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经历的苦难远比你意识到的轻
——简评苏末《月亮课》
水晶简
初读苏末的诗,最吸引我的是她诗中明亮、干净又隐忍的部分。它们像一幅幅水彩小画,安静地散发光芒。
比如这首《月亮课》,在诗人回忆的月夜图中,月亮、母亲的背影、轻轻蠕动的蚕,构成画面的主体,静态月光下人物动态的生活场景,温馨中透着辛酸。“也有偶尔两次,我夜里醒来/看到她捂着脸饮泣”。就像月光,有明亮,也有黯淡,面对生活的苦难,母亲是伟大的,她们坚强面对,默默承受,不言放弃。即使在夜深人静时的哭泣也是压抑的。月亮以它的明亮和阴翳,给我们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月亮中的阴翳/它一直存在,又一直令我们/愈加珍视明亮的部分”。在这里,你可以说月亮作为背景,渲染烘托的道具以及诗人情感表达的传声器,但月亮与诗人之间的关系又不是工具,而是“诗的”,对,“诗的”。苏末带着对它特定属性的丰富的注意力和情感的附着力,使其成为诗的一部分,让月亮、生活、母亲,形成互为映照水乳交融的整体,正是这一点构成了她抒情的基础。回味之余,我们明白:世间的美好远比你看到的美好,你所经历的苦难远比你意识到的轻。
在语言上,这首诗有许多现代诗在语言上所具有的节制特征,呈现出干净、素简的面貌。
我多次在黑暗中
想象它明亮的样子
它曾洒向家乡的那座小屋
一个孱弱的身影起身添加桑叶
蚕轻轻蠕动,母亲眼里
流泻出月色一样温柔的光
也有偶尔两次,我夜里醒来
看到她捂着脸饮泣
月色黯淡,蚕房里的沙沙声
已被一片死寂取代
阅读这样的诗行,你不会有丝毫阻碍感,她没有任何词语的炫耀。现代“能指的物质性”观念认为词语有自己的纹理、音高和密度。诗比别的语言艺术更充分的利用这一点。苏末以一种干净、素简的语言,舒缓有致的笔调,诗写出个体生命存在幽微的角落,从而完成一个生命群体真实的咏叹。(水晶·简 )
2021.11.19
附:
月亮课
苏末
我多次在黑暗中
想象它明亮的样子
它曾洒向家乡的那座小屋
一个孱弱的身影起身添加桑叶
蚕轻轻蠕动,母亲眼里
流泻出月色一样温柔的光
也有偶尔两次,我夜里醒来
看到她捂着脸饮泣
月色黯淡,蚕房里的沙沙声
已被一片死寂取代
我仰望月亮中的阴翳
它一直存在,又一直令我们
愈加珍视明亮的部分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