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带着主体的精神纹路
——简评易飞《风吹竹林》

张德明


这是一首有故事和韵味的诗歌,题目换成《竹林的故事》似乎依然成立,但没有《风吹竹林》那样更富深意。

充满故事性是该诗的第一个特点。诗人以竹林为抒情起点,落脚处却在讲述某个故事,并进一步言说情感和人心。诗歌起笔着实不凡,“湖心岛的桂竹忍不住往云里长”,一片蓊郁的修竹,成了抬眼可见的靓丽风景。有风景就会逗引来游人,反过来说,没有游人抵达的自然还无法风景化,只有有了游人的观览,自然才一变而为风景,如织的游人形形色色,有父子相伴,有夫妻结伴,有姐妹同行。其中最有诗意化表达潜能的当然是恋人的到访。诗人抓住这一点来用笔,情人拿着小刀,在竹筒上写下情话,这些情话随着桂竹的长大也不断升高。借助想象的神力,诗人将这些升到半空的情话,比喻成人们给竹林的纹身,并进一步觉察到似乎有一双胳膊伸在空中正“向蓝天示爱”。这是别人的故事。诗歌的最后三行写的则是自己的故事。“我”的故事没有情人们的那样浪漫和张扬,但却更为真实和可靠。

叙述和议论有机结合,借助议论来阐发故事的意味,是该诗的第二个特点。“难道有人搭了云梯/要将誓言写这么高?/是否写到天上/人世的爱情才是牢靠的?”(议论)“他们写下的只是彼时/悲欣无人见证/一些爱被风吹走/一些变成了恨/某个誓言变成了遗言/敢重回的人越来越少”(叙议结合)

竹林或许有很多故事,或许根本没有故事发生。这首诗书写的这片竹林的故事,是诗人易飞发现和讲述的,带着主体的精神纹路,充满了主体的诗性智慧,有着主体的心跳和呼吸,也渗透着诗人对于爱情和人生的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展现无可替代的个人主体性,这是当代诗人从事诗歌创作的坚实堡垒。捍卫主体性,才能彰显AI时代诗歌写作的特定意义。


附:
风吹竹林

易飞


湖心岛的桂竹忍不住往云里长
情人们带来了小刀
在碗口粗的竹筒写下情话
被雨水清洗后
留下大小不一的伤口
青黑色密密麻麻的字
给这片竹林纹身
伸出的胳膊向蓝天示爱
我仰头看到它们在
高过头顶的竹节上摇摆
难道有人搭了云梯
要将誓言写这么高?
是否写到天上
人世的爱情才是牢靠的?
风一阵一阵吹过竹林
我听见竹枝轻飏甜蜜的拥吻
也听见风雨中隐隐的啜泣
这些名字在风中飘荡
他们写下的只是彼时
悲欣无人见证
一些爱被风吹走
一些变成了恨
某个誓言变成了遗言
敢重回的人越来越少
新生的竹节上故事在重复
我只在心里小心翼翼
写下你的名字
它是时间教给的另一把刀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问好萦之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这首诗书写的这片竹林的故事,是诗人易飞发现和讲述的,带着主体的精神纹路,充满了主体的诗性智慧,有着主体的心跳和呼吸,也渗透着诗人对于爱情和人生的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展现无可替代的个人主体性,这是当代诗人从事诗歌创作的坚实堡垒。捍卫主体性,才能彰显AI时代诗歌写作的特定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诗文俱佳,问好萦之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萦之 版主 2025-2-17 16:13:05

问好老师,感谢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萦之 版主 2025-2-17 16:14:06
童小序 发表于 2025-2-17 14:43
这首诗书写的这片竹林的故事,是诗人易飞发现和讲述的,带着主体的精神纹路,充满了主体的诗性智慧,有着主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萦之 版主 2025-2-17 16:14:51
余光之瞳 发表于 2025-2-17 15:29
诗文俱佳,问好萦之版主!

问好余光之瞳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