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俨寺
一(午后)
山把影子折进云里
云将回声寄往风里
石阶在苔痕里转身
撞见前世的自己
木鱼游过摊开的经页
钟杵在虚空画着圈
老僧扫着不存在的落叶
扫帚触地
石狮子开口
二(黄昏)
日影从庙檐滑下三寸
山径上,云正拆解着云
“未生我时谁是我?”
蒲团上,落叶替我开口
胸腔里枯枝节节断裂
而钟杵始终悬在半空
暮钟漫过山谷
撞钟人叩碎池面倒影
檐角铁马忽然收声
三(凝视)
山影爬进我的瞳孔
你问的问题
正在大理石阶上
与返光的青苔对峙
蒲团上打坐的尘埃
突然有了体温
——是谁留下了的半枚指纹
四(顿悟)
影子盘起双腿打坐
十万粒尘埃悬浮成经卷
我退进一枚芥子
看见整座须弥山
在你眼中,碎成星芒
我终于学会用合掌的姿势
将你遗失的念珠
还给未落的晚云
恼雾寺
描一垄轻摇叠翠的修竹
是之为秀
布一径苔痕斑驳的石阶
是之为幽
立一行虬枝擎云的劲松
是之为奇
筑一座松云相拥的六角亭
便称之为闲
再添处檐角挑雾的古禅寺
大可称之为空
且看我拈花一笑,指叩松涛
竟已是彼岸
恼雾寺奇谭
倘若,以后不写诗了
就来我山中
做个画眉的和尚
雾恼山不恼人
山恼世不恼心
敲钟时读松纹
不敲钟就数星辰
斋饭总在竹梢温着
旧梦总在檐角悬着
若有前朝遗落的月光
山门总为有缘人开着——
待晚钟敲落
我可用贝叶接骨
以铜钵盛满
细碎的月光
恼雾寺的黄昏
铜钵渡化了落日
木鱼浮出水面
檐角铁马开始诵晚课
骑虎客向西卸甲
牵象人往东布棋
未缝完的袈裟
就晾在松柏枝上
掌灯僧提着竹篮——
接走所有未说完的偈语
山径浮起温热米浆
瓦罐里煨着半轮残月
待木鱼声漫过脚踝——
你数青砖,我数松涛
我们都是钟声里
沉淀的
晨昏
晨光中的远寺
光线是最难敲定的形容词
修饰万物,远寺一角
被山脊缓缓驮出
晨露衡量着
天空香火的温度
卸下影子,和山林对坐, 空谷虚怀
那些蒿茅、鸟啼、钟声之类
借助一卷山风,与我相认
山门微敞,接引幻影或者虚舟
尘世合拢又打开
进去出来,恍若尘埃
登佘湖山
老之将至,登山将半
幸有古道斑驳的石栏
托住我起伏的喘息
满山松针串起颤抖的珠链
而寺檐的铜铃,正把钟声
一粒粒揉进山雾
枯枝托着迟开的花苞
恰似菩萨垂手时
将坠未坠的捻珠
甩袖拂落半山烟云
任它们替我攀爬峭壁
岩页层层翻开
露出大地收藏的
潮湿密语
山雀叼走我年老的叹息,转身
飞成一句梵唱
而此时
整座佘湖山 ,正用千岩松针
将半岭光影
编进一场新涨的春溪
云林寺
梵声晚唱
半山亭勾勒淡蓝青檐
木檐角挑起的,不是风
是半卷未干的水墨
你数山雾:一层、两层
意兴阑珊时
空山突然掏出溪声
打湿了画中人的芒鞋
山影悬垂
窗格漏下月光
尘世退潮的石阶上
我拾到你遁迹时迟疑的漩涡
濯
一汪青绿从石缝渗出
游过惠施的悬竿
庄周指缝间
漏下楚地的云影
有人临水整理峨冠博带
当山岳开始在水中摇晃
孤洁者将双耳
浸入刺骨的
清冷
波纹吞没智者的倒影
我空荡的袖口
永远凝固着
僵在半空中的拱手礼
还
为寻找那句偈语
访你前我翻遍竹简
终只携竹杖与伞
以及半卷未抄完的经
入山三日
伞还于深山
经,交给寺院
我在潭前长坐
合掌接着落水的云
指尖与指尖相认的刹那
所有的涟漪都在说:
一切的重逢都是云影遇见波影
何须辨认,哪缕光上山
哪缕光入水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