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独上西楼

我和戴老师曾经在省文学创作班同窗,他是深圳诗坛写诗与诗评俱佳的双枪手。
我们的情谊如兄弟似战友,我们彻夜长谈关于诗歌所有能谈及的范畴,我们逐个话题聊,关于诗语言如何创新,诗歌如何留白,诗意如何呈现,诗歌当今的流派,当今诗坛的现象以及未来诗歌的趋势与流向,写诗遇到的瓶颈以及如何尝试去突破等等。
戴老师一再强调诗歌要有碰撞,要有磨擦,要捕捉电光火石的瞬间,他总是执着而坚定的样子,我知道,在对待诗歌上,他有湖南人血脉里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要把诗歌钻研透搞明白的干劲和精神,因此,造就了戴老师在写诗方面极富经验与个性,棱角分明又线条丰富,他的诗既能表现平面如镜,又立体感强,画面感足,他的诗既能动如脱兔,又能静如处子,如戴老师笔下的这一首《黑与白》:

我习惯夜晚写诗
不去开灯
对于我来说,只是
不愿暴露自己白天的影子

一动不动的黑
像藏起来的手
另一只手,却无法
安置黑夜的富有与荒芜

灯下,我不停地把诗句留白
有意拓展诗性的黑色空间
一次次,把黑藏在我的诗意里
我喜欢黑与白,明与暗的断层
喜欢从黑暗外面走入自己明亮的书屋

你明亮的眼神
看到的世界也清亮
就像一朵雪,落在一群雪上
一朵支撑另一朵
厚厚的白,覆盖荒芜

这首诗的文本里,多处诗句是突兀而又神秘的,譬如一动不动的黑,像藏起来的手,诗人的表现力与张力在写到此处时如暗流在看不见的澎湃中,恰到妙处的肆放一种情感与诗意,于是诗人接着铺陈开来,另一只手,却无法安置,黑夜的富有与荒芜,这是一种诗人独有的哲学角度思考与写作的方式,戴逢春老师曾经写过诗歌是危险的,他这里提及的危险也是一种哲理性的思考,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们常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危处险处的美啊,往往美仑美奂,越危险的地方,才有无与伦比的美丽,读戴老师的诗,让我不由自主的去悟一种写诗的状态,悟一首诗具像的黑与意像的白之间,具像到意像如何关联,过渡,呈现与升华,诗语言如何做到自由踩在钢索上,如火苗般跳跃一曲又一曲芭蕾舞。
戴逢春老师将诗语言与诗技巧运用自如,如左手和右手的自然配合,如诗作《黑与白》的这一段:

灯下,我不停地把诗句留白
有意拓展诗性的黑色空间
一次次,把黑藏在我的诗意里
我喜欢黑与白,明与暗的断层
喜欢从黑暗外面走入自己明亮的书屋

这一段文本从诗意的留白,到思想的植入,思想的扩展与语言的发散性揉合在一起发酵,再添加一种看似带有某种危险程度的悖论:我喜欢黑与白,明与暗的断层。一首好诗如火苗在钢索上,跳跃一种别有一番滋味的芭蕾舞,戴老师亦或他笔下的诗歌就是那个最美的舞者。
期待不久的将来,戴逢春老师的诗歌与诗评舞台,不断提升到更高更大更更疗阔的舞台,诗歌的殿堂在前面不远的远方等着你,祝福戴老师:远方在手里!诗在心里!你,人在哪里,诗歌的殿堂就在哪里!等着你推开那扇虚掩的门。

2021.07.14于深圳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诗与评都很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晨读,问好 诗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拜读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诗文俱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再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