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海德格尔曾针对诗的语言发出感叹:“诗意让敞亮发生,并且以这种方式使存在物发光和鸣响……我们必须学会倾听诗人的言说”(《诗·语言·思》)。这首《隐秘的时刻》便是如此,隐秘的反面即为敞亮。且看诗人如何着笔的呢?第一节按空间顺序,叶子落下来,落在头上、脚面上,从整体上讲,这是一个空景,场面宽宏而空旷,诗意生发的地方。第二节是假设,两个如果,我不动,交代出诗意已经在酝酿,一个“靠”让物与我,生成了一种关系,第三、第四两个小节,进一步假设,我是叶子,风就是我的,时间就是我的,风是动,时间是静,一动一静,诗意的氛围进一步形成,固定,转换,揭题——每个人都有隐秘的一刻。诗意到此,可以结束,就成了一首平凡、平淡的诗作了。为此,诗作者笔锋一转,一片叶子,隐秘的一刻,隐秘的伤疤,自然过渡,也可谓水到渠成,推出了远处有另一个人,也坐在树下,一动不动,望向远处。
    整首诗作,脉络连贯,过渡自然,从叶落下,触及主体——我,再到由我而望,触及客体——一个人,也像我一样一动不动。诗意也从隐忍、克制,到逐渐明亮,宽宏起来,诗作背后的情感也起伏不定,又波澜不惊,于无声处,有惊雷响起。值得点赞。


隐秘的时刻

呆瓜

树叶落下来
落到头上,落到脚面上

如果我不动,如果我坐在树下
一个人和落叶靠在一起

就觉得我就是一枚落叶
所有的风,都是我一个人的

所有的时间,都是我一个人的
每个人都有隐秘的那一刻

或者,有一个隐秘的伤疤
就像在远处,田间里

一个人停下手中的农活
坐在地头树下,望着远方,一动不动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提读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捡漏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0-12-6 16:57:05
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谢谢梦泉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捡漏 发表于 2020-12-6 16:57
谢谢老师分享!

谢谢捡漏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