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词 品 中 华 韵 - 诗 读 英 美 人 》                          (1)


                                   ——原 著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193111md2xw3pff9zxxalg.jpg

       莎拉 · 特雷弗 · 蒂斯黛尔(Sara Trevor Teasdale,1884年8月8日—1933年1月29日),是美国的一位杰出的抒情诗人。 1918年美国诗协会年度诗人奖,哥伦比亚大学诗协会奖(普利策诗歌奖前身)的获得者,是美国20世纪初期最有迷人魅力的抒情诗人之一。
        当人们以高分贝喊响她的前辈诗人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Walt Whiteman时,她基本上不被人们记起;而当同时代的骄子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横空出世,光耀盖人,使她更是像黯淡的小星星。同辈像Ezra Pound, Marianne Moore, Thomas Stearns Eliot在学术界中也比她更加滋润鲜活,文学史上厚实的评述让他们灿烂无比。或许她的生命旅程结束得过早,她本应属于人类的才情与同她的生活志趣、更好的诗篇也随之湮没。



【 望 江 南 】- 爱 莫 迟 - 译 英 诗《 I shall not care



1.    原        文  /  中    译    文



     I shall not care                      —— by Sara - Trevor - Teasdale ( US / 1884. 8. 8 —1933. 1. 29 )
            爱  莫  迟                            —— 原 著 / 莎拉 · 特雷弗 · 蒂斯黛尔 ( 美 / 1884. 8. 8 —1933. 1. 29 )
                                                           —— 翻 译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0. 9. 27

  


When I am dead and over me bright April
Shakes out her rain-drenched hair,
Tho' you should lean above me broken-hearted,
I shall not care.

待身去
豁然四月雨         
髻发尽沁任摇曳   
伤心欲绝俯首你
无可我在意


I shall have peace, as leafy trees are peaceful
When rain bends down the bough,
And I shall be more silent and cold-hearted
Than you are now.

会冷静               
树啊冷静静         
曲枝凹干淋雨中
我比当下你冷静
更冷更无情




074434g7x518jdvl8p8jmx.jpg



2.   原       文  /       



               I shall not care
             我届时/将不会在意了                  —— by Sara - Trevor - Teasdale ( US / 1884. 8. 8 —1933. 1. 29 )
                                                                             —— 原 著 / 莎拉 · 特雷弗 · 蒂斯黛尔 ( 美 / 1884. 8. 8 —1933. 1. 29 )
                                                                              ——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0.  9.  27
  

When I am dead and over me bright April                            b
Shakes out her rain-drenched hair,
Tho' you should lean above me broken-hearted,
I shall not care.

我离世时,豁然/开明/朗的四月在上方                       
摇/晃/抖/出/散/开她滴入雨水的头发

虽你或/将依/靠在我身上,心碎了一样
但我或/将没有/不能/会在乎/意了。


I shall have peace, as leafy trees are peaceful
When rain bends down the bough,
And I shall be more silent and cold-hearted
Than you are now.

我将/才会拥有安宁/静,就像郁郁树木
当/届雨/雨水浇/弄/使树的枝/干弯下时,
我或/将表现更加默然和/又冷酷/无情
比起你眼下/当今/现在/目前样子/神态/状态/仪态。




080527tpbp37fmiqqbiztm.jpg
   


3.  译     注 / 译  后  感


a.    小诗落笔性感、凄婉,语境口吻非在冷战,似在劝谏;我们或可确认:且行且珍惜,尽珍、尽爱、尽孝莫迟疑为诗人立意主旨

b.     八月十五,华人很敏感,四月,西方人同样,他们有愚人节在四月;诗人此处明嘲暗讽“ 那时知道哭啦,哼,假惺惺滴,谁听呀 ”


c.     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的词典、时尚强大的百度,也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而更多体现在实地的、实践中的语言、语句、语境、篇章的字里行间;完美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

d.     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共同参与,相互学习




193242ivopjj1pvtlotlx1.jpg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李世纯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 词 品 中 华 韵 - 诗 读 英 美 人 》


                        (2)


                  原 著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160333a6jetdja4jlfasja.jpg

       威廉 - 华兹华斯是英国“桂冠诗人”,是“湖畔诗体”的创立诗人,是19世纪浪漫主义的巅峰诗人,华兹华斯认为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他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华兹华斯曾当上桂冠诗人。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他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 ,其诗句“朴素生活,高尚思考(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被作为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的格言。

       华兹华斯生于律师之家,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毕业后到欧洲旅行,在法国亲身领略了大**的风暴。1783年其父去世,他和弟兄们由舅父照管,妹妹多萝西(Dorothy)则由外祖父母抚养。多萝西与他最为亲近。

       1787年他进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大学毕业后去法国,住在布卢瓦。他对法国**怀有热情,认为这场**表现了人性的完美,将拯救帝制之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在布卢瓦他结识了许多温和派的吉伦特党人。1792年华兹华斯回到伦敦,仍对**充满热情。但他的舅父对他的政治活动表示不满,不愿再予接济。正在走投无路时,一位一直同情并钦佩他的老同学去世,留给他900英镑。于是在1795年10月,他与多萝西一起迁居乡间,实现接近自然并探讨人生意义的宿愿。多萝西聪慧体贴,给他创造了创作的条件。后来她也成为了诗人。一直与他作伴,终身未嫁。





193034u8r03bx8z8or1xro.jpg
【 捣 练 子 令 】- 创  意  行 - 译 英 诗 -《 The Inner Vision 》
   




1.     原      文    /    中    译    文



          The Inner Vision
                                                                             —— by William Wordsworth(UK / 1770 - 1850)      
   
  
【 捣 练 子 令 】- 创  意  行                 —— 原 著 / 威廉 - 华兹华斯(英 / 1770 - 1850)                                      
                                                                             
—— 翻 译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0. 7. 8



                             
MOST sweet it is with unuplifted eyes
To pace the ground, if path there be or none,
While a fair region round the traveller lies
Which he forbears again to look upon;

太心驰,太神往,一经把眼睛眯上
踟踟蹰蹰行者他,不顾啊路在何方
太心驰,太神往,一次一次一次次
我这行者啊行者,依依惜别好风光



Pleased rather with some soft ideal scene,
The work of Fancy, or some happy tone   
Of meditation, slipping in between
The beauty coming and the beauty gone.

好惬意,好舒畅,流连于鬼斧神工
徜徉在奇思妙想,行者啊神怡心旷
好惬意,好舒畅,行者他移步异景  
遥看那初心所向,朦朦胧胧已在望



If Thought and Love desert us, from that day
Let us break off all commerce with the Muse:
With Thought and Love companions of our way—
Whate'er the senses take or may refuse,—
The Mind's internal heaven shall shed her dews
Of inspiration on the humblest lay.

携精心,带密意,一往情深不放弃
我这行者啊行者,后会有期见缪斯,
追钟情,赶志趣,我这行者啊行者
不屑之处迎天启——神明朝露映晨曦。




194203onpntcnwddunu66d.jpg




2.      原      文   /         读(A)



       The Inner Vision
                                                                         —— by William Wordsworth(UK / 1770 - 1850)      
   
           创   意   之  旅                               —— 原 著 / 威廉 - 华兹华斯(英 / 1770 - 1850)                                      
                                                                          
—— 翻 译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0. 7. 8




MOST sweet it is with unuplifted eyes
嗯——太心驰,太神往把眼睛眯上
To pace the ground, if path there be or none,
踟蹰的行者他,不顾啊——路在何方,
While a fair regionround the traveller lies
嗯——太心驰,太神往,一次,一次,一次次  
Which he forbears again to look upon;
行者呀行者,依依惜别好风光


Pleased rather with some soft ideal scene,
哦——好惬意,好舒畅,流连鬼斧神工,徜徉奇思妙想     
The work of Fancy, or some happy tone      
行者呀行者,寻幽揽胜,神怡心旷

Of meditation, slipping in between
哦——好惬意,好舒畅,步异景目不暇接                          

The beauty coming and the beauty gone.
行者呀行者初心所向隐隐约约遥遥在望


If Thought and Love desert us, from that day
啊——发轫伊始结伴前往

Let us break off all commerce with the Muse:
行者呀行者,追随深情厚爱跟进千思万想
With Thought and Love companions of our way
不离不弃,不离不弃呀,赴会缪斯,相随相即——



Whate'er the senses take or may refuse,—
耶——不期而遇,不期而遇——
The Mind's internal heaven shall shed her dews
看呐,看呐,看呐,天启朝露,天启朝露
Of inspiration on the humblest lay.
尽在,尽在呀,嘘——最为不屑处


  



193239gvsepxmi15viwsmp.jpg




3.      原      文   /         读(B)



                   The Inner Vision
                                                                           —— by William Wordsworth(UK / 1770 - 1850)      

创意纵览/观、游记/视野/图像/之旅/在线/进行时/画面感   —— 原 著 / 威廉 - 华兹华斯(英 / 1770 - 1850)                                      
                                                                            —— 解 读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0. 7. 8
        

                    

MOST sweet it is with unuplifted eyes                               b  c
它/那里/该处太迷/诱/动/可人,在半眯/睁/闭眼
To pace the ground, if path there be or none,
迟疑举步前往该处时,竟然不考虑/顾及是否有至该处
途径
While a fair region round the traveller lies
以致该游客每每看到自己周边/途经/一路展现的景/色/致/点时,
Which he forbears again to look upon;
又一再留恋不舍/刻意回避而去;                                       【
热衷眷恋遴选方案求索不断

Pleased rather with some soft ideal scene,                         i. j   
感到
兴/振奋欣然/欢欣鼓舞于某朦胧不清、自己既/拟定/理想/前往的景观目的地),
The work of Fancy, or some happy tone                            g. d   
(看似精心蜜意 神思遐想、巧夺天工
Of meditation, slipping in between                     
令人赏心悦目
之作超凡入圣、出神入化
The beauty coming and the beauty gone.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
迷恋钟情前思后想精益求精

If Thought and Love desert us, from that day
如出发时我们
不追随/遵循,落伍/脱离/没有/不依从/不带着精心蜜意一往情深                                
Let us break off all commerce with the Muse:                     e
我们则无缘相会工艺/美工/文学/艺术女神,
即/就是说
With Thought and Love companions of our way—
只有一路相伴殚精竭虑、前思后想钟爱
眷恋、纵情热望    【心想事成总结反思】

Whate'er the senses take or may refuse,—
(无论我们感/认/探/有知与否)
The Mind's internal heaven shall shed her dews                 f. h
方可/会在最不被待见/看好
/荒寂之处路遇
Of inspiration on the
humblest lay.
上帝宅邸/仙境分布/撒的智慧露水/珠。                                【抽象广义感悟真谛】





193505bt8c29z96292re9p.jpg




4.     译       注 / 译    后    感


a'.     首先,特别鸣谢:主要参考文献 a  主要参考文献 b  主要参考文献 c

a.    小诗堪称异域上品哲理意象诗;诗人藉语境主人公 traveller( 3-2,游客,心理意象)远足(心理意境)始末,寓言立意:天下功成皆须卓然之思、不群只想,万事如愿不可或缺深情厚爱、志趣情怀;原作拟设意境,寓理意象,通篇移就(多处移就复移就、喻体复喻体),借狭义宣广义,以虚论实,虚实并进;看似既有西方《夜知己(天体夜生活)、雪中人(有色人种人“夜生活”)、窗前树(成功“夜”生活)、雪夜林边憩(失败“夜”生活), ... ... 》无出其右,且其通感比肩中华水墨写意画,传媒创意不逊我国古典诗词: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 ,一树梨花压海棠 ... ... ,只留清气满乾坤, ... ...

b.    此处词义
接近 too,very,非 “最 ... ...”

c.   
此处词义:迷/诱/感/袭人的,打动人心、引人入胜、令人震撼/一往情深/心驰神往的   

d.    此处词义:气度/派/势/场,风韵/范/采/貌,效应/质感,情调,氛围

e.    喻体,呼应 work(6+2,本体)

f.     喻体,呼应 Muse(-5-1,本体)

g.    引出同为语,修饰 scene(5-1)

h.    此处词义:上帝、神主、神明 ... ...,非“内心/心理的”

i.     此处词义:相当,颇为,很是 ... ...,
非 “宁可/愿 ... ...”

j.     
此处词义:不坚实,易受挫/消除/失,不明朗/清晰, ... ...,非 “柔/软 ... ...”

k.     
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的词典、时尚强大的百度,也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而更多体现在实地的、实践中的语言、语句、语境、篇章的字里行间;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不可或缺

l.      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193550fo4ndxvnwtcnt8dt.jpg
李世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_李世纯_ 发表于 2022-4-26 15:51
《 词 品 中 华 韵 - 诗 读 英 美 人 》



《 词 品 中 华 韵 - 诗 读 英 美 人 》



                        (22)


       原 著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OIP-C (1).jpg
英 诗《 泰 戈 尔 - 飞 鸟 集(1)》摘 译【 五 言 】- 铅 华 洗 尽  葳 蕤 荣 芳   


        拉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 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193555np83avb4wv6zv484.jpg





一.   原         文(英) / '         '  /  中      译      文




       英 诗《 泰 戈 尔 - 飞 鸟 集(1)》摘 译【 五 言 】- 铅 华 洗 尽  葳 蕤 荣 芳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19. 11. 11
  


         From Tagore's《 Stray Birds(1)



          '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  b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 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 which have            

          no songs, '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h.    / c





193548lgicxbbij7qvesh7.jpg




二.   译        文(中)



   【 五 言 】- 译 英 诗《 泰 戈 尔 - 飞 鸟 集(1)》- 铅 华 洗 尽  葳 蕤 荣 芳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19. 11. 11
  


                夏 鹦 临 窗 唱,歌 罢 游 远 方;

                秋 叶 苍 苍 黄,息 息 簇 近 旁。





193342z0vgggg577gp115z.jpg




三.   译          注  /  译       后      感


a'.    首先,特别鸣谢: 要参考文献a 主要参考文献b

a.     泰戈尔作品立意别致独到,思想淋漓入微,寓意发人深省,外延张力广阔无限,非一举诠释精准完善,且富含东方禅哲,堪称时代首肯,旷世公认,同时,落笔简洁明快,语感文情并茂,朗朗上口,想必译界非诗意《泰戈尔》,韵律《飞鸟集》或有耽告慰诗人,有逊饕餮华语受众;为阐明本首名诗名作主题理解,诗题为本作追加

b.     此处可以理解为:随意/随便/随性/随心所欲的,任凭/任意/任性/任其自然的,漫不经心/漫无目的/漫无边际的


c.     此处可以理解为:撺掇/窜动/萦绕

d.     
题目为本作追加,以阐明主题

e.     
翻译至少该是工笔,不是写意,更不是素描,同时,翻译应该不是演义,不是改写,更不是所谓“再创造”;翻译应是:始终、一切,以原文做规范、做楷模,做样板、做靶标,不褒不贬、不偏不倚、精准到位,再塑造、再铸造,无毛刺、无砂眼、无装饰,无添加,多维、模拟、仿真,再现原文主题内涵、主题表现艺术(修辞)、主题外延张力最大化;中外互译,的确也像描述某哈姆雷特:参考信息可有百个、千个,而最终采信、确认、依据信息只有一个——那个唯一原始文本,那个唯一真实哈姆雷特;中外互译,不是中外演绎、中外戏说;中外互译须恪守忠信、顺达、雅合三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无分主次,相对独立,不容短板、互为鼎立;在理解原作阶段,恪守不符原作语种语法不采信,不符原作语种语法、目标语言再达、再雅不采纳;在译成目标语种阶段,则不拘泥目标语种语法;翻译永远是请示,不是诠释,永远为作者、读者、自己,在人格、才识、品位三项负全责;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古今中外,所有词典,辞书,仅用于说明解释、学习研究人类语言,不汇集收录、制约规划人类语言,他们只是语言小岛,不是语言大海;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辞书、词典、时尚强大线上机翻,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更多体现在实地、实践、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中语言、语句、语境、篇章字里行间;翻译要完美原意,须同观原作视野,置身原作境地;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切换、对接,不可或缺


f.      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为宣誓全世界,昭告天下人,中国翻译,中国汉语,无出其右,深入探讨,积极参与




193521ljytagtc8ydhgjca.jpg




李世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_李世纯_ 发表于 2022-4-26 10:59
《 词 品 中 华 韵 - 诗 读 英 美 人 》

《 词 品 中 华 韵 - 诗 读 英 美 人 》


                        (21)


       原 著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http://bbs.renrenwenxu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204/07/190153ak7055qtgq4z4zgd.jpg
【 望 江 南 】- 盛 情 在 里 间 - 译 英 诗 -《 Exhiliration — is within — 》   

        艾米莉 · 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传奇诗人。出生于律师家庭。青少年时代生活单调而平静受正规宗教教育。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在孤独中埋头写诗三十年,留下诗稿一千七百余首;生前只是发表过七首,其余的都是她死后才出版,并被世人所知,名气极大。狄金森的诗主要写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谊、爱情。诗风凝练婉约、意向清新,描绘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强,极富独创性。她被视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美国诗人中最著名的佼佼者便是美国文学之父欧文,以及惠特曼和狄金森。她深锁在盒子里的大量创作诗篇是她留给世人的最大礼物。在她有生之年,她的作品未能获得青睐,然而周遭众人对她的不解与误会,却丝毫无法低损她丰富的创作天分。根据统计,艾米莉惊人的创作力为世人留下1800多首诗,包括了定本的1775首与新近发现的25首。
http://bbs.renrenwenxu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204/07/190153o795z0jn0eqt060x.jpg
一.     原        文   /   中    译    文 /            



       Exhiliration is within
                                                                          —— by Emily_Dickinson ( USA / 1830-1886 )
【 望 江 南 】- 盛 情 在 里 间
                                                                          —— 原 著 / 艾米莉 · 狄金森( 美国 / 1830 -1886 )
                                                                                —— 翻 译 /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2. 4. 4
  


Exhiliration — is within — — is within —  
There can no Outer Wine  
So royally intoxicate         

As that diviner brand   


里间呀,盛情在里间;
名牌玉液和琼浆,
天造地设美佳酿,      
外间难品尝;
     


The Soul achievesHerself

To drink — or set away            

For Visitor — Or Sacrament —   
'Tis not of Holiday


里间呀,盛情在里间;
酩酊销魂君自己
大醉
夺魄陪客人
饕餮圣餐宴;
           


            
To stimulate a Man                           
Who hath the Ample Rhine
Within
his Closet — Best you can

Exhale in offering

里间呀,纵人激情捐;
箱笼细软捐多多,
浪掷捐出莱茵河,
喷薄呀喷薄 ... ...



                                   

http://bbs.renrenwenxu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204/07/190153wls1158e5ku4ukuh.jpg


                                                                     
二.    译         注  /  译     后    感



a'.     
首先,特别鸣谢: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a   本作要参考文献 b

a.       此处词意:任何一男/女人


b.      一诗吟两情,一歌咏双景,有如《 Winter Love /  Wild Nights---Wild Nights / Soft Bombs / Tree at My Window /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stopping / There Be None of Beauty's Daughters 》... ... 等英诗名作,看似爱米莉 · 伊丽莎白 · 狄金森同是诗写一屏双面绣:明绣莱茵河流水,暗绣世上天伦美;人间事有心可会,难语达,狄金森竟移就复移就,诗文昭示全天下;古今中外一个“爱”,无人不有,无处不在,然而,体验易,表达难,精准到位,不偏不倚,入情,入景、入境、诗文体现,更是难为其作者、难为其译者。

c.       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的词典、时尚强大的百度,也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而更多体现在实地的、实践中的语言、语句、语境、篇章的字里行间;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之切换,之对接,不可或缺

d.       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http://bbs.renrenwenxu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204/07/190153aox5hkmdkrcj4vf7.jpg
李世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_李世纯_ 发表于 2022-4-26 10:38
《 词 品 中 华 韵 - 诗 读 英 美 人 》

《 词 品 中 华 韵 - 诗 读 英 美 人 》


                        (20)


       原 著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http://sglpw.cn/data/attachment/forum/202108/30/101728zesf8zez08n0n007.jpg
【 七 律 】- 无 济 于 我 - 译 英 诗《 But not to me 》

       莎拉 · 特雷弗 · 蒂斯黛尔(Sara Trevor Teasdale,1884年8月8日—1933年1月29日),是美国的一位杰出的抒情诗人。 1918年美国诗协会年度诗人奖,哥伦比亚大学诗协会奖(普利策诗歌奖前身)的获得者,是美国20世纪初期最有迷人魅力的抒情诗人之一。

      当人们以高分贝喊响她的前辈诗人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Walt Whiteman时,她基本上不被人们记起;而当同时代的骄子William Carlos Williams横空出世,光耀盖人,使她更是像黯淡的小星星。同辈像Ezra Pound, Marianne Moore, Thomas Stearns Eliot在学术界中也比她更加滋润鲜活,文学史上厚实的评述让他们灿烂无比。或许她的生命旅程结束得过早,她本应属于人类的才情与同她的生活志趣、更好的诗篇也随之湮没。



1.    原         文  /           


            
But not to me
        但不是对/给/冲/向我             
            —— by Sara - Trevor - Teasdale ( US / 1884. 8. 8 —1933. 1. 29 )
                                                                —— 原 著 / 莎拉 · 特雷弗 · 蒂斯黛尔 ( 美 / 1884. 8. 8 —1933. 1. 29 )
                                                            
    —— 解 读 / 翻 译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0. 1. 16
  


The April night is still and sweet              四月的夜晚寂静甜蜜,
With flowers on every tree;                    有花在树木上;
Peace comes to them on quiet feet,         平和以安静的脚步向他们走去,  
But not to me.                                        而非向我。



My peace is hidden in his breast    b       我的安宁藏于他的襟怀,
Where I shall never be;                          我将绝不能在那里;
Love comes to-night to all the rest,        今晚爱来到其余各地
But not to me.                                       但没到我这里。                             



http://sglpw.cn/data/attachment/forum/202108/30/101729hzkxo70sxq2rb660.jpg
  

2.    原         文  /  中     译     文


        But not to me    

  
    【 七 律 】- 无 济 于 我                          —— by Sara - Trevor - Teasdale ( US / 1884. 8. 8 —1933. 1. 29 )
                                                                    —— 原 著 / 莎拉 · 特雷弗 · 蒂斯黛尔 ( 美 / 1884. 8. 8 —1933. 1. 29 )
                                                                    —— 解 读
/ 翻 译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0. 1. 16
  


The April night is still and sweet              
温温馨馨四月天,
With flowers on every tree;                    夜来步履悄悄然;
Peace comes to them on quiet feet,        
甜甜蜜蜜不送我,  
But not to me.                                        转去袅袅花枝间。


My peace is hidden in his breast            今宵
夜呀静谧
Where I shall never be;                         寄我情怀托安怡;
Love comes to-night to all the rest,        人间
处处尽沁爱,
But not to me.                                       唯我可望不可及。                             



http://sglpw.cn/data/attachment/forum/202108/30/101727bj131p1gpxfoj69f.jpg   



3.   译        注  /  译    后    感


a.    想必悉数读者已看到:语境主人公的心态情愫是否阳光、豁达、舒朗、向上


b.    意指“
四月夜晚的 ... ...

c.    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的词典、时尚强大的百度,也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而更多体现在实地的、实践中的语言、语句、语境、篇章的字里行间;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之切换,之对接,不可或缺


d.     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共同参与,相互学习






http://sglpw.cn/data/attachment/forum/202108/30/101726cr99bxc1crududxz.jpg



李世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_李世纯_ 发表于 2021-8-10 10:55
【 望 江 南 】- 活 自 己 - 译 英 诗《 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

《 词 品 中 华 韵 - 诗 读 英 美 人 》


                        (19)


       原 著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1.artimg.net%2F201908%2F1EWzo3i6qk200XAtJDzrKnPzhcYaWyKdd3Lr7Ahx.jpg&refer=http%3A%2F%2Fimg1.artimg.net&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38151238&t=736688c69fa9dd34394cb070157ac931
【 七 言 】- 选 莉 莉 - 译 英 诗《 The Lily 》

        
威廉 · 布莱克(William Blake),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版画家,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伟大诗人之一,虔诚的基督教徒。主要诗作有诗集《纯真之歌》、《经验之歌》等。早期作品简洁明快,中后期作品趋向玄妙深沉,充满神秘色彩。 他一生中与妻子相依为命,以绘画和雕版的劳酬过着简单平静的创作生活。后来诗人叶芝等人重编了他的诗集,人们才惊讶于他的虔诚与深刻。接着是他的书信和笔记的陆续发表,他的神启式的伟大画作也逐渐被世人所认知,于是诗人与画家布莱克在艺术界的崇高地位从此确立无疑。

        1784年,在父亲过世后,布莱克开始与著名出版商约瑟夫 · 约翰逊合作。在约翰逊的合作者中包括当时英国许多优秀人物,如:约瑟夫 · 普莱斯利、玛莉 · 渥斯顿克雷福特和托马斯 · 佩恩等等。布莱克同玛莉 · 渥斯顿克雷福特很快成为了好友,并应邀为其作品创作插图。1788年后,他陆续出版了四本诗集。1825年开始,布莱克陷入疾病的折磨,之后,他决意要在死去之前完成为但丁《神曲》的插图工作,但是直到死去,他也未能完成这一浩大的工程。直到1827年8月去世前的几天,他仍然在工作,“叫人用最后的几个先令去买炭笔”,画完最后一幅画把它放下,说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

       他一生中一面与妻子相依为命靠绘画和雕版的劳酬清贫为生,一面继续从事12岁就开始的诗歌创作,并配上自己的插图出版。威廉 · 布莱克的一生极其简单,没有大书特书之处,只有一些一直延续的简单事实和紧迫的艺术创作活动。




一.   原         文   /   中    译     文


             The Lily
                                      —— by William Blake(UK / 1757—1827)
    【 七 言 】- 选 莉 莉
                                      —— 原 著 / 威廉 · 布莱克(英国 /  1757—1827)
                                         —— 翻 译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1. 10. 29
  



The modest Rose puts forth a thorn,
露丝玫瑰花一朵,含蓄深沉刺偏多——
The humble sheep a threatening horn:
看似温驯绵绵羊,骇人犄角在头上;
While the Lily white shall in love delight,
粉面莉莉白百合,亲啊爱呀度欢乐——
Nor a thorn nor a threat stains her beauty bright.
没有犄角没可怕,淳淳美美玉无瑕。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88%BA%E7%8E%AB%E7%91%B0&step_word=&hs=0&pn=2&spn=0&di=7077213605308923905&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3182436816%2C2837099114&os=1637925453%2C3369393383&simid=3503521645%2C530122865&adpicid=0&lpn=0&ln=1330&fr=&fmq=1650939825727_R&fm=result&ic=&s=undefined&hd=&latest=©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s9.sinaimg.cn%2Fmw690%2F001LU2gQzy6MrMFnzAce8%26690%26refer%3Dhttp%3A%2F%2Fs9.sinaimg.cn%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53532030%26t%3D23a97c28f09981bc49aadd577d009f08&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vitgwr5jfy_z%26e3Bv54AzdH3F25g2xtwg2ud1ukwdw-a18b-9d91-kldk-9bvlvljbkbu1_z%26e3Bip4s&gsm=3&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YsNSwxLDQsOCw3LDIsOQ%3D%3D




二.   原           文   /            


           The Lily
                                      —— by William Blake(UK / 1757—1827)
  【 七 言 】-  百 合 莉 莉
                                      —— 原 著 / 威廉 · 布莱克(英国 /  1757—1827)
                                         ——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1. 10. 29
  



The modest Rose puts forth a thorn,
玫瑰女孩小露丝低调含蓄却多刺——
The humble sheep a threatening horn:               4
貌似温驯一只羊,吓人犄角高高昂
While the Lily white shall in love delight,          2   3
白皙莉莉白百合,相亲相爱快乐——
Nor a thorn nor a threat stains her beauty bright.
没刺没角没顾忌,无亮丽丽。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ali1.rabbitpre.com%2F3297fc62-947f-4ec3-8960-b72f822e5f6b.jpg&refer=http%3A%2F%2Fali1.rabbitpre.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38088623&t=13ff990b3e1dc58d84c3d9bb2f21c55d



三.   译           注  /  译       后      感


1'.     首先,特别鸣谢: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a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b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c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d

1.     原作一曲英雄双行体,主题立意:看似模拟生活伴侣抉择读白

2.     此处词义:(然)而 ... ... (则)... ...  / 与此同时,... ...

3.     此处词义:(主观预测)应该/将会是/如何/怎样

4.     喻体,本体为 Rose(1+3)

5.     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的词典、时尚强大的百度,也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而更多体现在实地的、实践中的语言、语句、语境、篇章的字里行间;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之切换,之对接,不可或缺

6.      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hbimg.b0.upaiyun.com%2F0b10472406104b09c5886672cc2cd9aad42e41a52c8fa-m6vLMF_fw658&refer=http%3A%2F%2Fhbimg.b0.upaiyun.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38154425&t=c17f8246fdb695da6f6ad78a2b7a5619




李世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_李世纯_ 发表于 2021-8-10 10:50
【 望 江 南 】- 活 自 己 - 译 英 诗《 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

150246dsv1hrocr2fvfv4h.jpg
【 望 江 南 】- 活 自 己 - 译 英 诗《 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



       艾米莉 · 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传奇诗人。出生于律师家庭。青少年时代生活单调而平静受正规宗教教育。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在孤独中埋头写诗三十年,留下诗稿一千七百余首;生前只是发表过七首,其余的都是她死后才出版,并被世人所知,名气极大。狄金森的诗主要写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谊、爱情。诗风凝练婉约、意向清新,描绘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强,极富独创性。

       艾米莉 · 狄金森被视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美国诗人中最著名的佼佼者便是美国文学之父欧文,以及惠特曼和狄金森。她深锁在盒子里的大量创作诗篇是她留给世人的最大礼物。在她有生之年,她的作品未能获得青睐,然而周遭众人对她的不解与误会,却丝毫无法低损她丰富的创作天分。根据统计,艾米莉惊人的创作力为世人留下1800多首诗,包括了定本的1775首与新近发现的25首。




                                                                                                                        
093154x27b1y63a28kqg23.jpg
狄金森家图书馆里的报纸,诗人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但从未放弃对外部世界的关注。



1.   原      文  /  解     读  /  中  译  文



  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 by Emily_Dickinson ( US / 1830-1886 )
                      活   自   己
                                                                   —— 原 著 艾米莉 · 狄金森( 美国 / 1830 -1886 )
                                                                   —— 解 读 / 翻译  李世纯 - 中国长春 - 2019. 11. 28



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Then-shuts the Door-                            a. c

To her divine Majority-

Present no more-


关门吧
心灵选空间
神秘江湖约定

市井俗成万千                  

卿她不再看




Unmoved-she notes the Chariots-pausing-

At her low Gate-

Unmoved-an Emperor be kneeling-

Upon her Mat-


关门吧
心灵选空间
无动于衷
君榻叩
置若罔闻兵临门
文武不能淫




I’ve known her-from an ample nation-

Choose One-

Then-close the Valves of her attention-      b.

Like Stone-


关门吧
心灵选空间

泱泱大国认一个
芸芸众生一抉择
心扉石一颗




150246nbwmz4emb5zhqvnh.jpg
常青园一进门的会客厅,仍是狄金森家主人当年居住时的样子。



2.   译       注 / 译   后   感:




a'.   
首先,特别鸣谢: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a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b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c


a.     此处词义:
到那时/届时( 指将来 )


b.     此处词义:因此,然则,既然 ... ... ,就应该 ... ...


c.     此处词义:关门以屏蔽/规避 ... ...


d.     生活轨迹路线图,人生认知理念世界观,社会环境氛围交际圈,赤橙黄绿青蓝紫,地球人追梦是否相同呢?几个世纪前,这位语境主人公是否在大秀一种、一类、或一族之生存理念、行为准则、践行模式呢?


e.     原文选自本栏作品,谨此致谢


f.      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的词典、时尚强大的百度,也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而更多体现在实地的、首发的、首创的第一语言、语句、语境、篇章的字里行间


g.     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共同参与,相互学习






093210cutmuzivz5ulua4l.jpg
■荒凉后院,曾开满花朵



李世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_李世纯_ 发表于 2021-8-9 19:22
【 望 江 南 】- 活 自 己 - 译 英 诗《 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

http://bbs.renrenwenxu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106/07/154049baiaoiizgmwttqam.jpg
【 望 江 南 】- 活 自 己 - 译 英 诗《 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



       艾米莉 · 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传奇诗人。出生于律师家庭。青少年时代生活单调而平静受正规宗教教育。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在孤独中埋头写诗三十年,留下诗稿一千七百余首;生前只是发表过七首,其余的都是她死后才出版,并被世人所知,名气极大。狄金森的诗主要写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谊、爱情。诗风凝练婉约、意向清新,描绘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强,极富独创性。

       艾米莉 · 狄金森被视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美国诗人中最著名的佼佼者便是美国文学之父欧文,以及惠特曼和狄金森。她深锁在盒子里的大量创作诗篇是她留给世人的最大礼物。在她有生之年,她的作品未能获得青睐,然而周遭众人对她的不解与误会,却丝毫无法低损她丰富的创作天分。根据统计,艾米莉惊人的创作力为世人留下1800多首诗,包括了定本的1775首与新近发现的25首。




                                                                                                                        
http://bbs.renrenwenxu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106/07/154049g5jgc090p9c5gigc.jpg
狄金森家图书馆里的报纸,诗人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但从未放弃对外部世界的关注。



1.   原      文  /  解     读  /  中  译  文



  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 by Emily_Dickinson ( US / 1830-1886 )
                      活   自   己
                                                                   —— 原 著 艾米莉 · 狄金森( 美国 / 1830 -1886 )
                                                                   —— 解 读 / 翻译  李世纯 - 中国长春 - 2019. 11. 28



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Then-shuts the Door-                            a. c

To her divine Majority-

Present no more-


关门吧
心灵选空间
神秘江湖约定

市井俗成万千                  

卿她不再看




Unmoved-she notes the Chariots-pausing-

At her low Gate-

Unmoved-an Emperor be kneeling-

Upon her Mat-


关门吧
心灵选空间
无动于衷
君榻叩
置若罔闻兵临门
文武不能淫




I’ve known her-from an ample nation-

Choose One-

Then-close the Valves of her attention-      b.

Like Stone-


关门吧
心灵选空间

泱泱大国认一个
芸芸众生一抉择
心扉石一颗




http://bbs.renrenwenxu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106/07/154049mcpcwotp5akzcv39.jpg
常青园一进门的会客厅,仍是狄金森家主人当年居住时的样子。



2.   译       注 / 译   后   感:




a'.   
首先,特别鸣谢: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a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b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c


a.     此处词义:
到那时/届时( 指将来 )


b.     此处词义:因此,然则,既然 ... ... ,就应该 ... ...


c.     此处词义:关门以屏蔽/规避 ... ...


d.     生活轨迹路线图,人生认知理念世界观,社会环境氛围交际圈,赤橙黄绿青蓝紫,地球人追梦是否相同呢?几个世纪前,这位语境主人公是否在大秀一种、一类、或一族之生存理念、行为准则、践行模式呢?


e.     原文选自本栏作品,谨此致谢


f.      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的词典、时尚强大的百度,也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而更多体现在实地的、首发的、首创的第一语言、语句、语境、篇章的字里行间


g.     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共同参与,相互学习






http://bbs.renrenwenxu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106/07/154049ps233jhjq2jgqo63.jpg
■荒凉后院,曾开满花朵


李世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_李世纯_ 发表于 2021-8-9 11:33
附:走 近 狄 金 森

http://bbs.renrenwenxu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106/07/154049baiaoiizgmwttqam.jpg
【 望 江 南 】- 活 自 己 - 译 英 诗《 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



       艾米莉 · 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传奇诗人。出生于律师家庭。青少年时代生活单调而平静受正规宗教教育。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在孤独中埋头写诗三十年,留下诗稿一千七百余首;生前只是发表过七首,其余的都是她死后才出版,并被世人所知,名气极大。狄金森的诗主要写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谊、爱情。诗风凝练婉约、意向清新,描绘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强,极富独创性。

       艾米莉 · 狄金森被视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美国诗人中最著名的佼佼者便是美国文学之父欧文,以及惠特曼和狄金森。她深锁在盒子里的大量创作诗篇是她留给世人的最大礼物。在她有生之年,她的作品未能获得青睐,然而周遭众人对她的不解与误会,却丝毫无法低损她丰富的创作天分。根据统计,艾米莉惊人的创作力为世人留下1800多首诗,包括了定本的1775首与新近发现的25首。




                                                                                                                        
http://bbs.renrenwenxu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106/07/154049g5jgc090p9c5gigc.jpg
狄金森家图书馆里的报纸,诗人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但从未放弃对外部世界的关注。



1.   原      文  /  解     读  /  中  译  文



  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 by Emily_Dickinson ( US / 1830-1886 )
         【 望 江 南 】- 活   自   己
                                                                   —— 原 著 / 艾米莉 · 狄金森( 美国 / 1830 -1886 )
                                                                   —— 解 读 / 翻 译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19. 11. 28




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Then-shuts the Door-                            a. c

To her divine Majority-

Present no more-


关门吧
心灵选空间
神秘江湖约定

市井俗成万千                  

卿她不再看




Unmoved-she notes the Chariots-pausing-

At her low Gate-

Unmoved-an Emperor be kneeling-

Upon her Mat-


关门吧
心灵选空间
无动于衷
君榻叩
置若罔闻兵临门
文武不能淫




I’ve known her-from an ample nation-

Choose One-

Then-close the Valves of her attention-      b.

Like Stone-


关门吧
心灵选空间

泱泱大国认一个
芸芸众生一抉择
心扉石一颗




http://bbs.renrenwenxu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106/07/154049mcpcwotp5akzcv39.jpg
常青园一进门的会客厅,仍是狄金森家主人当年居住时的样子。



2.   译       注 / 译   后   感:




a'.   
首先,特别鸣谢: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a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b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c


a.     此处词义:
到那时/届时( 指将来 )


b.     此处词义:因此,然则,既然 ... ... ,就应该 ... ...


c.     此处词义:关门以屏蔽/规避 ... ...


d.     生活轨迹路线图,人生认知理念世界观,社会环境氛围交际圈,赤橙黄绿青蓝紫,地球人追梦是否相同呢?几个世纪前,这位语境主人公是否在大秀一种、一类、或一族之生存理念、行为准则、践行模式呢?


e.     原文选自本栏作品,谨此致谢


f.      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的词典、时尚强大的百度,也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而更多体现在实地的、首发的、首创的第一语言、语句、语境、篇章的字里行间


g.     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共同参与,相互学习






http://bbs.renrenwenxu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106/07/154049ps233jhjq2jgqo63.jpg
■荒凉后院,曾开满花朵
李世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_李世纯_ 发表于 2021-6-7 16:00
《 词 品 中 华 韵 - 诗 读 英 美 人 》




附:走 近 狄 金 森



151852ez6m8p8rv8jbiazz.jpg


狄金森家图书馆里的报纸,诗人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但从未放弃对外部世界的关注。



      艾米莉·狄金森和华尔特·惠特曼是美国诗歌星空中的双子星,她的生平和她的诗作绝妙地诠释了伟大的诗人如何超脱肉身所处的时空。艾米莉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的美国马萨诸塞州,在一个叫做安默斯特的僻静小镇上度过了默默无闻的一生,后半生身着白衣,几乎足不出户。但这丝毫没有妨碍她的诗歌开创了一个时代,影响了诸多二十世纪的大诗人,如T.S.艾略特,罗伯特·弗罗斯特,W.H.奥登等人。

的确,她的作品中几乎看不出维多利亚时代的浪漫主义特征,倒是和现代主义诗歌在意象的抽象化与象征性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个生活空间如此逼仄的女子,其洞察力却超越了自身所处时代一个世纪,这不能不让人看成是一个奇迹,一个谜团。正因如此,文学界对于狄金森诗歌和生平的研究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经久不衰,而且依然在逐步升温。而她的故居,从来不乏前来造访者,试图从屋子里的一器一物中感知她的生活与诗歌的神秘联系。




153402t5y5pesoqyiszff2.jpg


■荒凉后院,曾开满花朵



去艾米莉·狄金森故居,我们在安默斯特主街上转错了一个路口,不知怎么到了泉水街,道路两边散落着小小的民居,我知道艾米莉的家就在这个街区,懒得再把导航打开,有信心凭双眼识别出它。泉水街到头,拐上狄金森街,再掉头回到主街的时候,右手边的山坡上,一栋黄墙绿窗的房子出现,就是它了!我们所穿过的民居,不过是它居高临下的风景,可见狄金森家族在安默斯特的显赫。这显赫曾是由艾米莉的祖父赛缪尔、父亲爱德华和兄长奥斯丁所成就,到了今天,整个安默斯特为之荣耀的却是狄金森家最为安静古怪的大女儿。

通往艾米莉故居的小路路口提醒人里面没有停车位,往主街前后看,都是密集的汽车,我先下来,先生独自去找停车的地方。艾米莉在给霍兰夫人的信中写道:“我们已经到了九月,可我的花仍像六月一样怒放,安默斯特已经变成了伊甸园。闭上眼睛就等于旅行。”我的眼中所见,是冬日常见的阴霾天,空气湿漉漉,落光了叶子的树,枝干显得漆黑。有几丛似乎是玉簪花的植物,已经开始腐烂,棕黑的几簇,软塌塌趴在泛黄的草地。艾米莉给表妹的信里写自己是在花园里长大的孩子,她的诗歌与书信中,玫瑰、丁香、石竹、旱金莲、洋地黄、牡丹、雏菊、风信子……意象出现在文本中,如植物本身从土地冒出。新英格兰阴湿而漫长的冬天对于这些美丽的生灵来说是灾难,艾米莉曾有一个温室,它成了植物们的避难所。里面有当地常见的花卉,也有艾米莉收集的奇花异草,据说曾有一棵栀子。艾米莉的一首诗题为《没有人知道这朵小小的玫瑰》,有一种广泛的解读:那朵玫瑰是诗人的自喻。出自一个读者的私心,专断地假设,也许栀子更合适,除了与诗人一年四季的白衣同色,更因为简素而冷淡的花朵,散发着火山般激烈、毁灭性的浓香。玫瑰开在公共花园里,栀子更属于隐秘的花园。

艾米莉少女时代制作了大量的植物标本(主要是花卉),每一种都清楚地标注着拉丁语名字,从玉兰、风信子和蝴蝶兰,到蒲公英和车前草这种小野花。她寄给人的书信,也常别上一朵小花。在艾米莉的时代,安默斯特鲜有人知道她是个诗人,人们知道她是个优秀的园丁。

故居旁的草地上有一个巨大树桩,黑色的截面似乎遭遇过火灾,树桩旁边的草丛里,躺着几棵橡子,有的饱满,有的被松鼠吃掉,留下一个空壳。王家新在《晚来的献诗:给艾米莉·狄金森》中写道:“自三十岁后/你就渐渐疏远了人群/你的世界只剩下花园里一棵/孤单的橡树”。这首诗写于2007年,我担心这些年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那棵孤单的橡树只剩下一个黑色的树桩。

先生停完车回来,我们一起去博物馆里面。天色近晚,没有新的访客过来,工作人员朱迪思成了我们的私人向导。我仍为黑色的树桩耿耿于怀,问她艾米莉的橡树在哪儿。她指给我,在房子的东头,从窗户望出去,一棵高大的树静默完好地站立。





154316wscu4qh3hu34hxsc.jpg


■钢琴客厅,最后也被她远离




故居由艾米莉的祖父塞缪尔建于1813年,是整个安默斯特第一栋砖房,现在的故居入口处,有一个小小的玻璃罩,仍能看到最初的灰砖。房子建造初期,表面就是砖的颜色,后来粉刷成了明黄色(现在仍修复成同样的色彩)。塞缪尔是个律师,也是安默斯特学院的主要创始人。1830年,其长子爱德华与妻子艾米莉,长孙奥斯丁搬进房子西头的部分,同年12月10日,艾米莉出生。

客厅里悬挂着这个家族成员的油画或照片,艾米莉“最古老、最奇怪的陌生人”父亲,双眉微蹙,艾米莉说他总是阅读那些孤单严肃的书籍,但内心善良,不忍一只鸟在冬天挨饿。她的母亲艾米莉(19世纪的新英格兰,女儿和母亲共用同样的名字很常见),一副顺从的面孔,她对历史、宗教、文学毫无兴趣,与女儿艾米莉相反的是:女儿享受与人通信,而母亲即使在婚前,对未婚夫的信也没有回应的热情。但她对烹饪和植物花卉的热爱遗传给了女儿。母亲是个很好的园丁,她有一棵无花果树让镇上人震惊,因为这个小镇所在的马萨诸塞西部的气候,无花果树几乎无法生存。

欧提斯·布拉尔德所画的兄妹三人儿时像中,哥哥奥斯丁、妹妹拉维尼亚都是金发,艾米莉一头棕红色的头发,从儿时到去世,艾米莉都有一头漂亮的头发,博物馆在客厅里放了几只毛栗,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她的发色。艾米莉少女时代有一条红褐色的纽芬兰犬叫卡洛,爱德华送给女儿陪伴她在林间散步,艾米莉有一次给朋友写的信里,放了一绺卡洛的卷毛,跟朋友开玩笑说是她自己的头发。

奥斯丁从哈佛毕业后,曾打算和未婚妻苏珊搬到芝加哥去,爱德华建议他留下,在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工作,并在老家的西边建造了一个意大利风格的房子(常青园)给他。奥斯丁留下来,成了安默斯特最有名望的人,一个朋友写道:“我无法想象这个镇上的人在没有你的帮助的情况下出生或者结婚,或者被埋葬,或者做一笔投资、买一块宅基地或墓地,或者卖一张报纸,建一个房子,抑或选择一份职业。”奥斯丁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安默斯特,给艾米莉更多关照和精神慰藉的反而是他的妻子苏珊。学界争议艾米莉与苏珊之间的情感是友情还是同性恋,这样的争论我觉得像“艾米莉的书信到底是书信还是诗歌,还是散文”一样可以随时搁置,不如分别理解为一种亲密的情感,和一种纯净真挚的书写。

妹妹拉维尼亚对这个家庭成员的理解不可谓不透彻,她说“艾米莉是为思考而活着,她不得不思考,父亲为信仰而活着,母亲为爱而活着,奥斯丁为安默斯特而活着,我为照顾这个家而活着。”

整个客厅最硕大的存在是一架来自19世纪的钢琴,它属于艾米莉生活的时代,并不属于狄金森家庭(原物已毁)。艾米莉自幼学习钢琴,少女时常在这个客厅里演奏,并自己作曲。后来她的生活一点点缩回内心,从只去隔壁的常青园串门,到足不出户,最后家里有客人的时候连客厅也不去了。

1882年,奥斯丁认识了情人梅布尔·陶德。梅布尔是个钢琴家,她在这个客厅演奏、唱歌,艾米莉躲在二楼的房间里,听到过她的音乐,却并未打过照面。兄长这位年轻的情人,后来成了艾米莉的诗歌出版、为众人所知的关键人物。(文/潘蕾)




152632xiyb8qacuumlt83v.jpg


■卧室里,追逐阳光的小方桌



艾米莉故居曾在1833年卖给镇上杂货铺老板大卫·迈克,爱德华一家仍居住到1840年,才搬到北欢乐街的木板房里,直到1855年,大卫·迈克去世以后,爱德华手头更宽裕的时候便再次将房子买了回来,并做了整修,为艾米莉的植物们加盖了温室。艾米莉和拉维尼亚都终身未婚,她们相继去世后,房子被侄女(奥斯丁的女儿)玛莎继承,玛莎将房子租给房客,到1916年卖给帕克家族,1965年的时候安默斯特学院才将它买回来。这一路波折易主,让故居的复原困难重重,至今修复成艾米莉时代原貌的仍是建筑的一小部分。幸运的是,诗人的卧室大概复原成了她生活起居时的样子。

卧室位于二楼的一角,室内阳光充足,两扇窗户对着主街,另一扇对着西边的常青园,单人的雪橇床是艾米莉曾经休息的地方,她也在这张床上离世。床头的矮柜是诗人去世后,拉维尼亚发现姐姐大量手稿的地方。拉维尼亚后来在通信中写,整理艾米莉的遗物,她发现了一个“锁起来的樱桃木小盒子”,里面有近七百首诗歌的零散手稿。艾米莉临终前交代妹妹,她的书信不要打开,直接烧毁,却并没有交代如何处置那些诗稿,拉维尼亚将它们保留了下来。

一个漂亮的五斗橱上方挂着两个诗人的肖像,左边是伊丽莎白·勃朗宁,右边是乔治·艾略特。五斗橱里面是艾米莉仔细誊抄的诗稿,她用女工的手法把它们装订起来,在纸面上钻孔,再用线穿起来。这样手工的诗歌册子有40个,每个里面有20首左右的诗篇。艾米莉生前发表的诗歌只有十首,都未署名,且被修改得面目全非,她说“发表是拍卖人的灵魂,不可使人的精神蒙受价格的羞辱”。而这些精心抄写并装订的诗稿,似乎又暗示着她渴望有人能读到它们。

在艾米莉的房间,能看到有的诗写在巧克力包装纸上,有的写在信封的背面,有时候一首完整的诗旁边的空白处会写个小小的加号,附上别的词语,那是诗人为一首诗的特定位置选出的备选词,她试图找到最精确的那一个。那些成为艾米莉诗歌标签的频繁出现的破折号,有平直、有上扬、有下倾,突兀地在全诗任意出没。她所有的诗作均无题,早期发表的诗作的题目为编辑所加,她也不标注写作的日期,仿佛是对后来的诗歌整理者和读者保守的秘密。这些手稿散落在耶鲁、哈佛、安默斯特学院、史密斯学院的图书馆,波士顿和纽约的公共图书馆,以及华盛顿国会图书馆等地。

艾米莉的樱桃木书桌在窗边,方桌面边长仅10厘米出头,只能放下一个笔记本,桌面下窄窄的小抽屉刚好够放她的墨水瓶。不同的时辰,艾米莉会追逐着阳光把这个小方桌搬到不同的地方。那个黑色的富兰克林炉子给她温暖的同时也曾给她写作的光亮。侄女玛莎回忆她在房门口看到艾米莉姑姑伏案写作,火光映照着她的脸庞。

我站在艾米莉的窗口,像她当年一样向外张望,教堂、店铺、行人、树木,尽收眼底,那个世界对诗人而言,并不比繁华的波士顿简单或逊色。

卧室门口的玻璃罩下是艾米莉的白色长裙,领口镶有蕾丝,腰后有精致的褶皱,诗人到了生活的晚期,只穿简单的白色衣服,这一微小的个人选择,在19世纪保守的新英格兰小镇也招惹了不少非议。(文/潘蕾)




154316wo0r4rnw8dx9fr9a.jpg




李世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词 品 中 华 韵 - 诗 读 英 美 人



                     (18)




          原著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211003d330qoy6fj63ofzz.jpg
【 五 言 】- 凌 绝 顶 - 译 英 诗《 Autumn Dusk 》


        莎拉 · 特雷弗 · 蒂斯黛尔(Sara Trevor Teasdale,1884年8月8日—1933年1月29日),是美国的一位杰出的抒情诗人。 1918年美国诗协会年度诗人奖,哥伦比亚大学诗协会奖(普利策诗歌奖前身)的获得者,是美国20世纪初期最有迷人魅力的抒情

        当人们以高分贝喊响她的前辈诗人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Walt Whiteman时,她基本上不被人们记起;而当同时代的骄子William Carlos Williams横空出世,光耀盖人,使她更是像黯淡的小星星。同辈像Ezra Pound, Marianne Moore, Thomas Stearns Eliot在学术界中也比她更加滋润鲜活,文学史上厚实的评述让他们灿烂无比。或许她的生命旅程结束得过早,她本应属于人类的才情与同她的生活志趣、更好的诗篇也随之湮没。



1.    原        文  /  中    译    文


       Autumn Dusk
   
                         —— by Sara - Trevor - Teasdale ( US / 1884. 8. 8 —1933. 1. 29 )

     
【 五 言 】-  凌   绝   顶

                              
—— 原 著 / 莎拉 · 特雷弗 · 蒂斯黛尔 ( 美 / 1884. 8. 8 —1933. 1. 29 )
                              —— 翻 译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0. 5. 1
  



I saw above a sea of hills            
A solitary planet shine,                                 
And there was no one near or far               
To keep the world from being mine.      

波 澜 峰 千 顷
仰 止 一 星 明

遐 迩 无 不 和
世 界 是 我 的



211042k1yh1uh3lx1fchs1.jpg
  



2.   原       文  /       


         Autumn Dusk
         
秋天的傍晚/黄昏        —— by Sara - Trevor - Teasdale ( US / 1884. 8. 8 —1933. 1. 29 )
                                          —— 原 著 / 莎拉 · 特雷弗 · 蒂斯黛尔 ( 美 / 1884. 8. 8 —1933. 1. 29 )
                                          —— 解 读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0. 5. 1
  



I saw above a sea of hills                          波 澜 峰 千 顷             c
A solitary planet shine,                              一 星 明
And there was no one near or far            谁 人 不 相 和           
To keep the world from being mine.       世 界 属 于 我               b




211235x2du42wmv11dd1i2.jpg   





3.  译     注 / 译  后  感


a'.   
首先,特别鸣谢: 主要参考文献  

a.    原作一句小诗,气宇轩昂,
挥笔豪放,令人远眺:一览众山小 ,回听:一呼有百应;读似比肩我国那首《 望 岳 》赋

b.   
此处词义:作梗/阻挠/不许/反对

c.     海样/大/巨量的

d.     
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的词典、时尚强大的百度,也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而更多体现在实地的、实践中的语言、语句、语境、篇章的字里行间;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不可或缺

e.     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144305qydahfs5ygsxfyi4.jpg


李世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