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马启代“为良心写作”的诗学追求,在当下诗坛是具有多重启示意义的。诗歌,作为一种个人心灵图腾,可以反应诗人的美学追求,以及诗人作为社会人属性的价值观、方法论。中国诗歌有诗言志的传统,这是和几千年文学、历史、哲学思想息息相关的,在当下急剧变化的社会语境下,“诗言志”并不过时,而且显得更加紧迫。

诗歌美学价值判断里,艺术和思想,永远是两个重要的维度。而当下诗写中对于恢弘社会生活在场的缺失,凸显痹症,需要亟待解决。在物欲化攻城略地的当下,诗歌作为文学体裁之一,没有发挥应有的“免疫效力”,诗歌“筋骨”的羸弱业已被众人诟病。

当诗歌基本的“真善”不能保证时,它的艺术层面的“美”,就会成为伪命题。而马启代“为良心写作”诗学追求,从求真、公正、正义,“扶危济困”,鞭挞时弊多个层面,保持了中国诗歌批判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马启代的忧患意识,几乎在《诗证2019》的每首诗歌中,都有体现。即使有些友情赠诗,友情也只是作为忧患意识的载体,在社会大变革洪流中,各种思潮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他的这种忧患意识,可以起到适度的社会纠偏作用。

在这种特定历史语境下,若要解构恢弘庞杂的社会问题,单纯的诗歌炫技派,显然力不从心。马启代的诗歌美学,有着鲜明的批判现实主义的色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样的诗学追求,是“铜板铁牙,洪钟大吕”,可以起到警示、启蒙等功效。而与此对应,他的诗歌肌理铿锵,气象硬朗,视野开阔。

开篇的《元旦之夜实录》通过停电现象,对于光明和暗影,对于权势无底线的追捧和谄媚,做了强力批判和形象的解构。马启代“为良心写作”诗歌美学追求,在此首诗歌中开宗明义,形象地得以诠释。除了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诗人不忘记从人性的角度,解剖自己,他把“内心竟有了得过且过的念头”自我的批判,融于整体批判中,让诗写变得真挚诚信。

对于弱势群体,马启代的写作意旨里,既有深度的悲悯,也有无奈的悲怆两种情绪交织,这种复杂情绪的交织,让人读出内心的慈悲,总如“大爱之潮水,苦涩过滤后的水晶”。《实话实说》里,他承认“至今没有让鸡蛋战胜过石头”。

他对被冤判的人,绝望的病人,贫弱的人,都有着“无地自容”的忏悔。即使这样,他诗写中也不会让诗歌低下高贵的头颅,因为他坚信“但燃烧,黑夜也会害怕”,“光是灵魂上升的唯一通道”。他笃信他的诗学追求,并为此振臂高呼,体现了现代文明社会中一个公民应有的情怀。

司法公正,是社会良性运转的强力保证。轰动一时的“张扣扣”案件,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诗人独辟蹊径,从法与理层面,底层和精英的对比,社会公信和公正层面,恶性案件如何规避层面,都做了深度严谨的诗意论证。《由张扣扣案想到的》,也体现出诗人的忧患意识,它更具有形而上的考量,社会学、哲学层面的思索。

马启代的诗证,不拘泥于当下社会现象的诗意解构,更有结合历史物像,重构的诗意切入。一次古建筑构件的参观,引起了诗人浓郁的诗思。在《在古建筑构件收藏馆》,诗人面对刨子、钎子、斧子、斗拱、抱鼓石等,心鹜八极,他指出艺术源于生命,艺术可以活过时间。“武器,还是凶器,关键在谁的手里,文字不也可以成为投枪和匕首”

马启代的诗歌讨论场域,不仅有关国内,也将触角,伸向广阔的异域。这可见诗人涉猎的广泛,敏锐的发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任何一种生命的体验,都有其独特的生发背景。先锋诗歌的定义,更强调异于常人的思考,从不同题材,生发诗意,并结合时空背景,进行开拓性的诗写重构。

在《写给乔治.奥维尔》中,诗人写到“不断撞响警钟的失败者,我的兄弟”给诗歌阅读者,提供了极具冲击力的观点,当然,这种发现基于诗人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但警醒和忧患意识,一直贯穿于马启代的《诗证2019》始末。

在《诗证2019》中,缅怀诗有相当比例,诗人追昔抚今,对于历史特定事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诗意解构。马启代的事件解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的影子,《在渣滓洞》,他写到“铁窗诗社的几行诗句,比那些杀人的子弹更不朽”整首诗都在一语双关中推进,关于正义和邪恶的命题,都表现出极具胆识的论断。“为良心写作”里,这种关乎社会命运的忧患意识,体现出诗人胸怀天下的诗写格局。

在《明清圣旨博物馆》,整首诗短小精悍,诗歌结句里的“可怕的是有人把圣旨改叫法律”这种对于特权、官僚、腐败,都极具映射、讽刺和批判。这首诗,像一篇批判见长的杂文。诗歌的明察,有时是一剂良药,可以促进社会监督和社会进步,同时这种“为良心写作”,也是需要洞见和勇气的。

马启代,左手诗歌,右手评论。它对于诗写有着清醒的认知,对于诗歌评论界的痹症,也大刀阔斧地针刺、批驳,在《夜半读屏文兼致某诗评家》中,他写道“可以浅薄,但不能轻薄,可以无知,但不能无良,名利是个好东西,也是毒药”。这样的批判,对于厘清诗歌批评的本质,对于廓清诗人的良知,也是良药苦口。

马启代的“为良心写作”,作为一种下意识的习惯,已经渗透到他的诗思中,即使短暂的出游,他的放松,也不可避免带有忧患意识的“紧张”。它们随时潜出他的身体,替他捕捉诗写射出子弹的靶位。

《登马武寨山》里,“如果在这样的时刻不咳嗽,如何对得起久居的雾霾,多亏这座以马氏命名的山寨,常使我血管里回荡喊杀声”诗人似乎对于自然和社会,有着倔强的“洁癖”,当各种雾霾侵袭他的身体和心灵时,他都会条件反射地予以投枪和匕首给予回应。

汉语诗写,一定程度上,是对于母语尊严的反省,真正的诗人,有时会为了一种态度,对一个词语“痛下狠心”,把自己深切的体验,用一个相同的词语,多角度的展示,直至这个词语,内涵和外延无限地展开。马启代钟情词语炼金术,他用简省的词语,抒写繁杂的世相,并且把惊心动魄的世相剥开来看,让你看清它的五脏六腑。

《《关于山寨的考察报告》里,山寨一词,可以诠释真假,可以辨明高贵和猥琐,可以折射骨头的硬度和缺钙的隐疾。一部山寨的考察报告,通过变形、夸张、反讽等修辞的叠累,洋洋洒洒成一篇新的《醒世名言》,关于山寨的诗学辨析法。

诗人的气质和脸谱,在讲究心灵抒写的诗歌面前,是不可能完全隐藏的,一个诗人的气质,可以温和,可以豪爽,可以敦厚,可以宽容。诗写可以隐晦曲折,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小桥流水,也可以大开大合。马启代以批判现实主义忧患意识的诗写姿态,他的诗学追求,诗歌美学的要素,都在诗歌《我是烈火,不做灰烬》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灰烬,毕竟是灰烬,残存的温度只够喘息,我是火,是烈火,熊熊的烈火”这是诗人的立场和宣言。

“艺术从来不是遮羞布,不要盗用诗人的名义,袒露你的灵魂吧,请用热血去写”这是他诗写的终极目标。

这样热烈奔放抒情,豪迈的语调,似乎和当下叙事为主的写作策略,有些背离。但正是诗歌中这种罕见的浪漫主义的气息,才真正践诺了他的诗学追求:发自肺腑,吐真气,说真话,即使有时不免被诟病成愤青嫌疑。

在纷繁复杂的历史转折期,哪位诗人又能摆脱社会语境的影响而独善其身呢?时代的号角一吹,我们每个人,都裸露在声音的分贝里。无论这种声音是乐音,还是有些许喧嚣的杂音。

俄罗斯的良心索尔仁尼琴,他是伟大的,还是渺小的?这种看似悖论的命题,不是诗人的幸运和罪孽问题,而是诗人的选择问题。至少我读到马启代的《诗证2019》时,我的“良心”,与诗行中铅印的文字,有了多次的共振。



附诗集中两首诗歌:

1、 实话实话

坚强都是假的

苦难会让勇士变成羔羊



我一直怀疑自己的写作

至今没有让鸡蛋战胜过石头



想到露宿者,被冤判的人

绝望的病人,我总无地自容



甚至做不成一颗螺丝钉

在这台机器上我不会安分守己



所有的抵抗似乎都失败了

我也担心被牵无声息地消失



我知道黑夜中火把也有恐惧

但燃烧,黑夜也会害怕



在向深渊下坠的列车上

光是灵魂唯一上升的通道啊



2、 我是烈火,不做灰烬

灰烬毕竟是灰烬,火光已尽

残存的温度只够喘息

我是火,烈火,熊熊的烈火



那些灰烬般的写作,灰烬诗人

不要盗用火和光的名义

这死水的大陆,需要燃烧



艺术从来不是遮羞布,不是的

也不要盗用诗人的名义

袒露你的灵魂吧,请用热血去写



我是烈火,不做灰烬

灰烬不关风月,也有孤绝的魂

但冲天大火才能与黑暗对峙



请让我站在人群的前面

这会有危险,如果现在做不到

诗行就是呐喊,就是火和光的声音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当诗歌基本的“真善”不能保证时,它的艺术层面的“美”,就会成为伪命题。
精彩,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学习侠客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