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ortal
国际诗人笔会
国际诗歌论坛
BBS
国际诗人专栏
批评家专栏
翻译家专栏
诗歌圈
Group
登录
/ 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本版
文章
帖子
诗歌圈
用户
本版
文章
帖子
诗歌圈
用户
国际频道
国内频道
国际诗赛
世界期刊
注册须知
道具
勋章
任务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腾讯QQ
微信登录
国际诗歌论坛
›
国内频道
›
上海频道
›
查看内容
发布主题
风笛
频道主编
朦胧诗的殿堂——诗灵顾城(二)
©
风笛
频道主编
/ 2020-7-12 15:32 /
204 浏览
版权:
保留作者信息
1970年,寒冬到来,整个气氛中弥漫着压抑和痛苦。到处都是迷雾,看不清未来的方向。
也是在1970年,朦胧派诗人顾城写下了《一代人》这首诗歌。
可能他也不知道,这首诗歌的流传度会这么高,甚至超过他本人的名声。“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光明在哪?光明找到了么?光明找到了,光明在诗人顾城的眼睛里,在他的心里,在他的灵魂里。
这种优美的意境,是顾城整个创作生涯前期的代表特征。
他们明亮,绚丽。充满童话色彩,在那个混沌的年代给人们也无尽的遐想和无穷的力量。顾城用他单纯纯净的思维,将一切看到的、听到的融合在诗歌中。这个阶段他的诗歌固然离现实社会生活比较遥远,但他贴近的是自然,是宇宙。
然而到了顾城先生创作的中期,这种明亮绚丽的风格逐渐改变了。
顾城的诗歌从关注宇宙和自然,转变到关注社会,关注民情,关注底层劳动人命和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虽然这个时期顾城的诗歌也保有一些初期的浪漫主义童话色彩,但同时也赋予了诗歌更深层次的社会内涵和精神哲理。如果说之前的顾城像个孩子,现在这个孩子长大了。
顾城逐渐感受、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和他心中所想完全不同。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于世界看法的改变。这个时候的顾城,陷入了爱情的长河。1979年的他在度过了短暂的一段低潮期后,以《一代人》名震天下。他也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后来的妻子谢烨。顾城先生几乎是疯狂的爱上了这个来自上海的姑娘。
顾城再追求妻子的过程中,一直因为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而备受质疑。
而且,顾城不成熟的个性和时而有些“不正常”,甚至是疯癫的举动。精神世界本来就与常人不同,这让顾城在追去谢烨的路上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顾城也为妻子付出了很多——他甚至同意周围人的意见,在结婚前和谢烨去了医院,检查自己是否有精神疾病。
顾城命中最有争议,甚至能说让他的名字留在文学界的重要一笔,是他的自杀。
作家王安忆在他的书中写到:“在这一个时期里,顾城总是在森林里走来走去,尝着各种植物。看有什么能够作充饥的粮食,各种草汁染黑了他的嘴唇。有人指着一棵树告诉顾城,这可以吃。于是顾城就从这棵树的树根开始尝起。”在常人眼里,这是一个正常的人该有的举动吗?
举世震惊的消息最终从新西兰传来:顾城拿斧头将妻子谢烨砍成重伤,自己留下四封遗书后上吊自杀。
而妻子谢烨也在数小时后因无人救治而身亡。一带朦胧诗的“诗灵”,就这样以一种仓促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几十年过去了,还有人会提起顾城,提起他的诗歌,提起他那诡异的死亡。但是人们同样也不会忘记,他在黑夜中寻找光明的那双眼睛。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用他的充满坎坷的双眼和灵魂,带给世人的有无尽的理想包容,还有在绚丽童话世界追求本真的勇气。
来源:百度文学世界鹿先生
来自群组:
朦胧诗社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回复
我是一阵在风中飘过的悠扬笛声,忽隐忽现、缥缈虚无!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丁少国
频道主编
2020-7-12 20: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已阅读,已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缘圆阁主
论坛元老
2020-7-13 09: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凳
拜读欣赏,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浏览过的版块
国际诗赛Poetry competition
宁夏频道
返回顶部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