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型 时 期 的 诗 意 纠 结
—张朝晖诗集《语言的碎片》评析
任 毅(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闽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漳州诗歌协会副会长)
《语言的碎片》是张朝晖的第二本诗集。朝晖在协会是一名才艺俱佳的青年会员,他是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诗歌,为他的书法增加了底蕴,帮助他“在语言的黑夜里追寻光明”①,逃离庸俗、世俗,升华灵魂。朝晖现就职于企业集团高层,直面暄器的房地产市场,他的诗情与想象力都“建筑在当下”②。生命转型、时代转型、文化转型所带来的现实碎片化、复杂化、矛盾性,在朝晖笔下呈现出荒诞、纠结与理想主义的失落。
都市激情与乡土认同的纠结,这是朝晖诗歌身份的总体线索,平和乡村记忆与文化认同,使他在光怪陆离的都市中显得有些寂静、孤独。满怀的田园情思,又使他获得了感性的文化自豪。进入都市的不适很快被诗歌的想象力取代和超脱,融入而不“溶入”,成为这位理想主义乡村歌者内心流淌的“忘情水”。他在“路灯、广告牌、流水的街车”中穿行,却清醒地意识到,“我是一粒夜间的微尘/在暄哗之外的某个角落/得到光阴沉默的抚慰”(《忘情都市》)。“小我”与都市的隔离,内心宁静与外在喧哗的对立,成长与岁月的矛盾,化作诗人多年后对遥远时光的一声叹息。《无月之夜》中,在“纯朴船民,马达声声”的浆声灯影里,“抚今追昔,怀想少年”,然而“世易时移,大气难觅”,“欢声笑语,扬长而去”,“终生难忘,终将过去”,诗人分明就是一位游离在暄闹之外的忧郁王子。“在透明的居所中/你已习惯/与死水游戏和接吻/然后吐尽乏味的虚空//希望仅是自上而下的食物/延续生命 别无选择//你已无法沉缅过去/那种防备天敌的刺激与危险/那种遨游水域的快感与动荡/那种因饥饿而奔波的疲倦和贫穷//一夜之间 你成为手指与眼睛的对象/却失去了完整的生存方式//一个阳光和谐的清晨/我企图用语言告诉你一切/你已如一截红色帆板/漠然浮于静水之上”(《鱼》)。诗人借鱼缸中丧失自由的鱼,写现代都市人的生存困境:生之灵气的窒息与挣扎。诗人似乎“很难融入那些喧哗”,只得在心灵空间追求宁静,“我不想刻意避开人流/然而/我也不想被人发现,因为夜色/在繁华中变得陌生”,融入而非“化合”,“溶解其中”,诗人似乎找到了都市灵魂的居所(《空间》)。然而,在卡布其诺冰咖啡的香氛中,“把语言的交错理解成理智的分析/梦/悄悄破灭”,辛苦营造、苦苦追求的梦境在“红尘红颜”虚幻的仪式中归于失落、惆怅。《感动》中,“因为我们看到太多虚幻的云朵/因而变得不敢相信天空/因为我们看到太多的真实/所以变得不愿相信电影//在这个物质泛滥的年代/谁都感觉不到感动和温暖”,虚幻/真实的现实生活中,诗人用诗行缅怀往事,深情怀念着乡土带给自己的温暖与感动,重拾生命的信度与真诚。
传统道德与现代人生的纠结。朝晖骨子里是古典的、传统的。书法与文字之间洋溢着飘逸、淡泊、宁静的古典文人情怀,传统道德浸入血脉,在现代生活中显得厚朴、稳健、深沉。然而,浮躁的名利场上,他发现“千年遗物/孤单地站立着/那些压抑许久的梦/没有栖息之地”(《贞节牌坊》)。流浪的漂泊状态,无根的现代文明,诗人无所归依,抑郁而烦闷。《黑暗的沉思》中,“这里并不是我真正的故乡/在久违的呼啸的山风中我哭得痛快!//没有原因/只是想独自一人消化长久的抑郁//也许明天将很早苏醒/那么,宁静的夜就将变短//我不仅喜欢山风的汹涌/还愿意倾听自由的鸟鸣//.是我不敢长久的睡眠吗?/还是,我也逃不脱曙光的照耀?//这里不是我真正的故乡/我也不想寻找故乡的踪迹”,以传统乡土文化为底蕰的故乡情结与当代异域文化之间的隔膜,在诗中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如果·爱》中,“我曾经改变了她/因为之前/我自私地以为她的种种不是将影响我的形象/男人总想让自己的女人是淑女/回到古代//不过/事实证明/塑造一个新的她/会带来一种新的美丽/它不来自父母/而来自爱她的人/和爱情//如果,爱/如果你在意另一半的存在/可能你也将为你的自私编出一万个理由/因为爱/所以/爱”。诗人以当代男性的口吻,在私人情爱中重塑另一半——传统道德的淑女形象,以期“带来一种新的美丽”,“因为在意”所以“自私”,其实这只是在表现诗人对古代文人审美情怀的依恋,对传统道德的尊崇,对现代人生的解脱。“某条商业街霓虹闪烁/当全民健身成为一种时尚/许多人在做着舌头保健操//巷口昏暗/突然发现三轮车夫的背上/印着醒目的洗浴中心电话号码//在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隐匿着一些爱情的叛徒/等大雨来临时/大街小巷将贴满爱的通缉令”(《危险》)。在卡拉OK、洗浴中心的霓虹灯下,诗人意识到现代人情欲对忠贞的背叛,并形象地用交通混乱来隐喻道德重建的无序与危机。
口语化写作与复杂情思之间的矛盾。新世纪以来,口语写作、叙事话语,增加了新诗的现场感和生活美感,应和了世俗化的文化转型浪潮,它既不是“上半身”、“下半身”的两极思维,也不是“生活流”的简单叙说,它往往以片断化、日常意象、生活意绪,拼贴组合成诗意内涵。张朝晖诗歌的思想和情感的丰富程度有时远远超过他的语言本身,在一两个意象中把荒诞哲理组合一起,自然而活泼。如《采尼》,“我将你的名字倒过来读/变得浪漫而荒诞/不远的从前/曾经“狂飙突进”//我把一切都倒过来看/因为今天/我将变得更为明智”。尼采“重估一切”和“上帝死了”的言论至今引人反思,小诗充满智性,给人启悟。
当然,“口水化”也有一个弊端,就是诗歌语言欠凝练,过于日常化、散文化,甚至小说化。克服的方法很简便:把办公室行文用语风格榨干,转为艺术的隽永的诗性话语,再进一步抽去其中的水份,留下钙质。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悟性的渊深与情感的丰富。书艺无际,诗艺无涯,我愿与青年诗友共勉。
注释:
①张朝晖:《〈0596〉诗丛·语言的碎片·自序》,福建漳州市诗歌协会,2013年10月版。
②康城:《〈0596〉诗丛总序——世界停电之夜的备用电源》,选自张朝晖《语言的碎片》。
2013年10月28日夜于武汉大学珞珈山北麓枫园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