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疯狂老师的回复,能与疯狂老师探讨交流,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我是一个批判型的读者,如果交流中给你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我从喜欢现代诗和抵触古体诗,到批评性的写现代诗,再到对现代诗提出批判,现代诗和古体诗间写,真正的算是经历了一次诗的洗礼。现实中古体诗和散文的赏析视频和文章处处可见,而我国现代诗的赏析和视频却少之又少,这说明现在的现代诗已经偏离了诗歌本来的价值和意义了,应该改革一下了,。个人觉得,现代诗应该用浅显的语言反映事物本质,发展为雅俗共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才是走向兴盛的正确的道路。借鉴谢冕老先生的观点:创作者们陷入另一个困境:过去,集体主义文化不断高扬,导致“小我”不断被挤压;而当“时间再一次重新开始”,“个人”重又归来,诗人对公共生活、宏大叙事却开始疏远。“不再关心这土地和土地上面的故事”“用似是而非的深奥掩饰浅薄和贫乏”。为什么诗人们变得这么‘自私’?这与从事诗歌批评的人也有责任。批评家与诗人关系太密切,互相吹捧,没人旗帜鲜明地指出问题。其实新民主主义运动时期,出现了很多好的优秀的作品。如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是李季的代表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创造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新诗形式。作品于1946年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后,立即受到读者的热烈称颂,人们称之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一出现便赢得了解放区军民的普遍重视和喜爱,被誉为“新民主主义文艺运动对于封建的买办的文艺运动的胜利”。自长诗传到国统区,也受到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普遍的好评,茅盾认为,长诗“是一个卓越的创造,就说它是‘民族形式’的史诗。似乎也不过分”。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