之外
在你的门前悄然飘落

“云”这个意象,最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小雅•白华》以云起兴,“英英白云……”,《曹风• 候人》写到:“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饥。”毛传说:“荟、蔚,云兴貌。”云,总是给予诗人遐想的吧!它是一种浪漫的存在,这在楚辞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在《九歌》和《离骚》中,“云”是作为仙人的御具而出现的:“吾令丰隆乘云兮,求亦妃之所在”(《离骚》),“涉青云以泛滥游兮,忽临睨夫旧乡”(《远游》)。在峭岩先生的这首诗中,“云”作为一个意象,表达了一种高逸和自由的精神与象征,想象可以不受任何约束,飞翔得十分遥远。在凝神思想之间,眼前就展现出变幻的景色。读整组诗,我都感到头顶有云在飞翔,它既是神思、语词、诗心,又托起神思、语词和诗心。

诗人心怀中有一个向往和眷恋,“风”与“光”都曾经载着他抵达他的向往和眷恋,风和光能载人吗?这就是诗歌式的表达。光的襁褓是什么样的?由具象到抽象,这样的诗句是最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的。而整首诗中“风”、“光”、“湖水”、“鸟”、“枝头”,构成了一幅画,而往事就是这幅画中盛开的花。我在阅读时,有一种轻盈之感,承云的不只是作者,还有我。

这样的感染力,是诗歌的感染力。“我躲开口头熟悉的颂词/举着从心脏掏出储备的诗歌”。诗人将深情落于枝头,夜晚静悄悄的,“我”的爱也静悄悄的,守在你的窗外,待你醒来,你推开门时,旧时光在吱呀声中栩栩如生。

往事旧游浑似梦。露沾草,风落木,岁已秋。多少个年华如水逝,只是那个午后,在时光中打着旋涡。

拥挤的往事宛若落叶依稀走过
唯留一个午后,春风包裹着种子
那是用心血培育的芽苞
打开栽植在青春的潮上
那个水涨船高的午后呵
有小鸟抖落的羽毛

是呵,还是那个炙热的午后
心与心的邀约,转移了地标
从北方之南到北方之北
还是那个日子的指针
还是那个爆炸的时光
往事和梦幻洒了一地

这首诗的题目是《又一个炎热的午后》。诗人在描写难忘的往事的时候,表现出对飘落意象的情有独钟。诗人将自己至于事外,看着往事在落叶中流连,在洁白的羽毛中翻飞,而最后那个爆炸的时光的意象,将飘落由有形变为无形,这或许更是往事和梦幻应有的样子吧!诗写的很虚空,却幻化多姿,且有清浅的颜色在哪里缤纷。清浅。山倚虚窗情淡淡,水流清浅韵泠泠。“我”望着对岸,对岸却无声。

对岸,无声

是谁在对岸,无声
目光数过远去的浪朵
坚信,第一百个浪花时
有一条鱼上岸

那鱼呢?

佛说,大寂寞有大欢喜
那就吞噬该死的浊浪吧
浊浪清澈时,心也就清明了
水悠悠而忘情

那鱼呢?

西边挂一抹夕阳
最后的晚风吹落最后一声鸟鸣
心浪追逐水浪的失意
抓住一句诗的意境取暖

那鱼呢?

诗人是非常善于造境的。“西边挂一抹夕阳/最后的晚风吹落最后一声鸟鸣/心浪追逐水浪的失意/抓住一句诗的意境取暖”。这样的诗句安静唯美。并且题目就有一种虚空的美感。“对岸”一词将读者的目光引向远处,紧接着的“无声”一语留下了空白。

《对岸,无声》尤如一首悠悠的歌子,默默地唱在诗人的心中,却有籁音在云端、在岸柳、在水波,也在读者的耳畔。“那鱼呢?”问题回环却不紧迫,反而因为每一次发问之前怡美、澄澈、高逸的描写而空灵、祥缓。诗人是一位有坚信有耐心的人(坚信,第一百个浪花时),一位有佛一样襟怀与清明的人,一位以诗意自足的人。因而一切寻找(包括回望、憧憬)和询问或许会悸动焦灼过,但最终都将归于静望。

那鱼是什么?又是谁在对岸呢?对岸指的又是什么呢?诗人会不会告诉我们呢?

凝眸一条河流

我驻足在河畔,垂下我的头颅
目光已俘获你三千浪声
静美似缎,一波波回环
风声压倒了清凉的呼吸

我是待渡的水手吗?

静止的河流,眉目流转
风儿绕开了,有燕子翅膀的闪亮
右岸,油菜花开了
左岸,稻子刚刚绿盖陌上

我是涉水的跋涉者吗?

河水从深山汩汩涌出
一线泉流成一条越崖的飞瀑
阳光下折返着一声声嘤鸣
等待驰骋草原的骑士

我是降龙伏虎的一代天骄吗?

这首诗,叙述自然,河流如锦,花朵,风、油菜、稻子、深山,是实写,也可喻指人生旅途中的经历,或者诗人在这里用它们喻指的是别的什么吧。这首诗里,诗人也在询问。询问既思考,既追问。诗人是浪漫的化身,他用语言开疆扩土。这里我不禁想起绿岛老师的著作《论诗人的两个世界》。在《凝眸一条河流》这首诗中,峭岩先生的目光是在现实世界,但是目光的终极在另一个世界。由提问,而思考,而想象,而飞升。那么,再联系到河流这个意象的象征意义,它是时间、是生命的旅程,诗人在反观自己的岁月。“我是降龙伏虎的一代天骄吗?”这个叩问有着廉颇老矣,壮志还在的豪情。

驿站

注定,在碧水湾的西侧
那个藏梦的地方
就是我今生的生命驿站
它的后背是云的洞穴
它的前胸挂一方天镜
还有东侧的那一条潺潺的河水
无时不被诗意晕染

告诉你,不要忘了河畔
河畔有一朵出水的莲花
亭亭玉立已不能涵盖她的全部
莲花会踏浪行走
直扺我的梦魂
与我同嚼诗歌的浆液

八月,邀约又到了
莲花站上星光晓月
向南眺望的眼神
洞穿一个男人的伟岸
她的右手擎一捧莲子
她的左手举一盏夜灯
迎接北南方的一朵游云
她说,这是她前世丢失的孩子

这首诗的题目是《驿站》,我能说,在这首诗里,峭岩先生表达的意旨是诗镜是他的驿站吗?这首诗的第一节诗人描写了他的驿站的环境。这个描写是虚实相间相映的。“它的后背是云的洞穴”、“它的前胸是一方天镜”,深邃、幻化又熠熠生辉,并且诗人强调他的驿站无时无刻不被诗意晕染。所以,那一方天镜所照摄的,应该是诗歌语言创造的美境。照相机拍到的是实景,而诗歌用语言营造的意境则更美。最美的景致不在自然界而在诗中,因为诗中有情、有韵、有格、有致。

在第二节里,诗人强调了“一朵出水的莲花”,她能直抵诗人的梦魂,莲花这个意象一直延续到第三节,化而为人,一位美丽的女性,一位能够洞穿诗人伟岸的女性。莲花,就是诗歌。诗人是她的孩子。那么读到这里,我们对前面的“对岸”、“鱼”和对岸的人,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觉呢?

“八月,邀约又到了”。这个邀约是诗人与诗的邀约,诗是诗人心中的美人。她和诗人有几十年的爱情。如今诗人承云而来,诗在等他,等她的前世丢失的孩子。诗歌啊!前世我是你的孩子,今生你是我的爱人。

综上,从整组诗的题旨来说,我看到了一位老诗人对诗歌的热爱,诗歌是他的恋人,是他的爱、向往和回忆。从表现形式来说,我折服于峭岩先生的神思与语言,组诗《乘一朵八月的云》可谓:诗思檐上飞,云自笔端生。

峭岩先生几十年著述颇丰,成就斐然。冒昧拙评,请先生指导。

向峭岩先生致敬!祝福!

2019年3月8日


峭岩简介:
峭岩,原解放军出版社副社长兼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萧军研究会新闻发言人、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国际诗人笔会副主席。
出版著作有短诗集:《峭岩诗选》《峭岩短诗选》《星星,母亲的眼睛》等;叙事长诗《高尚的人》《静静的白桦林》《一个士兵和一个时代的歌》《遵义诗笔记》《烛火之殇------李大钊诗传》《跪你一千年------写给文成公主的99首情诗》等;传记文学《走向燃烧的土地》《我的老屋我的村》等。2014年5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峭岩文集》12卷本等50余部。
作品曾获全国全军各种多项奖励。1994年经总政治部批准通过德国电视台录制专题片《一位中国军旅诗人之路》,向国外宣传。2013年华夏新诗研究会、中国萧军研究会授予“中国首届‘新国风’杰出诗人”、第十五届(昆明.东川)国际诗人笔会授予“中国当代诗人杰出贡献金奖”。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好诗好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双节快乐!吉祥如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好诗好评 写诗 评论 翻译 三位一体啊  欣赏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炫东 发表于 2020-10-1 13:57
好诗好评 写诗 评论 翻译 三位一体啊  欣赏问好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炫东 发表于 2020-10-1 13:57
好诗好评 写诗 评论 翻译 三位一体啊  欣赏问好

节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