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国诗歌擂台赛 于 2023-12-8 16:26 编辑
“诗和远方”杯第四届中国诗歌擂台赛第四周冠军揭晓。在9首“日冠军”作品中,古河北阿勇《遇见阿米亥》、南道元《灰烬》双双以3票获得冠军。
“诗和远方杯”第四届中国诗歌擂台赛2023年10月9日开赛,2024年10月6日“日赛”截止。10月下旬举行年度决赛。
参赛要求:
1、所有参赛者请到世界诗歌网注册,网址:www.worldpoetry.cn,注册名与发表作品署名须一致,不少于两个汉字,不能有字母、数字或符号。如出现不能注册的情况,请致函邮箱hqchf@sina.com说明(邮箱拒绝投稿);
2、将一首现代诗(未在纸质媒体发表过,未在任何媒体或征文中获奖,每人每天限发一次)发到世界诗歌网“国际诗赛”频道或各省频道、港澳台频道、海外频道,作品标题前请注明【第四届擂台赛】。提倡40行以内的短诗(长诗也可参赛);
3、为保证比赛的公正性,终审团、评审团评委不参加比赛;初审团、陪审团、复审团、评论团评委当值日不参加比赛;所有参赛者未获奖的同一首作品,最多只能两次参加比赛。
4、往届中国诗歌擂台赛年度冠亚季军获得者可以参加比赛,但不再获月度、年度奖项;
奖励办法:
1、“日冠军”作品,颁发电子获奖证书,在世界诗歌网论坛全局置顶,《诗日历》头条发表,奖品为价值628元“虚度光阴·诗和远方”酱香型白酒1瓶(500ml);“周冠军”、“月冠军”和年度冠、亚、季军作品,在世界诗歌网首页、论坛显著位置推送、置顶,《诗日历》头条发表;
2、“周冠军”作品在《创世纪》诗杂志发表,向作者颁发电子获奖证书,奖品为价值480元“魔梨”运动员装刺梨原汁1盒(30ml*28袋);
3、“月冠军”作品在《香港文艺报》发表,向作者颁发电子获奖证书,奖品为价值1229元“超人牌”818-B01内旋猛火灶一台;
4、“月冠军”作品自动成为“中国好诗榜”月度榜上榜诗歌。“日冠军”作品,推荐参加“中国好诗榜”月度榜评选;
5、年度“冠军”、“亚军”、“季军”,将邀请出席博鳌国际诗歌节,并举行颁奖仪式,颁发获奖证书和奖杯。由《世界诗歌》杂志约稿,在重要栏目发表(此前已在《世界诗歌》重要栏目发表过作品的不再发表)。为冠军获得者颁发价值8994元“虚度光阴·诗圣”酱香型白酒一箱(500ml*6瓶),出版个人诗集一部并赠书400册;为亚军获得者颁发价值5928元“虚度光阴·诗仙”酱香型白酒一箱(500ml*6瓶);为季军获得者颁发价值3768元“虚度光阴·诗和远方”酱香型白酒一箱(500ml*6瓶)。
【请获奖者联系行顺微信iamxingqilin领取奖品】
“诗和远方”杯第四届中国诗歌擂台赛第四周并列冠军作品:
遇见阿米亥
河北阿勇
在美璟书店,我又遇见了你
战争的回声令你摇摇晃晃
但你坚持站立着向我讲述它
仿佛那就是你曾拥有的一切
——母亲、情人、孩子和诗友
这些血色的花瓣曾以同样的姿态
一一枯萎、凋零,活着即罪恶
无法再听下去-在安稳而悠长的
书桌前,我为周围的平静
也为你一说起“蛋糕”就想到“甜”
一说起“她”就想到“窈窕”
而羞愧难当......夜晚又一次降临
你的上帝急于将我们分开
原谅我没有亲手帮你合上双眼
甚至没来得及帮你脱下厚重的黑外套
“诗和远方”杯杯第四届中国诗歌擂台赛评论团评论员简评:
一次最为值得的遇见
应该是当前的以巴冲突,让作者想到了以色列诗人阿米亥。于是,我们就有幸看到了《遇见阿米亥》。
这个世界既然会有战争的沉痛,诗人就无法回避这种沉痛。尤其阿米亥,他的诗就是这个世界沉痛的回响。
而当一个诗人一旦遇见阿米亥,他的诗也就该是这回响中的再回响。于是,我们在《遇见阿米亥》中听到了爱的声音,痛的声音,以至绝望盖过了希望的声音。
2023.11.7
——陶发美(诗人、评论家)
“人不得不在恨的同时也在爱,/用同一双眼睛欢笑并且哭泣/用同一双手抛掷石块/并且堆聚石块,/在战争中制造爱并且在爱中制造战争。/憎恨并且宽恕,追忆并且遗忘”。(耶胡达•阿米亥《人的一生》节选)
阿米亥是以色列著名诗人,作家。生于正统派犹太人家族。曾先后参加二战、以色列独立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以及赎罪日战争。这个一生在战乱中度过的诗人在诗歌题材上也始终关注战争,就连他的大量爱情诗也将之置于战争、忆旧、宗教等不同语境中加以展现,向人的生命本真和生存真相切近。
这首《遇见阿米亥》写于这个时间节点,是有现实意义的。联系不久前刚刚发生的巴以冲突,诗人应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诗人已逝,但战争的回声从未停止——“活着即罪恶”,是啊,这或许就是暴力纷争的本源。活在和平世界里的我们,尽管未曾亲历血腥的杀戮,却应该感到羞愧难当,为人性丑恶的一面,为身处和平的境遇而不能深切体会那被烈火炙烤过的生命之痛……
解剖人性,呼唤和平。此诗的主题是宏大的,但独到之处恰恰是能够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借力发力。场域和情绪的处理也张弛有度,恰到好处,是一首很深刻,很有感染力的纪念诗。
——海恋(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编辑)
灰烬
南道元
这世上最小的事物
生前蒙蔽我们的双眼,生后将我们掩埋。
一把火死去,留给世间的结局
与我们殊途同归
但灰烬并不全都与死亡有关
它的无处不在源于渺小。
就象乌鸦永远带着黑暗飞。
一粒灰,没有
栖身之所。有时落在摇摆不定的睫毛上,
有时出现在一束光的慷慨之中。
我们不得而知——作为时间的记录器
它是怎样表达
时间的阴谋或坦荡。它总是
意味最后的时刻
却在一开始就形成完美的世界。
“诗和远方”杯杯第四届中国诗歌擂台赛评论团评论员简评:
在文学中,“灰烬”并不只是代表物事的终结,同时也象征重生。作者很好的通过二者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对生命乃至世界万事万物进行了充分且恰如其是的诗意“阐释”。最小的事物也是最大的事物,渺小孕育伟大,生死循环交替,这正是“时间”的样子,它以如此显而易见的形式将世界显影,让我们在喟然失去时重返初始,重新获得生之意义。这首诗凝重而通达,落点精确,气息贯通,哲思漫延,不失为一首佳作。
——胡翠南(诗人、评论家)
“象乌鸦永远带着黑暗飞。/一粒灰,没有/栖身之所。”一粒灰,永远带着自己的栖身之所飞;一粒灰,永远是自己的所在;抑或可以这样说:一粒灰,它的所在,永远是它自己。它能,是因为它渺小。它时而存在于我们对光明的寻求上(这寻求带着我们天然的局限和怀疑)——“有时落在摇摆不定的睫毛上”;时而存在于光明之中——“有时出现在一束光的慷慨之中”。 因为它是最小的,因此能无处不在;因为它是最后的,因此能突破时间的轨道探及最开始……
整首诗充满了“最后——最初”、“睫毛——一束光”、“死亡——完美的世界”……一系列对立,并在一粒灰中融合,激发出读者对世界、生命的思考。一种哲理诗是从理到理;一种哲理诗是从经验到理。这首诗属于后一种,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一种。这首诗所触及与所引发的,不来自知识和道理,而来自一个人对微小事物的思考、关注、关切,还包括——情感!
——李威(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编辑)
“诗与远方”杯第四届中国诗歌擂台赛评审团第四周评委:
(按投票先后排序)
阿辽东天赖(世界诗歌网编辑委员)
郭金牛(世界诗歌网评审委员)
管一(世界诗歌网特邀评委)
许剑桐(世界诗歌网编辑委员)
老乐(世界诗歌网频道主编)
“诗和远方”杯第四届中国诗歌擂台赛组委会
黄亚洲(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副主席,博鳌国际诗歌节主席)
叶延滨(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原主任、《诗刊》原主编,博鳌国际诗歌节名誉主席)
徐敬亚(海南大学原诗学中心教授,博鳌国际诗歌节名誉主席)
耿占春(世界诗歌网学术委员,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仲义(世界诗歌网学术委员,厦门城市学院教授)
高 凯(世界诗歌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车延高(世界诗歌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艾 子(博鳌国际诗歌节副主席、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禺 农(博鳌国际诗歌节副主席、《世界诗歌》杂志社社长,诗和远方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倮 倮(世界诗歌网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广东超人节能厨卫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三 泉(世界诗歌网评审委员会副主任,贵州天赐贵宝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古 月(世界诗歌网评审委员,《创世纪》诗杂志社长)
林 琳(世界诗歌网编辑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文艺报》社社长)
席 地(世界诗歌网编辑委员,澳门开卷出版社社长)
南 鸥(世界诗歌网评审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诗歌学会会长)
韩庆成(博鳌国际诗歌奖评选委员会主任、世界诗歌网总编辑)
今日奖品
魔梨运动员装刺梨原汁(1盒 )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