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浅议纯诗的中国化——读水一木《晴日的秩序》有感




晴日的秩序
作者:水一木
题记:相信诗,才能写诗。 ——题记

午后。我合上《牧神的午后》
嘴唇还颤动着那轻轻飘落的诗句
文字也有知音。梦想反其道而行
我仿佛看清一切,一切都是虚构
没有什么也从没什么满足我
无尽的爱和辛勤,忘记了我
而我不懂“乐极是一种超越!”
我渴求隐居式生活和无暇的爱
在阳光里读诗,写下玫瑰与蜜蜂的诗句
在树篱间,在水泥板的小径
我把迷醉的语言散落在愉悦的午后
千篇一律的比喻和风景,聚拢我奇异的思绪
无处可逃的
孤独,必是人的一种属性
我饮下骤雨。构思着一首诗



①马拉美说过:“凡是神圣的东西而想维持其神圣的话,就得把自己包围在神秘之中。” 正因此,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变幻不定的意象和闪烁其词的语言,来创造虚虚实实恍惚迷离的意境。


梦想本来是虚的,但在诗人笔下,“梦想反其道而行”,不是我去追求梦想,而是梦想反过来走向抒情的我。诗人以一句“而我不懂乐极是一种超越!”接通诗的上下两部分,接通难以实现梦想的我与现实中孤独的我。——梦想在前半部分中变成了活生生的实体,可是在诗的后半部分实体却又重新滑走,而又留下了虚幻。
就像这样,虚与实、梦与真,追求、失败与再追求组成的矛盾贯串了全诗。诗人对梦想也只能追求,而不能获得。换个角度来说,也只有这世俗的现实捕捉不到的,才是梦想中的真美纯美,才是理想境界的纯诗。


在此诗中,诗人用梦想与现实相融合的手法表现一种梦幻与追求的境界,“一种无比富有的贫困或无比贫困的富有的境界。”

读者会注意到诗的结句“我饮下骤雨。构思着一首诗”这种诗中论诗的反思,这种诗中论诗的结构就像中国文人画的画中有画,从而使得整个文本具有了某种元诗意味,并且呼应了题记所言,“相信诗,才能写诗。”




②众所周知,新诗百年以来,中国现代诗人的诗写不是西化,而是化西。中国现代诗的发展,一定意义上是构建中国式纯诗,去除非诗因素,去除散文化语言的探索与实践过程。其间历经吸收马拉美,兰波,波特莱尔,瓦雷里等西方象征派之所长,又融入中国的现实与传统诗学经验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才到达今天这样的诗写现状。
梁宗岱认为,纯诗具有超验本体的的功能,即纯诗可以借助音乐与色彩浑融一体而形成的暗示,实现主体与客体的对应,主体可以通过纯诗实现其超出自身的对客体对应的超验性,客体也可以通过诗的象征体实现从主体出发的超验。
但是马拉美及瓦雷里的纯诗理论,在某种意义上,似乎更像一种美妙的哲学思维。他这样阐述到:纯诗的概念是一种不能接受的概念……它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诗永远是企图向着这一纯理想状态接近的努力。在瓦雷里的这一思维中,人类迄今为止的全部诗歌似乎都没有或不可能产生他所说的“纯诗”,都只是为“纯诗”预备的矿石。我们惟有不断地冶炼这种矿石,清除其杂质,使之无穷尽地接近,但却不可能进入那一首“终结之诗”——纯诗。
③因此,又给新诗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纯诗所追求的这种幻想诗情与绝美诗形,与语词美和音乐性探索一样几乎让诗人们陷入了绝境之中。
所以说,纯诗只能作为一个理想而存在,诗创作的历程就是无限地向纯诗理想迈进的一个艰难历程。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诗人被马拉美的纯诗经典之作所打动的午后,在诗人心中所激发的关于纯诗亦或是张枣所命名的元诗思考的激烈的心灵振荡与灵魂重构。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梦主周四快乐
斟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明烛江南 发表于 2022-12-1 19:40
感谢梦主鼓励辛苦了~

是我的拙评
忘了署名
感谢梦主精读
雪夜问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只蝶痴梦 发表于 2022-11-30 18:40
江南老师,这是你的作品吗。如果是。请告知我一下。你题目下没署名

感谢梦主鼓励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拜读,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江南老师,这是你的作品吗。如果是。请告知我一下。你题目下没署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新周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感谢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牛莽 发表于 2022-11-12 14:55
快哉!快哉!版主评得如此有味道…… 板板眼眼,精彩的

感谢牛师细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斟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