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简评百定安的两首小诗

半岛


百定安的短诗《一个人》,也许在仅可与宇宙大爆炸相比的诗歌大爆炸的环境中,在无数纷飞的文学碎片和文化垃圾中,使人能够对新诗保持最后一些信心的作品。诗人没有故作伟大和代表全人类,却让人从一个极普通的场景中,从一个小切口看见了辽远的苍茫,从一个人看到了一群人,一大群人,而那个目睹者,毫无疑问在对方那“一个人"眼里,也成为独一无二却高度浓密人类群体的镜像。“远远看见一个人走进我的窗框",把远和今的时空刹时曝光于同一个经纬度,看见与窗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现象,无缝连接,消除了远远的距离。作者声称从未见过这个人,因为他是行走的遗像,似乎代表了旧时代,宁可涉溪而过也要让木桥空着。其实这都是诗人站在守望者的角度调动主观活动所致。秋天的芦苇荡白茫茫,与今年第一场雪就要来了,一个现实,一个将来的现实,在同一色调统治中形成了默契。死不回头的人,逻辑思维中应是活人,但我们不妨将其认识为果戈里笔下的死魂灵,毕竟,谈人生的意义离开死亡和精神,是谈不成的。此诗娓娓道来,为我们不露声色地留下了自由理解的太空。
如果说《一个人》巧妙突出了灰茫茫之中的白色(芦苇荡、预计的落雪),那么《酷爱黑白》则心无旁骛地将彩色的世界黑白化,这里的黑与白绝无政治含义,也无法律审判,而是诗人对事物本真及其清晰度的情感认同。“我仍然酷爱和坚持用黑白镜头对准这个世界。"这个宣言虽然与法兰西《人权宣言》不可同 而语,但绝对不是草率的呓语,它寄托着作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谓众彩纷呈与眼花缭乱往往是一对无家可归的私奔情人,黑与白中发生的生活更接近生命的本意。颠倒黑白,在诗人的笔下第一次摆脱了反面消极的意义,这是借助颠倒黑白的人在黑夜中虚化为魂灵、实化为磷火的描述来体现的。诗人无意颠倒黑白,而是为颠倒黑白的客观存在及其神性的隐喻,提供了一个接近罗曼蒂克风格的舞台。


附:
诗两首

百定安

《一个人 》

远远看见一个人走进我的窗框
如同行走的遗像。
我从未见过这样一个人
白昼竟有这样的步履。
像从旧时代一路走来
身材佝偻,涉过一条浅溪
却让一座木桥空着。
秋已深了
被风吹凉的前山
能有什么。
芦苇荡,到头来一片白茫茫。

这个死不回头的人
今年的第一场雪就要来了!



《酷爱黑白》


我仍然酷爱和坚持用黑白镜头对准这个世界。

如此,世界便清晰了。
该梳妆时梳妆
该做爱时做爱。
日头俯瞰山头
茶场里
两个命运共同体的男人和女人
渺小而又高大。
哪里有光,哪里就有阴影。
哪里有隐喻,哪里就有神。
你看,颠倒黑白的人
走在黑夜,烟头明明灭灭
像新生的魂灵
也像闪烁的磷火。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老家梦泉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1-4-20 11:33:57
提读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