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物象到精神哲思的升华
——浅评沈苇《沙》一诗
◎江苏哑石
沙,是诗人沈苇本首诗的核心意象,既是渺小、寂静个体的象征,又为浩瀚、苍凉大背景的指代。夹杂在二者之间的,是让人深思及无尽的感喟。也就是说,沙在本首诗中已不再仅仅是一个自然的物象,更是寄寓了诗人沈苇诸多精神层面哲思的载体。笔者试分析如下:
“数一数沙吧
就像你在恒河做过的那样”
“数一数沙吧”,起句就如朋友间的一个提议,但当这数沙的提议和恒河相连接,瞬间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意味。众所周知,恒河是代表着印度文明与宗教信仰的河流,佛教语中多以“恒河之沙”形容数量众多而无法计算。在此背景下,恒河边数沙,就不再是普通的数沙行为,而更像是计数与信仰、文明相关的隐喻。如果再联系后面的诗句,这种推断应是可以成立的。
此处的“你”,笔者以为是虚指,多半是出于便利叙述技术上的考量,也可能是指佛陀或诗人自己。而像佛陀一样数沙,则有着浓郁的宗教意味。
“数一数大漠的浩瀚
数一数撒哈拉的魂灵”。
诗人继续从眼前的场景向更大处扩展,但无论大漠,还是撒哈拉,虽空间位置各异,然均和沙密切关联。此处的“浩瀚”和“魂灵”虽为虚,但这里的“数一数”更像是对话,与“浩瀚”和“魂灵”对话,由此带给读者内心的是涌动不息的苍凉之感,诗境也由此变得阔大。
“多么纯粹的沙,你是其中一粒
被自己放大,又归于细小、寂静”。
这是个体在与浩瀚”和“魂灵”对话中油然而生的自然感叹。在众多难以尽数的沙中,作为渺小的个体,有时会“被自己放大”,但最终还是“又归于细小、寂静”中,这似乎是人之为人无法摆脱的宿命,也道尽了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数一数沙吧
如果不是柽柳的提醒
空间已是时间
时间正在显现红海的地貌
西就是东,北就是南
埃及,就是印度
撒哈拉,就是塔里木
四个方向,汇聚成
此刻的一粒沙”。
本处“数一数沙吧”之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自然过渡作用。“如果不是柽柳的提醒”,则是诗中的关键转折,它打破了此刻时空原本浑然一体的状态。由此可见诗人冥想时的全神贯注,即“如果不是柽柳的提醒”,空间与时间已很难分辨,红海的地貌也正在时间中显影。而且,这不仅仅消解了方向感,也让分处不同地理方位的有沙地域及各异的文化元素,在此时混同为“此刻的一粒沙”。这时的一粒沙,已不受地域和文化背景不同的隔阂,也不再是具体的自然物质,而是浓缩了人类文明、时空变迁的精神坐标,个体与历史、局部与整体在此刻达成了统一。
“你逃离家乡
逃离一滴水的跟随
却被一粒沙占有”。
此处的“你”,虽为第二人称,但笔者以为应指诗人自身。从网络上查询诗人沈苇的简历得知,其是浙江湖州人,1988年大学毕业后进疆30年。由此约略可知“一滴水”和“一粒沙”的内在之意。至于为何从江南富饶的水乡“逃离”,笔者无从得知。但人之一生有几个30年?这“逃离家乡”后的30年对于诗人沈苇又意味着什么?
“数一数沙吧,直到
沙从你眼中夺眶而出
沙在你心里流泻不已……”。
“数一数沙吧”之句,至此是第三次出现了。然而再次读,读出的却是莫名的悲壮和分外复杂的情绪。在这里,“沙从眼中夺眶而出”,不仅是情感的具象化,亦是当个体在“数沙”的过程中,与浩瀚的天地、悠远的文明产生共鸣时,内心的震撼与感动便化为“沙”,并突破了感官的边界;“沙在心里流泻不已”,则意味着“沙”在30年的时光中显然已内化为个体生命的一部分。或许,此也是对上述疑问的回应吧。
是故,沙在本首诗中已从自然物象进入到精神哲思的升华,可谓是于粒沙中见天地、见境界,诗境由此变得愈发开阔,文本内部亦形成了极大的张力。
附录:
沙
□沈苇(浙江)
数一数沙吧
就像你在恒河做过的那样
数一数大漠的浩瀚
数一数撒哈拉的魂灵
多么纯粹的沙,你是其中一粒
被自己放大,又归于细小、寂静
数一数沙吧
如果不是柽柳的提醒
空间已是时间
时间正在显现红海的地貌
西就是东,北就是南
埃及,就是印度
撒哈拉,就是塔里木
四个方向,汇聚成
此刻的一粒沙
你逃离家乡
逃离一滴水的跟随
却被一粒沙占有
数一数沙吧,直到
沙从你眼中夺眶而出
沙在你心里流泻不已……
2013年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