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A.

一个历史拐点,一不小心
把我们拴在一根绳上

年长的,在我求学时就教书了
年轻的,正教着跟我的孩子
一般大的孩子;一见面
他们眼眶,红了
而我鼻子,酸了

从此,每一个酷暑或严冬
不得不忍心惜别庄稼或牛羊
每一场大雪或暴雨
都拗不过铁了心的草甸、山路
我们成了不见不散的死党

在长久封冻之后
我们——汇入一条激流的融雪
笑着骂着,抱团取暖

B.

这不是最后一班救火加车
而是我们共同用誓约
追赶被荒废的青春之舟

两鬓苍苍的他,偏偏要
坐在第一排;入学那天起
一直比我大七岁
皱纹纵横的“老三届”
第二回又来当我学生了
他曾经教过的学生
下堂课还要来给他补课

窗外有婴儿啼哭声
小保姆不时探头盼我快下课
而她,却稳坐泰山
唉,刚出月子便来面授了
另一个咬牙坚持到最后一课者
她丈夫终于来抱怨不通人情了
大吃一惊之后,我也抱怨
为什么坐骨神经痛
那么厉害,还要瞒着我

但我们都默契得如同一家
我们不得不咬牙珍惜
这个时代姗姗来迟的缘分

C.

从来没人怀疑我好脾气
哪怕在那些最受委屈的日子
但有人传话我现在也会发火了
学生们笑得简直掉了大牙

有一次,大雨专跟我作对
拧断了学生来函授点的公路
我非要趟水去接站
自然一次又一次扑了空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破口大骂
幸好当时车站空无一人

还有一次,大雪故意开玩笑
把我堵在了去面授的中途
能让学生白白等我吗
一着急,我居然训开了司机
亏得司机一看是我,才头一回
压住了好打仗的暴脾气

一段段不该发生的事故
常被意外剪辑成故事
于是这一路上,风风雨雨
才有了最难拒绝的理由

D.

不知道这些年,我干嘛
总像一只不甘泄气的皮球
常常被踢得不认识家门

很多事早已天经地义
比如:那些不来听课的假条
“旅行结婚” 算是实话
或盖房子、探亲友,硬是拿来
“父亲病危”的急电
更多时候苦苦哀求
比如:拿不了文凭对象就得吹
转正转干全凭这张纸救命
或请出大人物的批条
事关重大,别耽误人家前程

事后我才知道:凡是我不同意的
有人恩准的恩准、办妥的办妥
只倒霉那些听我话的学生

E.

吉尼斯“世界之最”大全
是否将录入我来函之多
或我复函之少

喜讯总是漫山遍野
有时是一本新出版的作品集
有时是一纸问候
捎带着自己和同学的荣辱离合
迟到函件中夹带着检讨
糊涂虫竟把情书和家书
也错当了作业

让我苦笑的请求如着火
求我介绍发表论文
疏通评委晋升职称
求我录取孩子上大学
找人调他进城
他们不知道我也正为自己
找不找这些门路而头疼

令我心烦的倾诉如水淹
工作不舒心,婚恋不顺心
孩子考了三年招工也没头绪
自己转正的名额又被挤掉
他们忘了神经衰弱的我
又将因此而无梦葬身

我终于惴惴不安起来
然而,信件依然像雪片一样
飞来:掩埋我无底黑洞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戴约瑟 发表于 2020-9-14 13:33
树春你好!十分惊喜在这个网相遇!多年不见,你可能也该退休了吧?读了你的回忆,恍惚一切都回到从前。二中 ...

戴老师您好。见到您回话十分高兴。我都七十二岁了,我父亲去世多年,罗老师也去世有几年了。我在赤峰纺织学校退休,高级教师。现在这所学校叫“赤峰工业职业学院”,升格了。我退休生活也挺好,爱人健康,一个女儿,在小学当美术教师,她的儿子都上初中了。我的亲家是二中高二四班的张英志,我对二中的情结是很深厚的。我现在是赤峰市作家协会会员了,总想到读书时您对我写作方面的培养和教诲。我把我发表的一些诗文印成了一本书叫作《听松集》,想赠您一本作为汇报。我的电话号码是:13354765061 希望您通过短信把联系地址发给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戴约瑟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0-9-14 13:33:03
树春你好!十分惊喜在这个网相遇!多年不见,你可能也该退休了吧?读了你的回忆,恍惚一切都回到从前。二中生活的点点滴滴犹如重历。不知你近况如何,祈盼微信联系。我的电话号为:189309567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戴老师您好,我是您教过的原赤峰二中65届初三四班的学生梁树春,这是我写的一篇关于您和罗老师的文章:

罗老师和戴老师


    先父梁学文文革前是赤峰市的业余作者,由于文字的关系与赤峰二中的语文老师罗宗义、戴约瑟相识并结为文友。他们曾邀先父到学校去对语文组的课外活动小组进行写作讲座,还带领课外活动小组到先父工作的赤峰水泵厂参观并采访劳动模范。这个活动小组初中、高中的学生都有,戴老师让我也参加了这个小组的活动。我父亲离休十多年后病重住院,恰好罗老师也住院,他老人家还到病房看望了我父亲。
戴老师比罗老师小几岁,是个刚出校门的血气方刚的青年人。他的老家在上海,是响应祖国的支边号召大学毕业后来内蒙的。他常在报刊上发表诗歌,笔名“蒲江雁”。他写过一首诗:“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哟/不落长江也不飞回故乡/毛主席教我到塞外来搭窝……”前面这几句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那时候戴老师教我们的初中语文课,他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给我们讲课。他讲课时总是面带笑容。教工篮球赛中他在投中后一扬头往回跑的样子非常潇洒。那时学校是有伙房没食堂,住宿生打了饭和走读生中午带了饭要在教室吃。一天戴老师打了二两饭一个菜到教室和我们共进午餐,像他这样身体好的青年教师二两饭肯定是不够吃的。我们问到这个问题时他说,成年人吃不了多少饭了。那时他还没结婚,是在精打细算攒钱娶媳妇吧。在腊月一个十分寒冷的早晨,他穿了一件破旧的西式棉衣来给我们上课。他一走进教室,同学们都笑了,他也笑了。那件棉衣不知是哪位老师给他穿上的。
    文革中他也受到了批斗,原因是写了一篇什么文章。唉,那真是个黄钟毁弃的年代。后来听说赤峰二中在办实业中,从照顾的角度出发派他到上海去工作。他退休后就举家搬到上海去了。我们不能忘记罗老师和戴老师等来支边的内地老师们。他们兢兢业业,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祖国边疆的开发和建设事业,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我们永远感谢他们,永远记住他们。

2006年9月7日刊发于赤峰市《红山晚报》文化副刊。
收入2017年赤峰二中老三届微信群群友文集《半个世纪的回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曹卫东 来自手机 版主 2020-9-12 10:15:30
品读戴老师作品,问好祝周末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北疆---内蒙古的教育事业,您的学生在这里向您致敬。祝福您健康长寿诗作葳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戴约瑟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0-9-10 22:38:12
谢谢丁少国老师关注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不知道这些年,我干嘛
总像一只不甘泄气的皮球
常常被踢得不认识家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戴约瑟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0-9-10 22:11:12
谢谢倪宝元、蔚翠、李贤欢三位老师关注,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拜读佳作,问候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