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张亮(东方亮) 金牌会员   /  2021-1-10 15:20  /   182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漫谈口语诗

文/东方亮



“口语诗”这一概念诞生的背景正是“第三代”主题诗人带来的第一次口语诗的浪潮,它是1982-1985年诗人们的地下写作实践。它的新鲜感赢得了业内同行的追逐效仿,它的可读性深受一般读者的喜欢。

“口语诗”的第二次热潮是在“口语诗人”存在方式与“网络时代”相交之时,这个热炒至今方兴未艾。
最近,热炒最多的大概莫过于刘傲夫先生了。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
与领导一起尿尿

刘傲夫

厕所里立便器

只有两个

我正尿着

领导进来了

与我并排

站着开尿

气氛有些沉默

我觉得这时候

应该说点什么

我说,领导

你尿尿

也尿得这么



(其他作品见图片)
对于刘先生的大作,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刘先生的诗作之所以被文学界热炒,自有其热炒的道理,在此不做更多评论。
其实,自先秦乃至唐宋,文学是一种严肃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种古板的作品,诗歌尤其如此。但是,在浩如烟海的诗歌作品中,我认为口语诗已初具雏形。其中当推两位文学大家,一是晋朝的陶渊明,一是唐朝的白居易。
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从其饮酒诗系列和诸多田园诗可见一斑。
而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其代表作品《三吏》、《三别》更能表现诗人的写作风格。
至于笔者习诗多年,虽然从骨子里不屑于口语诗的创作,但就诗坛炒作口语诗沸沸扬扬之际,试着写了几首,自我感觉很糟糕。

每天

文/东方亮

吃饭

早饭吃早点
午饭吃米饭
晚饭吃面条
半晌不午吃零食
三更半夜吃夜宵

每天要吃饭
吃饭很不易
吃饭不简单
吃来吃去
吃不出新鲜感

     
睡觉


躺在床上算睡觉
闭上眼睛是睡觉
睁着眼睛是睡觉
一人和衣而卧
两人同床共枕
三人胡乱厮混
该睡觉时不睡觉
不该睡觉时睡觉

上班

有人上早班
有人上中班
有人上晚班
有人三班倒
有人倒三班

河南诗人翟永力是我的老乡兼同窗。他看到上述柮作,评论道:
口语诗写顺手了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要把握好度,别成了口水诗了。
口语诗不再是新生事物,已逐渐为光大读者朋友所接受。它所带来的影响应该是意义深远的。
总之,我认为,口语诗的写作要遵循一下几点:一要明白如话,二要主题健康,三要具有诗的意蕴,四要具有广度和深度。
e073f1671b3c6261fa55ca8fdc84c467.jpg
7c7390e8135744d2ec2a3d1d0d3bd096.jpg
d900afcb392f1c393b43f969361ad099.jpg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我之前也写过一段时间口语诗,差一点就入他们一伙了。2018年,曹谁跟伊沙论战之后,我写得明显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师兄玩头条少,刘只是一个写手,称他为先生有点抬举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冯勇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1-1-10 20:46:08
拜读大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刘春霞 来自手机 版主 2021-1-10 21:05:06
口语诗不好拿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刘春霞 来自手机 版主 2021-1-10 21:05:41
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