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评宫白云诗二首
 

鲁侠客


孤独者

居无定所,却总是在家
祭起大旗
卧榻之上,列车进入延伸的隧道
打开天窗的人说起亮话

从金黄到灰白
一页纸在慵懒中
抹去白发
聆听黑发的重生
直到时间的盘剥使它竭尽
直到火焰在火焰中熄灭

直到列车转过山脚
直到一个又一个下车的人消失
茫茫大雪飘满尘世
没有一场雪留住
没有一朵雪花结果


首节两个违反常理的悖论展开诗情。漂泊流浪,思想者是不会固守非真的躯壳,他唯一的家就是他的质疑和洞察世事。
  
因此祭起大旗,是他的惯常举动。就像尼采质疑宗教的救赎,而产生他的查斯特拉说,艾略特质疑西方现代文明繁荣掩盖下的废墟,而产生他的荒原说。
  
越是接近隧道,光明和希望暂时缺失的隧道,越能激发他的洞见和明查,打开天窗说亮话,是神灵所赋和思想者孤独者跋涉的果实。
  
而且这样的亮话,不会被任何外部力量所阻遏,因为一旦被利益、政经或者其他势力招降,孤独者思想者的亮话,就失去了真的内核。
  
第二节,诗人借寓白纸进一步刻画孤独者的生命画像。白纸聆听黑发的重生,是他一次次耗尽自我的过程,是思索的过程。就像红烛燃烧的过程,将躯体置换成光亮的过程。
  
第三节,孤独者的抒写展现了他之所以孤独的生命本质和过程。由于孤独者超拔的洞察和视真为唯一膜拜的图腾,和他旅程同行者会越来越少,直至一个个下车,离他而去,直至他自己生命结束。
  
因此孤独者抒写,在最后两句里,用雪花没有结果,雪花消失,描绘出孤独者在生命感受方面的悲凉和无助,从另一个宏观角度看,也再次诠释了世事无常,命运多舛,赋予孤独者更超过常人的生命体验的重负。
  
从全诗看,第一节是难度深度写作的桥头堡,无论语境设置,语言的铺排,象征隐喻里寓意的展现。二三节略显逊色。
  
不过,组和在一起,让这首孤独者从源头,过程到结局,显示出诗人在想象力,架构,虚实叙事策略等为内在深邃诗核服务综合缜密的驾驭能力。


老地方

坐在那儿等着
不抱希望
也没有绝望

走进去的人与走出来的人
别问,他们的脚步
通向哪里
别问

就那么走吧
朝暮交织一些剪影
述说如何见到了菩提

空气压弯蹉跎的时光
听,从苍白的尘世
跑出来的声音
微弱,微弱,微弱……

阴影里的白玉兰一次次
把它拾起
在今生的心脏


  
一首诗歌成功与否,题目也很关键,它可代表诗人构思的路径和靶向。
  
本首老地方充满了悬念,它可以存在几对互文概念命题,比如生死互文的医院,比如生死互文的墓地。甚至婚姻见证的教堂,当然阅读诗歌文本,引起歧义本身,就是诗歌张力和留白的体现。
  
但要缜密完成诗情演绎,又需要诗人和读者完成共同的审美创造,当然诗人首先技艺高超与否,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尝试理解医院语境。绝望希望并存最容易理解的场所,新生生命与疾病衰老夺去生命的博弈角斗场。
  
我们从第二节可以理解走进走出的真正含义,他们的路径要么永远离开人世,要么大难不死  
获得重生,当然精神的再生可以重塑一个人对于名利荣辱的认知。
  
这样我们很容易理解诗人第三节朝暮交织以及菩提叙事的意义。新生蓬勃与衰老死亡,永远是人世悲喜的两个极端。而禅宗的菩提,更多是精神向度寓意,即历经生死风雨后的通透、大度。
  
第四节,第五节是整首诗歌诗人高度抽象,寓意深刻,超现实等艺术手法密集的高地。苍白尘世走出的微弱声音,高度概括了悲喜人生,最后生命在生理层面抽逃的形象过程。而末节白玉兰,无疑是诗人设置的一道理解关卡,它让前几节读者相对理解的诗意解构,面临困惑。但阴影中拟人化拾起,以及末句的今生心脏,还是让人看到诗人悲悯且强大的初衷。
  
既然人生不可避免生死悲喜,那么有无白玉兰显然大相径庭。白玉兰是一种高贵的象征,显然是精神向度上的自我救赎的佛龛,它让短暂人生面临痛苦时,丰腴了生命体验,完成了一次次茧化蝶涅槃的转换。
  
本首诗歌,诗人在命题层面浓缩了诗意,题目就有大尺度留白。其次一二三节,在诗意演绎深化阶段也显流畅,让人顿感晦涩的显然是末节的白玉兰,和今生的心脏构思,客观看不是特别满意,它们与诗歌前几节有脱节之嫌,不过,由于前四节铺垫不错,没有导致诗意整体的断裂。
  
《老地方》这首,也让我们看到诗人对于诗歌艺术追求的方向,厚重,内敛,哲理,生活体验的发酵。它让我们思考诗歌真正的发力点和诉求点,诗歌语言内容诗艺之间,多重复杂命题的均衡处理。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一首诗歌成功与否,题目也很关键,它可代表诗人构思的路径和靶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当然阅读诗歌文本,引起歧义本身,就是诗歌张力和留白的体现。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很详尽又深入的解读。感谢,受益多多。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