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葆持鲜活的感觉交互系统——青小衣近期诗作印象
黄土层

一个真正的诗人起点可以不高,但他(她)日渐精进,日渐苍翠壮大,今生以诗为命,再也不会离开它了。相反,一个褪色的诗人不论起点多高,日渐衰微下去,不懂得诗写方式的转型,也不懂得才思枯竭前的转行,就那么死撑着文字苟活,或被时代的浪潮吞没,沉寂而消散。青小衣无疑是前者,何况她的起点也不低。读到小衣近作三首,可谓惊异而欣喜。自诗集《像雪一样活着》《我一直在赵国》《我用手指弹奏生活》之后,青小衣还在不断精进,给读者呈现新奇的诗篇和宏阔的气象。
这三首诗歌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活泼、鲜明、通透的感觉交互系统的存在、葆持和健康运转。
第一首《农历7月16,在东太行》,貌似一则日记,实则是一首诗游记。诗人在“东太行”风景区漫游的时候,不是以一个游客的身份而是以东太行的一部分而进入东太行。人与自然之间,毫无违和感,彼此交通呼吸。核桃,蒿草,香蒲,栗子,金银木。五种植物在一种漂亮的句式里,获得了主客体畅通无阻的交互式存在。“在东太行,你很容易被核桃树带进核桃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不是你通过抒情句式完成的,而是描写。写出置身山林中时,所有感觉器官打开自己,生长,渴望,自由,活泼,人和植物是同步同频进行的。所有的赞美也不用形容词,而用动词:“奔流”“汲取”“交通”“带进”“往来”……东太行的美因此没有标签,只有通过感觉器官的感觉才能获得印象。在东太行的“喜悦”不是高调的,而是低调的,暗暗的,潜流一般。末一节写到月亮这个“胖友人”,这是最配得上东太行黄昏或夜晚的镜像之一。这样的宁静和美,也是无法描述的,只好用“虚无来袭时,真的有了藏身之地”来形容。一个风景区,原则上它会接纳一切游客,但只有玲珑剔透的诗人才会领略并表达景点的美,这是东太行的福分。诗人没有用标志性的广告语来记述东太行,但是通过一首感觉鲜活畅通无碍的诗歌来描摹之。没有赞美词的赞美才是最高的赞美。
第二首《站在庄稼地里》与《农历7月16,在东太行》一样,叙述主体不是“我”,而是“你”。也就是说有一个高于“我”的视角在看着这一切。“站在庄稼地里”的这个人是谁?没法具体识别身份,但可以肯定是一个操劳半辈子的中年女人。中年,秋天,庄稼地。一个女人回望的青春镜像不可复现,这是一个很好的“闪回”和现实交替的电影镜头,而秋风正在飒飒飒飒地配乐。生活不易,为了避免破碎或被揉碎,一个人要付出多大的艰辛操持维持经营自己。“你的每个时刻都没有现在”。这种直指核心的句子,不仅是诗人锤炼的金句,更是半生的成果。暮色里,不论是诗人还是农妇,回望过往,生活有剥夺也有回赠,恨自然不必,然而爱也不能俯首即是了。这首小诗从庄稼地切入,快速跳出来,在时间轴上抓住流逝的轻快时光,一语中的地指出女人生命意义的虚空,但在比较宽容的情绪下由一缕炊烟,安定了一切。清风拂面,不起波澜,写法很是巧妙。
第三首《油画里的爱情》,写得也非常隽永。诗人在欣赏油画的时候是入神的,出神的。油画里凝固的一切物象和意象,在诗人这里是流动的,飞扬的。诗人移情现象非常厉害,从风、云朵到屋里的人、小兽多达十多处的画点,都成了羡慕的对象,移情的对象。题目是“油画里的爱情”,其美好紧紧闭锁在油画里,这画中的“丰腴”与现实的“贫瘠”或“式微”形成强烈的反差。反差到一个临界点上,可以爆破。于是,诗人最后两行横空而出:

只是,那落笔的手多寂寞呀
画来画去,却不能把色彩涂在自己身上

在这里,画家和诗人又合二为一了。阅读的心理反差也得到了瞬间的弥合。

纵观这三首诗,看出青小衣是一个有抱负的诗人。她早已或从来不曾纠结于口语或意象诗的争论,而是在明白晓畅的现代汉语里,锦心绣口地编制属于自己的现代诗行。她一直拒绝晦涩或繁复的词语森林的构建,而用女性特有的细腻、丰富和鲜活的情感感受和对接广袤世界的辽阔和多样。她不制造概念和词语,而是营造句式,让鲜活的感觉系统与外界处于良好的交互状态。诗人的感觉方式即是表意方式,也是读者获取诗意的最直接的方式。一个诗人不论写了多少首诗歌,只要葆持这样的好状态,她就永远不老,长盛不衰!




附录:
农历7月16,在东太行  (外二首)
青小衣

在东太行,你很容易被核桃树带进核桃里
被蒿草带进蒿草里
被香蒲带进香蒲里,被山栗子带进山栗子里
被金银木带进金银木里

站在山坡,不管你朝什么方向走
都会走到生命里去。一股股生长的力量
瞬间就会捉住你。你处在洪流般奔腾的关系中
就连渴望也是新的

你开始奔流,顺着根须
枝叶,吞吐汲取,与土壤和空气交通
你相信,这些事物也被你带进了你的身体里
你们互相往来,皆大欢喜

在山里,万物都是摇篮
装得满满的,为你这个无爱无恨的人
你还会被很多神圣的词语抚摸,内心的喜悦
深得像带着多年的秘密

月亮升起来了,像一个爬过山崖的胖友人
赶来与你见面。那一刻
仿佛飞逝真的在那个点停滞了
仿佛虚无来袭时,真的有了藏身之地

站在庄稼地里  

庄稼是外景。芝麻、稻子、玉米
都长成了秋天的模样
站在庄稼地里
远景的嬉戏跳跃都在过往里
已经不能浮现,不能描述,不能使它成真

你活了半辈子
终于明白,你的每个时刻都没有现在
生活是个大脾气
你要是做得不够好
它就破碎,或者把你弄碎

暮色里,远处的村庄
正在一边点火,一边冒烟
你从不盲目生恨
但也早已不能
把爱当成例子举出来了

油画里的爱情   

油画里的风多好呀
不会扭头就跑得远远的。还有天边的云朵
那么自由
不会轻易散开。路边的植物多好呀
永远枝叶碧绿,花草鲜亮

树下的房子多好呀
门一直开着,可以随时进出
屋内的桌椅、柜子和床多好呀
不用担心腐蚀,或朽掉
桌子上的锅碗瓢盆多好呀,光洁安静
也不会轻易碰碎

屋子里的人多好呀
永远年轻,抱紧对方,只做一个动作
他们身边的小兽,嗅着彼此的味道
依偎在一起

只是,那落笔的手多寂寞呀
画来画去,却不能把色彩涂在自己身上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用女性特有的细腻、丰富和鲜活的情感感受和对接广袤世界的辽阔和多样。感觉的交互是诗写呈现的切入点也是根本。谢谢好文好诗。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只蝶痴梦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0-9-16 17:30:26
拜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经吉 来自手机 注册会员 2020-9-16 16:50:03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萦之 发表于 2020-9-16 11:54
她不制造概念和词语,而是营造句式,让鲜活的感觉系统与外界处于良好的交互状态。诗人的感觉方式即是表意方 ...

感谢萦之版主的提读!多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她不制造概念和词语,而是营造句式,让鲜活的感觉系统与外界处于良好的交互状态。诗人的感觉方式即是表意方式,也是读者获取诗意的最直接的方式。

欣赏,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